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动物法则,你知道几个呢?

小编导读自然界中动物生存现象,可以带给你不一样的管理学定律。

当提起自然界时,很多人会想到丛林法则。

比如说一棵伟岸的大树,长在丛林中。它的顶端极力向上,以寻求最多的阳光雨露;它粗大的枝干尽可能地占领着空间,以呼吸最新鲜的空气;它的根系极尽繁茂,以汲取大地最多的精华。然而,在大树旁边,几棵瘦弱的小树却在生存的边缘挣扎,它们枝干细脆,叶片已接近枯黄。

不过当天夜晚下了一场暴雨。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风住雨停了。大家惊讶的发现,大树的树干被折断了,庞大的身躯凌乱地躺在地上,而它旁边的小树却安然无恙地站在那儿。

大树奇怪地问小树:“这么大的风你怎么会没事?我如此强大都不能幸免遇难,而弱小的你却能逃过一劫。”小树说:“正是你的高大招致了你的毁灭,难道你忘了‘树大招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训了吗?”

管理的动物法则,你知道几个呢?

这就是丛林法则,丛林中的强弱位置不可能永远不变。你只有抓住一切机会,磨练意志,锻炼身体,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不过对于管理学而言,也许没有残酷到像丛林中一样你死我活,但是自然界的很多动物法则用到管理学中,也非常适用。下面的这些动物法则中,你知道多少呢?

一、雁阵效应

雁群在天空中飞翔,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阵或一字斜阵,并定时交换左右位置。生物专家们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即雁群这一飞行阵势是它们飞得最快最省力的方式。

因为它们在飞行中后一只大雁的羽翼,能够借助于前一只大雁的羽翼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省力,一段时间后,它们交换左右位置,目的是使另一侧的羽翼也能借助于空气动力缓解疲劳。管理专家形象地称之为“雁阵效应”。它的核心是团队配合协调的精神。

管理的动物法则,你知道几个呢?

协调会增强组织的信心力:大雁的叫声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大雁用叫声鼓励飞在前面的同伴,使团队保持前进的信心。

协调具有吸附力:当一只大雁脱队时,会立刻感到独自飞行的艰难迟缓,所以会很快回到队伍中,继续利用前一只大雁造成的浮力飞行。

协调重在配合:一个队伍中最重要的是领头雁。当领头的大雁累了,会退到队伍的侧翼,另一只大雁会取代它的位置,继续领飞协调重在配合。

“雁阵效应”让管理者明白,靠着团结协作精神,才使得候鸟凌空翱翔,完成长途迁徙。雁阵如此,管理建设亦如此,惟有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才能带领企业走得更远、更好。有了协调共融,阵中大雁就可以收到单独远行所不能有的效果。

管理的动物法则,你知道几个呢?

二、野牛团队

野牛有尖锐的牛角,个个又高大强壮,但本能上没有集体作战的意识和本领,只会各自为政、顶牛,遇到身体弱小其很多倍的狮子、老虎、豹、狼等动物攻击的时候,多会丢掉性命。

另外,野牛团队迁徙时,“头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他牛是绝对跟从“头牛”的,如果“头牛”出现了问题,则整个野牛团队将可能会不知所措。

野牛团队的特点突出个人能力带动团队发展,王强则团队强,王弱则团队弱。野牛团队的弱点在于限制了成员间的协同配合,忽略了队伍的力量,当王者战败,团队也就失败,这是不可取的。

野牛团队中最重要的是找到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的地方。当团队形成一个整体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发挥最大的力量,就能很快提高效率,甚至迅速解决问题。

管理的动物法则,你知道几个呢?

三、蜂舞法则

蜂舞法则指世界上没有一种动物能够真正单独地生活。它们要依靠各种方式和同伴相互沟通,才能活下去。蜜蜂即以“跳舞”为信号,告诉同伴各种蜂蜜信息,沟通完毕后一起去采蜜。

对于蜜蜂来说信息是主动性的源泉,只有加强沟通才能改善管理的效果。管理者也要像蜜蜂采蜜一样,吸取各种沟通方式的特点,将“蜂舞”揉到自己的管理艺术中。

著名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一个把组织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有关研究表明: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造成的。由此可见沟通能力很重要。

管理的动物法则,你知道几个呢?

四、踢猫效应

在心理学上,“踢猫效应”是这样说的: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它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所以领导者的情绪管理很重要。

这就好比管理者或者领导者,无缘无故的被人丢了一个包袱过来,第一反应就是要想办法甩掉它,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它甩给自己的下属。而下属只能再甩给更弱者,这股无名之火只能转来转去,最终转到猫的身上。

管理的动物法则,你知道几个呢?

当然领导者如果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就拿下属当出气筒,这样的领导者即使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难有真正的成功。

一个人如果不能与人为善,不能宽以待人,经常向周边释放消极的因子,成为心理疾病的一个传染源,导致所处环境的恶化,怎么能谈得上真正意义的事业成功呢?所以要尽量控制你的情绪、避免有踢猫效应。

五、鸵鸟法则

一提起鸵鸟,大家都会想到鸵鸟的自欺欺人,因为当它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就把头埋到沙子里,以为这样别人就看不见自己了,殊不知,自己大大的屁股露在外面,更加引人注目。但是,它的身上仍然由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正视不足:鸵鸟从不骄傲的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存活着的最大的鸟,相反它做事谨小慎微,它知道自己不会飞行;体型庞大,极易被发现且极易被捕食,所以它非常小心地在沙漠荒原中生存,从不大肆张扬。

管理的动物法则,你知道几个呢?

企业创立之初都会有很多的雄心壮志,或许有很多的优势和资源,成功不一定是缘于你的优势,但失败一定是缘于你的劣势。

适应力强:鸵鸟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鸵鸟觅食范围很广,忍耐力很强,没有水也能生活很长时间。环境可以提供给你生存的土壤,也可以给你搭建葬身的坟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不变的生存法则,学会适应环境,学会改变自己。

不要抱怨市场不够大,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市场大门的钥匙;不要抱怨技术更新快,那是因为你不是领跑者。能吃的食物很多,先不要挑肥拣瘦;如果赶上寒冬或者饥荒,忍耐或许是渡过难关的唯一法宝。

反映灵敏:鸵鸟嗅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它们常居高远眺,高度警惕环境的变化,即使在觅食时它也不时抬起头来四处张望,一旦发现可疑目标迅速作出反应。

敏锐察觉市场动向,高度注意市场的变化,提前预知和分析市场前景,发挥自身优势,迅速调整战略决策,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先行一步则步步为赢。即使遇上百年一遇的大雪,多些准备和预防,你也是坚持到最后的赢家。

管理的动物法则,你知道几个呢?

效率至上:鸵鸟是相当有效率的采食者,它必须充分运用开阔的步阀、长而灵活的颈子进行准确的啄食。鸵鸟啄食时,先将食物聚集于食道上方,形成一个食球后,再缓慢地经过颈部食道将其吞下。

运用自身优势迅速抢占市场,拿到订单最重要,没有订单你就无法生存,全力开拓市场拿订单,至于怎么消化吸收,你还有时间慢慢解决,至少你还可以分给其它鸵鸟获取同行的支持吧。

六、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是说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作了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他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要各自分开了。

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

管理的动物法则,你知道几个呢?

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可以避免下属的防备和紧张,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行贿等行为,可以防止与下属称兄道弟、吃喝不分。这样做既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又能保证在工作中不丧失原则。

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是一个很会运用刺猬法则的人。他有一个座右铭:"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深刻地影响了他和顾问、智囊和参谋们的关系。在他十多年的总统岁月里,他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和智囊机构,没有什么人的工作年限能超过两年以上。

这一规定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在他看来,调动是正常的,而固定是不正常的。这是受部队做法的影响,因为军队是流动的,没有始终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军队。二是他不想让"这些人"变成他"离不开的人"。这表明戴高乐是个主要靠自己的思维和决断而生存的领袖,他不容许身边有永远离不开的人。

只有调动,才能保持一定距离,而惟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顾问和参谋的思维和决断具有新鲜感和充满朝气,也就可以杜绝年长日久的顾问和参谋们利用总统和政府的名义营私舞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