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一蹶不振,需求不足,農民或許成爲高房價下的「受害者」

轉眼間2018年已經過去一半,雖然說調控政策的密集程度以及力度都是空前的,使得在過去的這半年當中樓市從火爆逐漸走向平穩,但是高房價也沒有出現大幅度下降,不少樓盤該銷售的火爆依然火爆。有關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已經達到7.7億平米,銷售額更是達到了6.69萬億,兩者均刷新了歷史同期數據。

樓市一蹶不振,需求不足,農民或許成為高房價下的“受害者”

當我們回顧上半年全國房價漲跌變化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一二線城市出現略微下跌,而三四線城市房價卻明顯上漲。這一點我們從新房的交易面積就能窺得一二,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受監測的50個代表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市場月成交量同比下降約10%,其中一線城市下降26%,二線城市下降8%左右,三線城市上漲明顯。

樓市一蹶不振,需求不足,農民或許成為高房價下的“受害者”

至於其中的原因其實很明顯,一二線城市受到政策打壓,不敢太放肆,同時再加上地價上漲過快,而新房出售價格又受到限制,開發商拿地熱情減少,所以新增商品房減少。而三四線城市就不一樣了,在經過一二線城市炒房客外溢,返鄉置業潮以及棚改三個因素的刺激,其房價像做了火箭一樣,蹭蹭的往上竄。

當然其中最大因素還是棚改,據說按照貨幣化安置的比例,在一二線城市中大約只有20%,但在三四線城市已高達80%。至於今年房價飆升的典型三線城市蕪湖,“貨幣化安置”的比例是100%!可想而知這裡面該需要多少錢才能填充完,棚改之後農民老家的房子的被拆,補貼一筆錢最終還是要到市區買房。

樓市一蹶不振,需求不足,農民或許成為高房價下的“受害者”

其實這樣做不僅可以促進房價上漲,還有一個就是可以幫助下面的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因為在樓市密集的調控之下,整個市場已經出現需求不足的現象,可是房地產市場不能低迷,需要一些刺激來活躍這個市場。於是最終的樓市需求魔爪就伸向了農民,促使廣大農民到城市買房,這樣不僅促進城鎮化,還能降低或者消滅庫存。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保證樓市的正常發展,也不會讓房價暴跌,開發商有錢賺,政府去庫存,老百姓有房子住,看似一片“完美”景象,殊不知農民已經成了最後的接盤者。

樓市一蹶不振,需求不足,農民或許成為高房價下的“受害者”

或許有人認為房價被調控,炒房客等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可是最終你會發現炒房客們仍然會趁著房價上漲賺得盆滿缽滿,甚至不少人因此而獲得財富自由。其實關於樓市的健康發展,就是要獲取一個平衡,即房價能穩定,需要房子的剛需能買得起房,可是至於如何平衡去需要很多的努力,或許其中本沒有絕對的公平,要想市場健康發展就要某一方做出一定的犧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