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廖中揚 愛「啃骨頭」的精華

媒體報道|廖中揚 愛“啃骨頭”的精華

媒体报道|廖中扬 爱“啃骨头”的精华

中華兒女 餘維峰 楊婷

2018年,以中高考輔導為唯一主業的精華學校,迎來了第40個生日。

精華學校創建於1978年。1992年,“北京市海淀區民辦精華學校”成立,正式命名為精華學校。“精華學校是一所只做中考和高考輔導的培訓學校,我們沒有小升初、出國留學的業務,我們把精力專注在幫助孩子們中考和高考考出一個好成績上。”精華學校的當家人廖中揚說。

當年,精華學校連續帶出了三屆北京“高考狀元”,一舉打響了知名度。精華學校始終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信奉“名師出高徒”的辦學理念。經過40年的發展,精華學校從一個精華輔導班發展成為擁有多條教育產品線、數百名特高級優秀名師、數十萬名優秀畢業生的全國性大型課外輔導培訓機構。幾十年間,斬獲大小獎項無數:比如,2008年就在由新浪教育頻道、新聞廣播《教育面對面》、千龍教育頻道、中國教育在線聯合舉辦的“誰是最值得推薦的教育培訓機構”調查中,獲得

“最值得推薦的教育機構”大獎。

2018年初,由新京報社主辦的 “金粉筆——暨新京報2017年度教育行業評選”結果公佈,精華學校憑藉著優秀的教學實力及良好的社會口碑,通過層層篩選和評比,榮獲新京報2017年度金粉筆獎“我信賴的教輔品牌”大獎!該獎項已連續舉辦了12年,歷屆評選都嚴格保證評選的公正和權威性,邀請媒體、用戶和業內專家廣泛參與,以選出真正有實力的教育機構。精華學校能獲此獎,是對它品牌知名度和社會認可及美譽度的有力見證。除此之外,還有“教育新動力”年度家長最信賴教育品牌”、“滿意教育”年度教育品牌、教育機構競爭力年度推薦品牌、影響中國教育的十大教育集團等獎項。

這些獎項的獲得是學生、家長、社會的認可,也是精華學校的少當家廖中揚傳承、奮進的必然。

媒体报道|廖中扬 爱“啃骨头”的精华

取捨:發展重質量而非速度

作為最早進入培訓行業的機構,精華學校確實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實現“圍獵式”增長。但精華的做法恰恰相反。直到今天,它依然是“小而美”——規模適度、師資豪華、效果明顯、口碑一流。甚至,它並沒有去切分市場上最肥美的那塊肉,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啃那塊最難啃的骨頭——高考復讀和中高考課外輔導。成績實實在在擺在那兒,教學效果如何、是否真實有效,容不得半點兒閃失。

廖中揚說:“以前我們有一句口號叫追求完美,後來發現‘完美’只能是個願望,面面俱到只會分散精力和資源,使效果打折。所以我們明確目標:精華只鑽研中高考,我們只把中高考業務做到極致。現在,中考和高考,北京市場全日制輔導我們精華學校是最大的。

這些年,精華學校憑著一股“螞蟻啃骨頭”的勁頭,一步一步走過來。而且,每一步走得都異常穩健。

以復讀為例,2002年創辦時只有70多個學生,到去年已經穩定在每年1200到1300人的規模,大概佔到北京復讀市場30%到40%的份額。而在網絡課程領域,2003年時,精華的全國市場佔有率就達到了三分之一。自2013年高考,北京復讀學生中的文科前三名、理科前兩名全都出自精華後,斐然的成績延續至今。北大、清華等國內頂尖高校的自主招生名額也有精華學校的名字。對於教育機構來說,恐怕沒有任何一種榮譽比這更值得驕傲和自豪了。

在浮躁的教輔行業,已經不惑之年的精華算得上“另類”——當同行紛紛沉醉於風險投資,拼命擴張的時候,精華卻保持著一份難得的淡定和冷靜。然而,當泡沫逐漸散去,教育行業開始呼喚回歸“本色”的時候,驀然回首,人們發現,原來“另類”的精華一直在紮紮實實地前進。

“當時,的確也有不少企業和公司看中了精華的發展潛力,紛紛諮詢加盟、合作、投資事宜。看到同行紛紛融資、上市,後起之秀跑到了前面,精華不是不動心,但對自身做了謹慎的分析後,我們還是抵制住了‘快跑’和‘圈地’的誘惑。”廖中揚解釋說,精華一直以來都是以師資為核心,而師資是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大量複製的,所以精華不可能實現大規模擴張。

當資本和教育形成對峙時,精華選擇了教育,選擇了質量而不是速度。

“最終事實證明,我們的決定是正確的。在如今的課外輔導行業中,誰能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誰就能立足、生存、發展壯大。”但廖中揚也表示,他並不排斥資本,一旦精華目前的“小班化”試點成功,人才培養的標準化流程成熟,精華或許會牽手資本,引領教育培訓行業的新潮流,幫助更多的學生和家庭,讓夢想照進現實。

媒体报道|廖中扬 爱“啃骨头”的精华

創新:把每個學生都當成“項目”

接過精華學校重任的廖中揚不甘心沿著父輩傳統的路子走下去,在中歐EMBA學習的經歷,讓他換了一個視角來審視教育、審視精華。他把管理學、心理學的理論都應用到教學實踐,把每個同學的成功都當成一個項目來抓,去除任何影響成功的因素,從而最大限度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

這套做法,被廖中揚稱為“人才培養的標準化流程”,用他的說法:“下決心做這件事,是因為我們見到了太多失敗的案例。學生個體之間雖然有差異,但很多風險點是共性的。有效排除掉這些風險點,就能最大限度地接近成功。”

廖中揚介紹,精華提出的“重塑”包括七個關鍵詞:研究、專家、支持、習慣、陪伴、流程和教育,在具體實施中,又被細分為多個維度,每個維度下面都有著非常具體的要求和內容。

比如說學情分析。精華全日制班的學生,從入學到次年高考前有九次重要考試。每次考試結束,所有科目的任課老師要聚在一起,和班主任一起分析每個學生的失分點、失分原因、成績提升或下降的原因、與目標學校的差距以及下一步的提升目標等,一個一個地過“篩子”。

廖中揚認為,對於復讀生來說,心理壓力是一道最難邁的檻兒。所以,精華的全日制班,特別強調情緒調節和意志磨鍊。他們為學生送上的“心靈守護”,既有和歷屆北清學長團建、各種主題班會、精心製作的“成長驛站”小片,也有老師們悉心的陪伴。在精華,學生們能夠感受到,老師時刻都在身邊,與他們一起奮鬥,這是一種極具感染力的正能量。

這些年來,在精華學校“名師出高徒”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學校聘請和培育出了多位非常優秀的名師。精華的名師們頻頻獲得如“全國五星金牌教師獎”,“五星金牌教師團隊獎”等獎項。他們的名字很多人早已是如雷貫耳,既有授課視頻在網絡點擊過千萬的“網紅”老師,也有參與撰寫新課標課本的“學究”老師。大家都知道,要把理科講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但精華的老師就做到了。有位本科北大、碩士清華、人稱“學霸老師”,在精華教數學和物理,他一個講解閏年的小視頻,時長只有七分左右,僅在微博一個平臺上的轉播量竟然就達到了700萬次之多。可見其課程受歡迎的程度。而這樣的精英老師,都是在精華掌舵人廖中揚的辦學理念指導下,被髮掘和聘請進精華的。

廖中揚堅持“名師”育人,用最優秀的師資來教導學生,授業解惑。所以,精華學校發掘優秀老師,不惜代價聘請老師,培養老師,才有了今天精華學校這麼多位閃閃發光、備受學生尊崇的明星老師們。

如果說,精華的創始人廖錫瑞奠定了精華“名師”的基因,那麼,現任精華學校校長廖中揚則賦予了它更多“互聯網+”的元素。

早在2000年,廖中揚就帶領30人的技術團隊創辦了精華聽課網。當時,一般的網校還處於“無聲世界”,然而精華聽課網在那個時候就已經通過國內首創的窄帶環境下的視聽課件壓縮專利技術手段,實現了“無需寬帶、可視可聽”的網絡教學方式,學生脫離了空間限制,可以感受到跟課堂面授一樣的真實氣氛。

依託精華聽課網,廖中揚將精華學校70多位特、高級名師的課程搬到網上,讓全國各地的中學生都能夠享受到精華優質的教育資源。

2001年,為二中網校提供課程資源,二中老師為網站系統提供技術支持,雙方互鑑資源。

2003年非典期間,精華學校利用互聯網率先在全國範圍內免費推出“停課不停學”活動,成為全國首家開展線上授課的教育機構,並取得了空前成功,粗略估計約有上百萬人在停課期間通過精華聽課網來上課、學習,是當時全國影響力最大、受眾範圍最廣的線上教育培訓機構。因為成效卓著,還獲得了政府表彰授予的“抗擊非典先進單位”稱號。

2007年,精華學校網站和精華聽課網成功整合、升級為精華在線,全面開展線上、線下教學。

作為京城最有資歷的培訓教育機構,全國培訓教育學校的領航者,精華學校一直注重發展創新、超越自我,恪守著“不斷學習、持續創新”的價值觀。在過去的40年裡,精華學校相繼開發了題庫組卷系統、課件同步分發系統、知識點測評系統、復讀成績管理系統、在線學習系統、在線測評系統、TTS成績管理系統等各種現代化的管理系統,並一一獲得了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藉助科技的力量確保精華學校充滿活力,與時俱進,永遠走在行業最前沿。這些研發出來的系統,在十幾年的實際應用中,累計惠及了幾十所學校,涉及師生人數可達到近十萬人。

媒体报道|廖中扬 爱“啃骨头”的精华

廖中揚(左二)及其教師團隊參加電視臺教育節目錄制

責任:提高成績的前提是完善人格

幾十年的培訓歷史,精華學校幫助數十萬學生提高了考試成績,但在一張張輝煌的成績單背後,廖中揚卻看到了比提高分數更加重要的東西。

“在跟孩子們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孩子對未來沒方向,你問他為什麼來學的?孩子說不上來。為什麼高考?說不上來。”更讓廖中揚痛心的是,每年都有一些從高校退學的學生到精華學校來複讀。“一些學生在第一次高考中盲目選擇了大學和專業,當他們發現自己對所學專業沒有興趣之後,只好選擇復讀,重新高考。”廖中揚說他看到的最極端的例子是一個在北京郵電大學讀到大三的學生,因為無法繼續專業學習而選擇到精華復讀,轉而學習文科。“結果令人欣慰,他如願考入自己理想的院校,但這四年的彎路著實讓人惋惜。我們看到這麼多考試失敗的案例,收集了這麼多學生的教訓,所以特別希望在孩子走出關鍵一步之前,引導他們思考並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廖中揚認為,提高成績並不是精華學校的終極目標,完善孩子的人格才是教育的最大目的,精華學校要協助孩子們“設計未來”。

於是,精華學校有了“志存高遠,奮勇登攀”的校訓。廖中揚認為,學生首先需要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併為之努力奮鬥,只有擁有完善的人格,才能有支撐自己奮鬥下去的強大信念。

精華學校要求每個來到精華復讀班的孩子都要先寫一個高考失利報告。報告中自己分析清楚問題出在哪兒,下一年努力的方向是什麼。然後,學校根據每個學生的現狀,分析、制定他自己的攀升目標和“登頂計劃”。老師們則從各方面協助學生,完成攀升目標。

讓廖中揚欣慰的是,這一教育理念的落實,讓很多孩子對精華學校有了“母校”般的歸屬感。不少學生畢業多年仍然每年都要回精華看看,有困惑時依然習慣找精華的老師們商量。

40年的辦學歷程,使得精華學校積累了從教學到管理的豐富經驗,同時也建立起全國性的品牌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

面向中小學教師的開放型教學實踐活動,要求“十三五”期間,每位中小學教師應參加2-4次開放型教學實踐活動,並將中小學教師參加開放型教學實踐活動的情況納入到教師職稱評定、區級以上骨幹教師評選等範圍;精華學校成為全國唯一一家有資格為此活動提供培訓課程的民辦學校。

由於精華學校對教學的深入研究,北京某些區甚至委託精華完成高中新的課程設計。精華學校近幾年為40餘所公立中學提供中高考培訓。

在“少當家”廖中揚的帶領下,從北京四中走出來的精華學校,正在走進全國更多的公辦學校,為全國公辦教育改革帶來更多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精華人的教育金句

★ 看到同行紛紛融資、上市,後起之秀跑到了前面,精華不是不動心,但對自身做了謹慎的分析後,我們還是抵制住了“快跑”和“圈地”的誘惑。

★ 精華一直以來都是以師資為核心,而師資是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大量複製的,所以精華不可能實現大規模擴張。當資本和教育形成對峙時,精華選擇了教育,選擇了質量而不是速度。

★ 在如今的課外輔導行業中,誰能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誰就能立足、生存、發展壯大。

★ 在精華,學生們能夠感受到,老師時刻都在身邊,與他們一起奮鬥,這是一種極具感染力的正能量。

★ 提高成績並不是精華學校的終極目標,完善孩子的人格才是教育的最大目的,精華學校要協助孩子們“設計未來”。

★ 精華提出的“重塑”包括七個關鍵詞:研究、專家、支持、習慣、陪伴、流程和教育。在具體實施中,又被細分為多個維度,每個維度下面都有著非常具體的要求和內容。

專注中考,我們是認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