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修羅》到《我不是藥神》,扒一扒近年來電影評分的騷操作

投資7.5億、耗時6年的國產第一奇幻硬片《阿修羅》上映三天便匆匆撤檔,7月15日下午,電影《阿修羅》官微發佈消息稱:經全體投資方決定,電影《阿修羅》將於7月15日22點起撤檔停映。

從《阿修羅》到《我不是藥神》,扒一扒近年來電影評分的騷操作

《阿修羅》官方微博稱,經全體投資方決定,電影《阿修羅》將於7月15日22點起撤檔停映。“在此,我們向一路陪伴的觀眾表達由衷的謝意。向未能如願觀看影片的觀眾表示歉意。向電影《阿修羅》各關聯合作方表示深深的感謝,並對因此給大家帶來的工作不便表示歉意。向六年來參與本片的全體中外主創人員和主演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

從《阿修羅》到《我不是藥神》,扒一扒近年來電影評分的騷操作

《阿修羅》由吳磊、梁家輝、劉嘉玲等主演,上映三天票房不足5000萬,對這部號稱投資7.5億的電影來說,顯然不夠理想。此前兩大票務網站貓眼、淘票票分別給出4.9分和8.4分的懸殊評價,片方還發文,質疑貓眼評分,認為此舉是一場有預謀的“黑水行動”,是“整個行業的恥辱”。

從《阿修羅》到《我不是藥神》,扒一扒近年來電影評分的騷操作

同一部電影,懸殊的評分,究竟哪個平臺更可信,成為行業最為關心的問題。在淘票票上,影片《阿修羅》的評分從上映當天的8.4分,到撤檔前的6.8分,評分呈下降趨勢,其因素主要是隨著影片正式上映後的口碑下滑,導致的評分下滑。雖然有用戶屬性的因素,但貓眼起初4.9分的超低分依然顯得十分扎眼。7月14日,《阿修羅》片方發公告稱,影片遭遇了有預謀的“黑水問題”,矛頭直指貓眼。

其實,電影《阿修羅》詭異的評分走勢,只是近年來電影評分亂象的冰山一角。前段時間,《北京商報》就曾刊發了一篇名為“數據‘打架’,誰在操縱電影評分”的文章,揭露了當前電影行業存在的刷分產業鏈。然而,媒體的點名批評並未讓操控電影評分稍稍忌憚。今年上影節期間,《我不是藥神》也差點成為了操縱評分的犧牲品。

從《阿修羅》到《我不是藥神》,扒一扒近年來電影評分的騷操作

作為一部現象級影片,《我不是藥神》贏得了普通觀眾和職業影評人的交口稱讚。然而,這樣一部電影,卻在貓眼上迎來了如潮差評,最初的評分也僅在1分左右徘徊。而隨著《我不是藥神》的爆紅,貓眼上的差評也在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影片的評分也反彈到了9分以上。有行業人士分析,在《我不是藥神》口碑醞釀之際,某平臺出於打擊競爭對手的目的,對其進行打壓;在影片人氣爆棚的時候,又緊急將影片的評分刷高,以彰顯平臺的公正客觀。

從《阿修羅》到《我不是藥神》,扒一扒近年來電影評分的騷操作

從《後來的我們》“退票門”到《我不是藥神》的1分,再到《阿修羅》評分的詭異走勢,有些平臺憑藉自身之便,“騷操作”層出不窮,如果不加以制止,中國電影市場將逐漸形成“逆向淘汰”機制,使爛片大行其道,好電影永無出頭之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