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被稱爲一年中難得的養生良機,多種病症有望「脫胎換骨」

冬病”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與類風溼性關節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屬於中醫脾胃虛寒類疾病。“

夏治”指夏季這些病情有所緩解,趁其發作緩解季節,辯證施治,適當地內服和外用一些方藥,以預防冬季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症狀。

“冬病夏治”的原理歸結起來只有兩條:一是針對寒邪;二是針對體質虛寒。自然界存在許多致病因子,古人將之概括為風、寒、暑、溼、燥、火,稱為“六淫”,其中寒邪引發的病,多發病於冬季。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較為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中醫理論講的是陰陽五行,“天人一體”。中國傳統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一體之贏虛,消息皆通於大地”,也就是說季節的變化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說的是陰陽的對立失調,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中醫傳統貼敷療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臨床應用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遠古時期,先民就已學會了用泥土、草根、樹皮外敷傷口止血;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 ,民間常在夏季喝雄黃酒治療疾病的方法與本方法相同;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載有許多外敷方劑,用以治療創傷等疾患。

晉代的載用雞子、白醋、豬脂、水、蜜、酒等作為外敷藥與調和劑外敷;南北朝《劉涓子鬼遺方》用豬膽汁外敷治療癰腫;唐《食療本草》用胡桃研泥外敷治療白髮;宋以地龍糞研餅敷在小兒囟門,治療小兒頭熱、鼻塞不通;明《普濟方》用生附子和蔥涎為泥敷湧泉穴治療鼻淵等等,說明貼敷療法相沿習用甚久;清代的《理瀹駢文》一書集貼敷療法之大成,標誌著本療法的臨床應用達到了相當完善的水準。

冬病夏治效果最為理想的是呼吸系統疾病,其適應症主要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變異性咳嗽等中醫辨證屬陽虛為主,或寒熱錯雜以寒為主的患者;也適用於怕冷、怕風、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覆感冒的虛寒體質的患者。“冬病夏治”也有禁忌人群:3歲以下的小孩、孕婦、惡性腫瘤患者、肺結核活動期患者、支氣管擴張患者、強過敏體質者、感冒發燒者、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陰虛火旺者,不宜進行“冬病夏治”。

三伏天被稱為一年中難得的養生良機,多種病症有望“脫胎換骨”

三伏天被稱為一年中難得的養生良機,多種病症有望“脫胎換骨”

三伏天被稱為一年中難得的養生良機,多種病症有望“脫胎換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