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月25日18时38分,登记在册的最后一位具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南京保卫战老兵双重身份的李高山老人离世。李高山老人是最后一名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在宁老兵,他三次逃脱日军的屠杀他多次赴日本参加证言集会,以亲历者的角度讲述日军暴行。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抗战虽然结束了,侵华日军的残忍暴行所造成的伤害却尚未愈合。但随着岁月流逝,一位位幸存者还是逐渐的离开了。这已是2月份去世的第三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此前,2月10日22时50分,刘庭玉老人离世,2月11日15时左右,李素云老人离世。让我们为这些老人默哀,愿他们一路走好。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目前,见证者正在凋零,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我们无法阻止各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变老逝去,我们能做的便如同李高山老人所说的:“|千万不要忘记过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硝烟虽已远去,但国耻民殇不应忘记,吾辈当自强!如今,南京有很多抗战先烈留下的抗战遗址和纪念馆。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通称江东门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1937年,一万多平民和士兵被日军集体屠杀于此。江东门纪念馆是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江东门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是中国人民承段全民族灾难的实证性、遗址型专史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及国家公祭日主办地。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纪念馆分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等4个功能性区域。展览集会区:分为史料陈列厅和集会广场。史料陈列厅内的档案墙,分类摆放了一万多盒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个性化档案资料,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死难者的个人档案,加害方日本老兵的个人档案,还有第三方证人即外籍人士的档案。档案墙,分类摆放了一万多盒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个性化档案资料,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死难者的个人档案,加害方日本老兵的个人档案,还有第三方证人即外籍人士的档案。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集会广场的灾难之墙,黑色花岗岩墙面写着“遇难者30万”。集会广场里都散布着小块的碎石,代表着30万死难同胞的灵魂。每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便会在集会广场公祭遇难同胞,撞响和平大钟,发表和平宣言。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遗址悼念区:包括"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狂雪》诗碑墙、石壁墙与邓小平手写馆名、墓地广场、浮雕《劫难》《屠杀》《祭奠》、"母亲的呼唤"立雕、"万人坑"遗址陈列和悼念广场祭场、冥思厅等。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和平公园区:包含胜利之墙、和平公园、汉白玉雕塑《和平》、紫金草花园、日本友人植树林等。馆藏交流区:包含学术报告厅、图书馆、特藏库等。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纪念馆的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的08:30-16:30,免费开放。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利济巷2号,是亚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旧址,也是中国唯一一处被在世慰安妇朴永心指认过的慰安所建筑,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分馆。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由8栋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建成,原由国民党中将杨普庆于1935年至1937年间建造,名为"普庆新村",日军侵占南京后,将此处改造为"东云慰安所"和"故乡楼慰安所",是朴永心指认的慰安所。利济巷的慰安所是二战期间日军在亚洲建立的最大规模、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陈列馆6幢为展陈馆、1幢为办公楼,分A区、B区、C区三个板块。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A区是基本陈列,以“日军‘慰安妇’制度及其罪行展”为主题,揭露了日本慰安妇制度建立、破灭的过程;B区是陈列馆的旧址陈列,主要陈列当年慰安妇们使用的各类器具、药物、化妆品、生活物品以及一些复原场景等;C区由4个专题陈列组成,记录了来自中国、朝鲜半岛等地的受害者对日军的控诉。全面介绍了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的起源、确立与灭亡过程,中国、朝鲜半岛、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岛等地的慰安所情况,以及遗留侵华日军慰安妇问题与相关历史记忆,共展出图板400多块、照片680多张、文物1600多件、视频19部。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其中两件国家一级文物尤为珍贵(已故“慰安妇”雷桂英老人生前捐赠的消毒剂高锰酸钾和松下富贵楼慰安所为“慰安妇”检查身体时使用的内窥器),每一件都是是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的重要罪证。陈列馆第三排二层洋房西侧斑驳黄色的墙面两侧不规则地悬挂着十几颗由铂晶制成的巨大“泪滴”,这“泪流一面墙”的独特设计,寓意着当年慰安妇们悲伤的眼泪,不经意间挥洒在慰安所内每个角落,折射出她们的无助与绝望。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泪墙的下方,矗立一座以《怀孕的慰安妇》照片为原形雕塑的深色铜像,铜像中的慰安妇蓬头垢面、充满疲惫和痛苦的神态,有如“被蹂躏者的人生绝叫”。小广场南侧“L”型门面楼朝北的山墙上,是一面由饱经岁月风霜的慰安妇幸存者们组成的硕大照片墙,照片横向10张、纵向7张,全是黑白,凄苦的脸庞和黯淡的双眼,流露着的是痛苦的神情和无助的泪光。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侵华日军在南京设立的慰安所多达40余处,现多数已被拆除,其中位于中山东路树德里的"浪花楼慰安所"、位于傅厚岗的"傅厚岗慰安所"、位于文昌巷的"青南楼慰安所"和"菊花楼慰安所"等五六处尚存。)

纪念馆的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六的09:00-16:30,免费开放,需提前网络预约。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航空烈士公墓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北麓,始建于1932年,是由当时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为纪念所属在北伐以及淞沪抗战中阵亡的空军飞行员而兴建的。航空烈士公墓共安葬100余名航空烈士,其中包括4名苏联飞行员和1名美国飞行员。公墓的主要建筑由牌坊、东西庑、碑亭、祭堂、纪念亭、墓茔以及纪念塔等地面建筑构成。牌坊高8.3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四楹三间,正面上方横额阴刻“航空烈士公墓”六个大字,两侧立柱上,分别镌刻有何应钦题写的挽联“捍国骋长空,伟绩光昭青史册;凯旋埋烈骨,丰碑美媲黄花岗”。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牌坊背面横额有蒋介石题写的“精忠报国”四个字,还有他题写的挽联“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壮园魂”。碑亭内的汉白玉石碑,是经历了十年内乱幸存下来的原公墓墓碑。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纪念碑广场正中矗立着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主碑高15米,由两块锐角的巨石组成,呈V字型,象征着两片机翼,也寓意着胜利,碑名由张爱萍将军题写。主碑两侧是两座栩栩如生的中外航空勇士雕像。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主碑后面排列着30座弧形的黑色英名碑,刻有3305名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苏联、美国、韩国航空烈士的英名、生卒年月等,,其中中国870人,苏联236人,美国2197人,韩国(时称朝鲜)2人。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80座烈士墓,现均为衣冠冢,每座墓前都有一方石碑,刻有烈士的姓名、职级和殉职事略。

公墓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免费开放。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如今硝烟虽已远去,但我们仍需铭记历史,为的不是记住仇恨,而是为了记住先辈们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精神和珍惜他们创造的和平。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位幸存老兵病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里,更应自立自强,为中华的崛起而奋斗,而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