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的碑刻与摩崖

■十 汀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五老峰下,毗邻厦门大学,坐北朝南,面向大海,规模宏大,气势庄严,是全国佛教重点寺院、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

南普陀寺的碑刻与摩崖

南普陀寺正门

南普陀寺大雄宝殿的石柱上有一副清举人晋江曾遒撰书的对联:“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可知该寺始建于唐朝,至今有1000余年了。南普陀寺在唐时称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靖海侯施琅收复台湾后驻厦门,就普照寺旧址复建殿宇,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改称为“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的碑刻与摩崖

4.2米×4米的大“佛”字

南普陀寺大门牌坊横额“鹭岛名山”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1907-2000)先生题写,两边门柱悬的是厦门大学教授虞愚(1909-1989)先生书写的楹联:广厦岛连沧海阔,大心量比五峰高。南普陀寺沿中轴线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乐途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太虚大师纪念塔”。

南普陀寺的碑刻与摩崖

赵朴初题“闽南佛学院”

南普陀寺作为千年古刹,吸引不少高僧大德、文人雅士前来参拜。南普陀寺的殿堂、楼院、门廊等石柱上,均镌有文书俱佳的楹联,还有碑刻铭文及舍利塔铭20余处,摩崖石刻60余处,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其中既有佛家妙语,也有历史记事,或托景物以抒怀,或寓禅机以寄悟。

南普陀寺的碑刻与摩崖

黄仲训题“五老峰”

南普陀寺里的碑刻大都保存完好,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林宗载立的碑记《田祖入寺记》嵌在大雄宝殿东侧廊壁上。高1.8米,宽1.78米,楷书。乾隆御制平台纪功四碑”包括《御制剿灭台湾逆贼生擒林爽文纪事语》《御制平定台湾告成热河文庙碑文》《御制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序》和《御制福康安奏报生擒庄大田纪事语》等满、汉文字对照的碑记共8座。各碑均高3米,宽1.28米,碑额勒刻篆书“御制”二字。

南普陀寺的碑刻与摩崖

欢迎美国舰队访问厦门纪事刻石

南普陀寺背靠五老峰,“五老峰”三字由近代富商黄仲训于1920年题写。黄仲训1916年春在鼓浪屿日光岩建造瞰青别墅(今郑成功纪念馆裙楼)和“远而亭”并定居,现厦门有多处他的题刻。南普陀寺院后山有一处刻在一面大石头上的“佛”字,高4.2米,宽4米,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寺院弟子振慧和尚所书,笔画凹进石壁,丰满圆润,施以红漆,庄严肃穆,是来南普陀寺必看的景点。值得一提的是《欢迎美国舰队访问厦门纪事刻石》,刻石记述了宣统二年(1910年)美国舰队访问厦门的历史事实,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外事活动。从藏经阁到五老峰的路边,有1934年吴迈楷书题刻的一首七绝:“心如此石复如铁,备受千磨与百折。为谁辛苦为谁忙?欲把强权一扫灭。”表达了作者当时气血高迈的爱国情怀。

南普陀寺的碑刻与摩崖

吴迈诗刻石

在南普陀寺,还有一处题刻——“洗心”,让心如净土,这正是到此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