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艰难的现状,需引起重视

村里艰难的现状,需引起重视

导读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表面上看是微观金融机构的经营出现问题,但实际上也反映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处于一种矛盾的困境之中,而农村经济活动不活跃、乡村凋敝现象加剧,也使得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遇到困境。村镇银行艰难的现状需引起重视,普惠金融通过村镇银行得以落实正在受到阻碍。

来源 | ANBOUND 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选自 | 每日金融 4935期

普惠金融是为城乡贫困人口,以及吸纳城乡低收入人群就业的小企业及微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村镇银行是中国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之一。

2006年12月,为了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问题,银监会调整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开始试点探索设立以村镇银行为主体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尝试解决农村地区“贷款难、贷款贵、贷款不方便”的问题。

01

村镇银行的发展之路

自2007年3月第一家村镇银行在四川省仪陇县成立以来,村镇银行已经经历了10年多发展历程。根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6年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519家,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1213个县市,县市的覆盖率达到67%。

其中,湖北、贵州等10个省份还实现了省内全覆盖。全国村镇银行的资产规模达到1237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021亿元,其中农户及小微企业贷款合计652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3%,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80%,户均贷款41万元。

据银监会2018年1月发布的最新数据,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总体发展稳健,资产总额已经达到14000亿元,贷款余额8000亿元,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合计占比92.3%,户均贷款37万元,村镇银行户均贷款连续多年都是持续下降,从过去的50多万、40多万到去年年底37万;已累计为634万客户发放贷款1024万笔,累计放款4.4万亿元。

02

经营状况令人担忧

不过,虽然村镇银行的规模和网点都有一定起色,但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却令人担忧。近日有媒体调查了位于河南、河北的15家村镇银行之后,发现这些原属于澳洲联邦银行旗下的村镇银行虽然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远低于同行,但盈利状况却不容乐观,经营性现金流也面临不断“贫血”的情况。

多位信贷人员提到,所在的村镇银行个人信用贷款相对较少,并且一般只有熟悉(贷款对象)之后才能做,主要是做对公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之类,即一般都要求有抵押、担保。同样,利率方面也能体现出明显偏向。

河南西部一家村镇银行人员介绍,担保贷款利率相对于抵押贷款更高,多出3厘左右;总体贷款利率一般在7厘-1分3厘5(月利率0.7%-1.35%),金额一般3万元起贷最高到400万元;个人信用贷款一般10万元,但因风险大基本不做。15家村镇银行的单笔贷款额度多在3、5万元到500万元,年化利率多在7%-15%。

与大行网点林立各色大型自助设备不同,村镇银行基本看不到这些“现代化”物件,门口放有一台交水电费的全民付,以及非现金区摆放着员工办公电脑外,大厅内算得上机具的就剩下饮水机了。周边商户中平均10家中仅有2-3家与村镇银行有业务往来,甚至有紧挨着村镇银行的商户表示从未进过这家银行。大多村镇银行个人网上业务也未开通,仅有企业网银功能。

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2017年发布的《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前村镇银行盈利能力确实在不断改善,盈利面已经接近90%,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率润也逐渐提高;但2015年较2014年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下降0.2和0.7个百分点;而进入2016年,盈利仍在继续下滑。

除此之外,国家开发银行2017年也透露,其作为主发起行的15家村镇银行,其中8家2016年亏损,总亏损额近3亿元;其中,位于安徽的宜城国开村镇银行亏损最为严重,亏损高达7061万元,其注册资本也才只有8000万元。

03

村镇银行发展为何如此艰难?

究其原因可能是村镇银行的经营地区集中在农村地区,主要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及经营主体的规模很小、业主文化教育大多不高、家底单薄、技术水平低、逾期风险较高。

同时村镇银行本身也有存款来源单一和资产配置渠道狭窄的特点,一旦地方经济出现问题,难以有效分散风险。加上村镇银行开业时间短、知名度不高、业务范围和地域限制、自身经营管理理念约束等,使得银行业务开展并不顺利,从而导致盈利状况不佳。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秘书长蒋勇曾表示,互联网金融正以影响深远的方式蚕食村镇银行的市场份额,主要源于二维码支付的普及、消费金融业务的抢夺,以及互联网金融公司强大的系统性金融服务,长远来看,其获客成本将低于村镇银行,且黏性更高。

原本村镇银行可以利用自身县域法人机构决策链条短、平、快的优势,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目前来看,多个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差异,阻碍着村镇银行的发展,其中就有主发起行的不了解农村业务、民资股东赚钱目的和关联交易贷款、地方政府希望支农支小等。这都造成村镇银行难以成为一个贴近民生、服务大众的“草根银行”,不易发挥普惠金融的作用。

在安邦咨询(ANBOUND)的研究人员看来,村镇银行的发展窘境还反映出一个现实——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不景气,人口流失逐年加重,农村经济活动不活跃,尤其是与小微企业有关的产业活动较少。这从农村人口减少、乡村凋敝加剧、耕地抛荒恶化等现象可以得到印证。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表面上看是微观金融机构的经营出现问题,但实际上也反映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处于一种矛盾的困境之中,而农村经济活动不活跃、乡村凋敝现象加剧,也使得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遇到困境。

村镇银行艰难的现状需引起重视,普惠金融通过村镇银行得以落实正在受到阻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