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爲什麼想打貿易戰?

北城涼築L


特朗普,就是不靠譜,現在已經開始了貿易戰,目的有三:

1、維持和確保美國第一的霸權主義,遏制中國經濟快速發展。

2、維護美國利益,遏制中國等國家的科技快速進步。

3、通過加徵關稅,適當彌補美國財政日益龐大的債務。

一、特朗普是個什麼樣的人?

特朗普,是一個滲透著美國精神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也是一個成功商人。

特朗普,就是不靠譜,也是一個把美國國家利益看的高於一切的愛國者。

特朗普,也是一個想讓“美國再度偉大”的,想讓美國呈現出壓倒性優勢的總統。

因此,知道了特朗普的人,就知道,為了美國利益,為了讓美國佔據壓倒性優勢,特朗普不惜發揮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來讓美國更加強大。

如果不能讓美國更強大,那麼美國會採取一切措施,讓對手變的弱小,讓對手變得更加沒有競爭力。

二、美國面臨的競爭環境

1、過去的100年,美國獨享了大部分世界經濟發展的好處。

當前的世界,已經從原來的蘇聯和美國兩極世界向多極世界發展。蘇聯解體後,美國開始制裁經濟老二日本,日本陷入了失去的幾十年。可以說,美國在過去的100年裡,美國獨佔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大部分好處和利益,美國人過上了超越想象的好生活。

2、最近幾十年開始受到歐盟和日本的經濟挑戰。

最近幾十年裡,美國開始受到各種挑戰,首先是歐盟統一,出了歐元體系,直接挑戰了美元的霸權,雖然還是盟國,但是在經濟上歐盟與美國開始形成了競爭關係,直接挑戰了美國的霸權。日本當了幾年老二以後,蘇聯解體,美國就開始制裁日本,讓日本經濟陷入了停滯狀態。

3、中國的強勁發展,超出了美國的預料。

2017我國GDP達到了8.27萬億美元,而美國2017年GDP為12.7萬億美元,我國已經達到了美國GDP的65%。預計按目前發展速度,中國將在2028年追平美國,2029年完成超越。

我國從2010年開始呈現出科技成果和製造工業爆發期,多項重大成果出現,開始在世界科技領域呈現出成果噴發態勢。多項工程創造了世界新紀錄,多項重大成果開始顯現,已經開始全方位挑戰美國的經濟地位和軍事地位。

目前為止,我國已經相當於美國GDP的65%,但是我國的實際製造能力已經超過了美國製造能力,這體現在造船能力和造飛機的能力上。因此,美國非常害怕中國的繼續發展威脅到美國的地位。

三、美國國內的狀況

1、美國政府債務危機。

目前美國政府債務已經高達20萬億美元,而美國政府每年稅收等財政收入總共是18萬億美元。而且,政府支出很難降低,雖然美國政府想了很多辦法,但是,美國面臨著醫療支出龐大和軍事開支龐大兩大難題,都沒辦法縮減。因此,美國政府債務如何緩解,是特朗普政府必須要直面的問題。

2、貧富差距的持續擴大。

最近幾十年,美國國內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富人受益於新經濟和美國股市的迅速上漲,從而越來越富,窮人因為工作難找和工資增長幅度小於通脹增長幅度從而變得越來越窮,這也已經影響到了美國持續發展的動力。

3、特朗普減稅。

長遠來看,減稅有利於美國製造業迴流。有利於美國發展人工智能產業。並且能否實現藏富於民,有利於促進就業,有利於擴大美國稅收基礎,從而實現遠期的稅收增長。但是,近期,必然是稅收下降的。

四、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目的

1、特朗普一個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特朗普急需增加美國收入,來還債和利息。確保美國不破產。增加收入的一大來源,就是加徵關稅,也就是開打貿易戰。

2、壓制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通過貿易戰,特朗普期望能壓制歐盟、中國等的製造業出口,從而打壓歐盟、中國的經濟增長。想讓歐盟和中國面臨增長的困境,特別是針對中國加大了貿易戰的力度,特別是針對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進行了一系列限制。

3、發展本國人工智能產業等製造業,從而促使美國再度偉大。

特朗普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來確保製造業迴流,促使美國在未來人工智能產業佔據全球壓倒性優勢和領先優勢。特朗普期望通過人工智能產業的領先,增加國內就業,提升本國人民收入,增加國內稅收,降低國內貧富差距,全面壓制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從而使美國再度偉大起來。


睿思天下


美國經濟這些年不如意,雖然和其他西方國家比起來算好的,但在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飛速發展面前,速度還是顯得慢了些。特朗普能夠做的,就是對外展示一些強硬姿態、儘可能多地為美國撈一些利益,以此安撫選民的情緒,有利於自己競選連任。

美國人都知道貿易戰是特朗普政府主動“作”出來的,只要華盛頓的強硬政策導致美國吃一次比較大的虧,特朗普政府就將付出巨大代價。這個政府較之前美國政府更強勢的唯一資源是特朗普的個性,它受到的真實掣肘實際上不低於以往的任何一屆美國政府,民意支持也不高。它的冒進姿態掩飾不了它其實需要如履薄冰的現實。


在這件事情上,特朗普政府顯然出現了幾個誤判,一是誤讀了美國經濟問題與中美貿易之間的關係。二是高估了美國政府對市場條件下民間貿易進行調節的能力,同時高估了美方在中美貿易衝突中的優勢。三是低估了中方在遭到美方不公平貿易限制時採取同等報復行動的決心,也低估了美方將在貿易戰中付出的代價。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在星期三表示,中美之間不應該打貿易戰,但如果有人非要逼我們打,那麼我們一不會怕,二不會躲。我們想說,這不像是外交辭令,因為中國絕大多數人也是這麼想的。


中國不會向美國屈服的,請華盛頓死了這條心。北京舉起的將不是一面白旗,而是一塊鬥牛的紅布。


胡錫進


“特朗普為何想打貿易戰?”——自從1993年考進武漢大學世界經濟系攻讀碩士以來,我就入了這一行,對中國外經貿爭端研究算是比較多的,知名度相當一部分也是從這而來的,對這個話題算是有一點發言權,簡單講講我的看法:



中國是當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已經連續近30年位居全世界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保護措施的最大目標國;而這次美國率先發起的貿易戰涉案貿易額在我國外貿史上是最大的,正因為如此,更重要的是因為中美兩國經濟分量在全世界遙遙領先,我才針對此案創造了“史詩級貿易戰”一詞,並很快流傳開來。

但就涉案商品種類和加徵懲罰性關稅稅率而言,這次貿易戰遠遠算不上最大,一些發展中國家對我國商品的限制措施才是涉案範圍最大。如19934月墨西哥曾經一次對中國十大類4500餘種商品實施反傾銷,佔中國對墨西哥出口的

75%,臨時稅率甚至有高達1105%者(鞋),創造了世界貿易史上的奇觀。後來,墨西哥成為我國入世的最後障礙,我方以同意墨方對進口中國產品徵收特別關稅至2008年為條件才交換來墨西哥為中國入世放行,實不足為奇。

就這次中美貿易戰而言,從長期來看,這是中國面臨的長期性貿易爭端壓力的一個新案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只要中國經濟表現得好,貿易摩擦的壓力就會如影隨形,避免不了,而且是來自各個國家,不僅僅是西方國家。以中國之大,我寧願成為貿易摩擦的目標,也不願淪為別國憐憫、同情、慈善的對象。

其次,美國對華貿易摩擦歷史相當長,中美經貿摩擦在中美建立正常經貿關係之後不久就開始了。19797月,中美兩國簽署中美貿易關係協定,建立正常經貿關係;當年,美國便單方面宣佈對中國7大類出口紡織品實行限額。1983年,中美兩國就走到了貿易戰的地步:由於美方在紡織品貿易協定談判中要求降低中國大陸的配額年增長率而中方不願單方面讓步,美國在談判破裂後單方面宣佈對中國紡織品實施新配額,中國則宣佈減少或終止購買美國棉花、化纖和大豆。儘管雙方最終於19839月達成了第二個紡織品貿易協定,但中美貿易摩擦的帷幕也就此全面拉開了。一直髮展到這次貿易戰的涉案規模。

第三,作為守成霸權,美國必然格外警惕防範新興大國,中國不僅是新興大國,而且種族與美國不同,社會制度與美國不同,文化傳統與美國不同;相應地,在山姆大叔眼裡,中國的挑戰也就格外巨大,格外需要防範遏制。

第四,就當前而言,特朗普在近二十年來的美國總統中最重視重建美國實體經濟部門,其政治基礎也最倚重美國實體經濟部門,而且企圖通過貿易保護重建美國實體經濟部門產業鏈,在對外談判中賭徒個性也格外突出,所以搞出500億美元進口額加徵關稅的大招,這在以前的美國總統中是不可想象的。


梅新育


從特朗普來說,這場貿易戰可能是難以避免的。他的理念和團隊幾乎就是為這這件事情準備的。中美關係的性質在過去一段時間裡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從2009年之後,美國對於中國的經濟崛起的判斷就發生變化,現在已經變成了失望,甚至是絕望。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還沒有哪個國家的經濟總量如此接近美國,尤其是最近十年來,中國實力的快速發展,讓修昔底德陷阱變成了一種可能的前景,甚至是自我實現的預言。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主要是在經濟上對中國的提防。
去年美國對中國貿易逆產是3750億美元,佔了美國貿易赤字的一半還多,特朗普及其團隊對這樣的貿易結構頗為擔心,尤其是特朗普認為這是中國賺了美國的便宜,失衡的貿易結構再平衡是特朗普一定要做的。在目前的狀況下,美國除了簡單粗暴的手段,難以實現貿易的再平衡。特朗普是結果導向的,他的“美國優先”,就是給自己支持者,尤其是鐵鏽地帶的藍領的承諾。為了服務於今年的中期選舉以及連任的選舉,特朗普一定是要冒這樣的風險的。
特朗普的團隊越來越服務於貿易戰,如果小布什的內閣是火神派的話,那特朗普的內閣就是經濟戰的火神派。從納瓦羅、萊特希咋、庫德洛,再到博爾頓,可以說是鷹派的大本營。尤其是萊特希澤和納瓦羅,本來就是為了貿易戰而來的,現在他們終於有大展拳腳的機會。政策一旦制定,幹部就是關鍵了,現在特朗普的幹部們沒有省油的燈。


孫興傑


謝邀。30年前,也就是1988年,42歲的特朗普參加《奧普拉·溫芙瑞脫口秀》訪談節目中表示,如果他成為美國總統,一定會為美國賺很多錢。2016年,特朗普參加美國總統的競選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2017年特朗普成為了美國總統,打出“美國優先”的旗號,頻繁與世界其他經濟體搞貿易摩擦,主要目的有三。

1.打貿易戰,扭轉美國的貿易逆差是直接目的。正如特朗普在1988年《奧普拉·溫芙瑞脫口秀》中所言,美國在對外貿易是一直在賠錢,也就是一直處於貿易逆差的狀態。以2017年為例,美國進口為29000億美元,出口超過了23000億美元,貿易逆差高達5660億美元。在與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貿易中,美國都處於逆差,美中貿易逆差3400多億美元、美歐貿易逆差1400多億美元、美日貿易逆差700億美元。貿易逆差會導致一個很嚴重的結果,就是製造業衰落,進而引發大量的藍領沒有工業。特朗普正式在美國藍領階層的支持下,才得以進軍白宮,因此非常重視兌現對藍領的承諾。打貿易戰,減少貿易逆差,振興美國製造業,為美國藍領帶來工作!

2.打貿易戰,維護美國世界霸主寶座是根本目的。1985年,美國強迫日本簽訂的《廣場協議》,也可以視為是一種貿易戰。當曾經美國竭力扶持的日本在經濟上擁有了超過美國的可能,美國毫不猶豫的將其打趴下!2001年,小布什成為美國總統以後,先後發動了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促使美國陷入了中東泥潭,大大消耗了美國的實力。2008年,美國又一次爆發了金融危機,國力又是大損!整個小布什與奧巴馬擔任美國總統的16年裡面,經濟增長就沒有超過3%!與之相比,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正在快速崛起;歐盟獨立性與自主性也在不斷增加。特朗普的競選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這不就證明特朗普也承認了美國不再偉大,實力在衰退嗎?所以,特朗普一次性針對中國、歐盟、日本、加拿大等等國家的貿易戰,終極目的無非是抑制其他國家的發展,保證美國的霸主地位不失。

3.打貿易戰,特朗普也有私心—謀求連任美國總統。不可否認,基於美國強大的綜合國力的,特朗普一系列冒險主義的“貿易戰”取得了成功。2017年,美國經濟增長達到2.3%;2018年,更是有預測能夠超過3%,美國GDP總量將會超過20萬億美元。當然,這不僅僅是特朗普打貿易戰的結果,而是特朗普一系列“美國優先”組合拳的結果。早在2018年2月28日,特朗普就已經宣佈參加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任命自己2016年競選團隊的數字媒體主管布拉德·帕斯卡爾擔任連任競選團隊經理。由此可見,特朗普一系列“美國優先”,包括打貿易戰,都夾雜著謀求連任美國總統的私心!

歡迎大家討論,特朗普能否連任美國總統?


美國觀察室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最近,美國單方面宣佈對中國開展貿易戰,從最開始的500億美元追加到了1000億。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倔強。有人認為是巨大的中美貿易赤字讓美國佬繃不住了。

但最近美方卻針對中美貿易戰向咱提了個很無厘頭的要求:立即停止“中國製造2025”計劃,停止一切政府支持的高新技術產業升級計劃。喂,我們發展自己的高新技術產業,用你美國的電了?吃你的糧食了?還是踩著你的尾巴了?你說停就停啊?

雖然在咱看來“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對國家高技術製造產業發展的一項行動綱領。但在來老美看來,中國製造2025那是在戳他們的肺啊。而這十大領域、五大工程則是美國人想除之而後快的。

咱不妨來看看,中國製造2025究竟為啥讓美國如此緊張。首先,中國製造2025戰略是我國實現製造強國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在2025年前,要在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與機器人、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十個領域取得技術突破與體系化發展。

而具體到實施的五項工程中,就不難看出中國製造2025對於咱的重要性。首先,大力建設製造業創新基地,計劃在2020年形成15家左右的製造業創新基地,並在2025年將這個數字擴大到40家。涵蓋新材料、信息技術等領域,讓製造業更加高端、自主。

舉個例子,此前,咱製造戰機使用的軍用級複合材料部分依賴進口。如果對方藉機抬價或者掐斷供應,就會極大影響中國軍機的產量與質量。因此,在製造業創新領域,中國必須要形成自己的高技術體系,以保證經濟國防建設的自主性。

在智能製造領域。2020年,要明顯提升製造業重點領域的智能化水平,將成本、生產週期與產品不合格率降低30%,而到2025年,製造業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能化,並將成本、生產週期、不合格率降低50%。

這意味著美國將在高端製造領域的毫無優勢。過去,美國高端產品以效率與質量稱霸市場。依靠智能化生產線製造,極大節省了生產時間與人工成本。但如今,中國在智能製造上狂加技能點,僅少量人工就能完成高端產品的規模化生產,極大壓縮生產成本與時間,再配合祖傳白菜價天賦。美國人只能看著咱們吃肉卻連湯也喝不上。

此外,強化工業基礎工程與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在2025年前,完成關鍵核心部件的自主保障、降低高端裝備製造對外來技術的依存度。並加強國產大飛機、大型船舶、航空航天等領域的自主研發製造與市場份額。同時,加強對工業環境的治理。2025年前,建立綠色製造業體系。在大力發展工業的同時,完成對國內環境的治理,保持可持續發展。

但這樣一來,中國製造2025在西方看來就絕對是威脅。製造業的創新與智能化意味著中國將擁有更強悍的製造能力,並且將對高、中、低端製造領域形成把控。想想看,美國人口才3億多,全歐洲加起來也就7億。這點人口的市場需求顯然有限,當然了印度雖然人也多,但老百姓沒錢啊,買不起歐美貨。這也是為啥歐美製造業將中國視為金主的原因。14億人口的巨大體量加上大家都不差錢,這購買力真不是開玩笑的。

但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展開,由歐美把控的高端製造受到中國衝擊。我們的同類產品質量高、數量足關鍵還白菜價。自然會迅速佔領市場,除了滿足中國本土市場之外,還能迅速贏得海外客戶的青睞,並且也能在非洲、拉美甚至印度獲得穩固的客戶群體。這就等於佔領了歐美製造業無法觸及的市場盲區,並封死了歐美未來搶佔市場的可能。

最關鍵的是,歐美本國客戶也不傻。放著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不買,買坑爹貴的國貨?像芯片、電子信息技術、大型客機等一直被西方壟斷並藉此壓制中國的產品,在未來,中國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能反過來出口西方,把他們賺走的錢加倍拿回來。

現在你明白為何美國對中國製造2025如此敏感了吧。正所謂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而中國製造2025戰略就等於讓西方徹底喪失了製造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以前,咱最多就是摸鷹過河。而如今,咱也開始薅鷹的毛了。你說他們能不急嗎。


迷彩虎軍事


特朗普發動貿易戰與美國和世界關係密切相關。有人假設另外一個美國總統上臺而不是特朗普是否會發生貿易戰?

其實世界局勢發展到今天,美國與世界經濟體之間的平衡關係逐步被拉平。美國逐步在失去有二戰以後自主導制定的世界秩序,尤其是經濟規則。

二戰以後,世界以西方7國為經濟火車頭。一度G7經濟總量長期超過世界總量50%以上。其他六國又以美國馬首是瞻。美國有大量資源和手段制定利於自己的貿易規則。

科研尖端化,軍事絕對化,經濟高端化的指導下。以美元為槓桿,保留科研、技術規則,金融服務等暴力規制。對勞動密集型產業實施產業空心化戰略。

一共大概實施三輪,第一輪針對歐洲轉移。允許德國意大利等戰敗國實行民用工業發展。以歐洲為中心,向全球擴散。歐洲的崛起同樣成為美國對抗蘇聯的最大資本。可以說,歐洲的民用工業是美國養大的。

第二輪針對日本等次盟友國家。60年代末,日本迅速崛起,速度和規模甚至超過歐洲。以汽車工業為例,日本汽車在美國上打敗本土產業。美國三大汽車汽車廠除了通用勉強自保外,福特危機爆發。最終總經理愛可卡“背鍋”辭職。克萊斯勒破產重組。

最終美國啟用金融貨幣戰,逼日元升值。沒有選擇的日本在與美國這場雙向貿易戰中敗北。經濟停滯不前。在這一場貿易戰中,美國之所以勝利有幾點優勢,貿易戰涉及產業單一,而且本土基礎雄厚。手握美元金融規則之劍和與日本特殊關係。

第三輪空心化在70年代末,眾多新興國家紛紛踏上經濟改制道路,世界經濟發展之花遍地開花。從南美的墨西哥到亞洲。

低端產業鏈貿易的脆弱性在全球貿易中就是嚴重依賴美元,這給美國在金融危機中“殘忍收割”留下機會。好在中國躲過那次危機。

蘇聯解體,失去制衡的美國找到了更為直接的“掠奪”辦法,戰爭。看到這一機會的同樣有伊拉克薩達姆。於是,本來不在美國局中的伊拉克自己跳進圈中。

於是美國開啟了長達20多年的一場又一場戰爭。薩達姆的“引狼入室”也讓中東企圖崛起的希望更加渺茫。南斯拉夫戰火與硝煙中被迫屈服。伊斯蘭極端主義開始冒頭,911讓在戰爭尚且能保持一份從容和冷靜的美國暴怒。

在阿富汗戰爭的初期勝利中嚐到盟友的大力協助,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支持。已昏頭要把美國武力值發揮到最大。同時打兩場高強度局部戰爭來實戰檢驗美軍能力。

有前惡的薩達姆又成為首選目標。儘管薩達姆賭咒發誓絕對沒有“化武”,無奈美國把“證據”拿到了安理會。“鐵證如山”下,美軍摧枯拉朽。薩氏魂斷巴格達,幾乎被滅族。

8年任期耍夠酷的小布什,把爛攤子丟給下任。戰爭後遺症很快出現。阿富汗塔利班捲土重來,最終除首都喀布爾以外地區爆炸襲擊到處開花。剩下不到1萬美軍只能自保。

伊拉克後遺症更為嚴重,美國扶持的新政權得不到老百姓信任,為了穩固江山只能不停指責美國,美國人只能憋屈配合。只要能穩定就行。

賊心不死的美國人在小能量幹掉不順眼的卡扎菲之後,又把目光盯上敘利亞巴沙爾。原班套路齊上,大馬士革兵臨城下。

俄羅斯出手了,“伊斯蘭國”也出手了。席捲幾乎半個中東地區的IS打斷美國奧巴馬一次如意算盤,直到下臺也未實現。

2010年按照老的計算方法,中國GDP接近美國。負債過日子的美國人反過來算,一下就拉開了距離。隨後世界進入新一輪拼GDP時代,去年法國為了超越英國微弱優勢、連毒資都計算在內。

特朗普上臺換了一種玩法,不搞“文化人”那套背後算計人,桌面兩向抿的做法。直接開打,打完再談。

關於貿易戰,最近看到了眾多的專家學者文章,無外乎是狼來了和讀新聞兩種。發展到這一步兩國最高決策層也未必能預料結果。美國重新規則,但胃口太大。一次性幾百億配額當成小錢。當然搶慣錢的美國是無法也不會體諒中國人含辛茹苦賺活命錢的痛苦。

結局無非就是兌子之戰中,誰分寸有方,變招靈活,底牌準備夠硬。既然刀要見紅,怕與不怕已經不重要。能扛住不腿軟才能看到對方最後一張底牌。


核子獵潛艇


2018年7月6日商務部表示,美國違反世貿規則,發動了迄今為止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


中方承諾不打第一槍,但為了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群眾利益,不得不被迫作出必要反擊。後續如何演繹,我們拭目以待並嚴陣以待!


中美貿易爭端演變到今天,我想原因是綜合性的、複雜的。


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是,本質上是傳統的守成大國與新興崛起大國之間的競爭,是美國對中國遏制的表現。


據統計,2017年中國GDP規模達到82.7萬億元(12.2萬億美元),佔全球比重15%,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約相當於美國經濟總量的60 %多,超過美蘇爭霸時期最鼎盛的蘇聯經濟規模。



如果照目前中美雙方增長速度,預估2027年左右中美經濟總量就旗鼓相當。因此,美國人感受到了嚴重的危機感。歷史上每一次新興大國的崛起,都伴隨著國際格局的巨震。



二是,打壓中國的高科技蓬勃發展的勢頭。


國與國的競爭,從根本上是科技的競爭。


而中國通過實施“中國製造2025”和“十三五規劃”,中國逐漸取得了信息和通信技術、航天航空、機器人、機械等方面高科技的長足進步!因此,美國意識到必須及時加以遏制,否則後患無窮。


三是,徹底打亂中國經濟結構改革的節奏,促使中國中斷去槓桿的既定節奏,打亂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思路,擾亂中國經濟。


有人認為,“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貿易戰,猶如中國在外部環境中面對的一頭灰犀牛……


如果中國不做好經濟結構改革,反而因為擔憂貿易戰而去促增長,外部的灰犀牛被化解之後,內部的灰犀牛會闖出來,這才是真正的灰犀牛。”


四是,美國民粹主義盛行。


民粹主義大行其道,根源於美國收入分配差距空前拉大、製造業大幅衰落,底層沉默的大多數被剝奪感加深。所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發酵,勢必引發國際爭端。



五是,美中施政理念衝突。


美方認為中國是政治的威權主義,經濟上的國家資本主義,貿易上的重商主義,國際關係上的新擴張主義,這是對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發起了全面挑戰。


他們堅持認為:中國經濟崛起挑戰美國經濟霸權,中國進軍高科技挑戰美國高科技壟斷地位(國際分工從互補走向競爭),中國重商主義挑戰美國自由貿易,中國“一帶一路”挑戰美國地緣政治,中國發展模式挑戰美國意識形態和西方文明。


六是,美國蓄意改變現行的一些貿易規則和經濟秩序。


美國認為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導致中國、日本等國奪走了美國勞動者的就業機會,中國等國迅速崛起,中國等國收益最明顯。



中美貿易戰具有長期性和日益嚴峻性, 這是打著貿易保護主義旗號的遏制,我國最好的應對是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堅定不移。


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冷靜和戰略定力。


幸生


特朗普為什麼要發動“貿易戰”?原因很簡單:既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公平,又可撼動中國的根基——經濟基礎。因此,就貿易而談貿易,不可能認清貿易戰的本質。我們必須將視角轉向特朗普的競選口號:“美國第一”,明確其中的含義。同時明確,特朗普發動對華貿易戰,和要求歐盟、日本解決和美國的貿易不平衡,性質迥然不同。美國和日本、歐盟只是存在“貿易摩擦”,根本談不上“貿易戰”。

從根本上說,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絕不僅是為了縮減美國對華貿易逆差。而是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去年11月,美國通過了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美國國家安全報告》,明確將中國定為“戰略競爭對手”。美國白宮的商業報告,明確將中國對美經貿行為定性為“aggression”(侵略)。美國著名諮詢機構(智庫)蘭德公司最近的報告,標題就是“美中之戰”。美國對華加徵關稅的清單明顯顯示,其目的就是遏制“中國製造2025”,即科技進步,即防患於未然。

特朗普敢於發動貿易戰的重要基礎,是美國朝野對華認識日益趨同,即認為以往通過經貿關係誘導中國融入世界市場經濟體系,進而改變中國政治制度的政策,已經失敗。中國的“一帶一路”就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即“劃分勢力範圍”。同時,中國意識形態領域的動向,如進一步弘揚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也使美國朝野認為,美國推崇的世界價值觀體系正遭受挑戰。須知,美國外交歷來兩條主線:強調美國價值觀的“理想主義”;強調美國國家利益和安全的“現實主義”。中國在兩方面均對美國發起挑戰,美國豈能坐視?

至於美國和歐盟的貿易衝突,也和“美國第一”即美國必須是世界頭號強國有關。在最近的北約峰會上,特朗普指責德國和俄羅斯的經貿關係“不合適”。他說,德國可以和俄羅斯做生意,但購買俄羅斯石油,通過新的石油管道輸入俄羅斯石油,使德國70%左右的石油被俄羅斯控制,“不合適”。他對北約秘書長說:“美國保護德國,保護法國(按:美國承擔了北約至少70%的費用),但他們卻在幫助俄羅斯對付美國,這合適嗎?”這才是問題的本質!至於汽車關稅什麼的,雙方容易達成妥協,不值得關注。夫妻尚有拌嘴的時候,美國和德國的利益怎麼可能完全一致?那種吵架也叫貿易戰?

和日本的貿易摩擦,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當今的美日關係,今非昔比。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特朗普就貿易問題向日本發難,日本當即“還以顏色”,採取對等報復措施。這在以往無法想象。

總之,我們不能將不同質的問題混為一談,不能將美國與歐盟、日本的矛盾同美國與中國的矛盾相提並論,不要幻想中國可以和歐盟和日本建立“反美統一戰線”,否則就會造成戰略誤判並採取不明智的行動,陷入被動。


馮瑋


回看二戰後幾十年的歷史,我們會有驚人的發現。

六七十年代,蘇聯的國力快趕上美國了,GDP到了美國的一半,但是軍事實力幾乎持平。里根通過星球大戰計劃,最終擊敗了蘇聯。看一下現在的俄羅斯,GDP差不多和中國的騰訊、阿里、百度三家市值的總和差不多。

到了八九十年代,日本崛起了,GDP超過了美國的一半,美國通過貿易戰和匯率戰,擊穿了日本的所謂“經濟泡沫”。當時,日本製造在美國佔有的份額很大,尤其是汽車和電子行業,更是完全壓制美國。但是,日本畢竟是美國的跟班,尤其是在軍事上,只是一個小弟,美國只需要通過改變利率,就能讓日本縮水。

現在則輪到中國了。中國的GDP超過了美國的一半,幾乎達到三分之二的水平。看一下美國貿易戰的清淡,制裁的中國產品全都是製造業產品,而中國報復美國,懲罰的則是農產品,這很能說明問題。現在,輪到擔心中國的威脅了。

特朗普的戰略,表面上看是遏制貿易逆差,本質上還是對“第二國家”的警惕和打擊。戰後一直是美國獨大,蘇聯和日本都沒有對美國製造真正的威脅。現在輪到中國這個對手了,但是中國和蘇聯與日本都不同,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第一,中國的制度,比當時的蘇聯更靈活,奉行一種實用主義;第二,中國的人口紅利一直都在,人力資源的優勢,以及中國人的聰明才智的總和,要遠遠高於蘇聯和日本;第三,中國人的隱忍性格以及政府對資源的掌控力。

這些都讓中國具備了某種戰略縱深。貿易戰只是開始,中國的A股暴跌,美股也好不到哪裡去。其實,每年600億美元的所謂貿易展,並解決不了問題。但是,這是一個信號,意味著美國開始認真考慮中國這個對手了。

只不過現在形勢變了,這一次美國到底能否如願,還真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