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取暖 唯品會當心「引狼入室」

抱团取暖 唯品会当心“引狼入室”

在電商行業普遍面對流量紅利消退的大背景下,儘管唯品會近年盈利還較為樂觀,但營收增速放緩、市值大幅縮水、行業競爭出現寡頭……於是,唯品會開始結盟京東、騰訊,然而在實力與野心更大的京東、騰訊眼裡,唯品會是朋友,也可能是獵物。

抱团取暖 唯品会当心“引狼入室”

本刊記者 英子

在電商界,除了京東、阿里系的彼此制衡,最易讓人聯想到的電商平臺,無非就是唯品會和聚美優品了。作為國內以服飾、美妝等為特色的B2C平臺,這兩家的發展史用“跌宕起伏”來形容也不為過。但可惜的是,聚美優品在越過上市巔峰後,就遭到市場不斷冷遇:假貨傳聞不斷,市值和利潤一度下跌……如今,已逐漸淡出消費者的視線。

而唯品會似乎也即將走上聚美優品的老路。儘管唯品會近年來保持了連續20個季度的盈利,但市值大幅縮水、營收增速放緩、市場競爭加大等成為其繞不過去的難題。唯品會市值已從巔峰時期近180億美元縮水六成以上,其近3個季度的營收增速分別為31.1%、30.3%、27.6%。

或是不想成為下一個聚美優品,曾經一貫堅持自力更生的唯品會,如今也開始向騰訊、京東這樣的大佬靠攏。

2017年12月18日,騰訊和京東以現金形式向唯品會投資總計約8.63億美元,搖身一變成為唯品會的股東。抱大腿固然好,但京東和騰訊的入局,對唯品會究竟是暗室逢燈,還是引狼入室?尚未可知。

盛時不再

“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打開過唯品會APP,甚至在去年11月換手機後,就沒有下載過唯品會的應用,”一位曾經的唯品會用戶坦言,“現在服裝這塊更多會關注京東或者天貓,有時候也會到線下去買。”

抱团取暖 唯品会当心“引狼入室”

此話並非虛言。在電商界,曾經紅紅火火、被人援引稱道的諸多平臺似乎都免不了從火爆一時到逐漸沉匿的結果:藝術品交易的聚龍閣、生鮮電商許鮮網、二手汽車交易的車來車往……都是如此。剩下的,可能多數是在其他大佬夾縫中苟延殘喘的企業了。

而唯品會,算是早期互聯網電商平臺中“鳳毛麟角”的一家了。這家成立於2008年的公司,憑藉特賣模式的差異化定位,將目標群體鎖定在全國各大二、三線城市,成立3年就成功赴美上市,2015年4月市值更達到178.79億美元的頂點。但從2016年開始,唯品會的股價和市值就開始不斷縮水,截至2017年底,其市值已不足50億美元。

唯品會副總裁黃紅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唯品會股價及市值被嚴重低估。儘管近年來,唯品會的營業收入還算不錯,2017年第三季度,其營業收入為153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上漲27.6%,在中國B2C電商平臺仍舊穩居第三名。但其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同期運營利潤為4.48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15%。

不僅如此,唯品會的售假質疑近年來不絕於耳。質疑也並非空穴來風,比如在2016年春節前的一週,唯品會被爆出線上所售茅臺均為假酒,業界曾經高呼“100%正品”的唯品會形象在消費者心中因此逐漸崩塌。

除此以外,唯品會依靠特賣引流的方式已經不再被人追捧,儘管其特賣折扣的力度極大,但上新款式老舊、數量有限,且真正的大牌打折下來價格仍舊不低,因此與天貓、美麗說、蘑菇街、京東等諸多電商巨頭,甚至和新興的各類主打物美價廉的小平臺相比,唯品會已經失去了優勢。很多消費者甚至反映,之所以不再使用唯品會,是因為其推出的服飾品牌和產品不能達到自己的預期,“唯品會主打正品,但充斥著大量雜牌。”有用戶表示,“至少在當時,對到手服裝的品質並不滿意。”

售假質疑、品類有限、產品性價比不高……諸多問題層出不窮,造成老用戶使用率的不斷下跌,與此同時,活躍用戶增長更出現瓶頸。據統計,唯品會在2014年第四季度活躍用戶曾高達1220萬人,但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近一年的時間裡活躍用戶同比增速已經急速下降47%至240萬。可怕的是,活躍用戶減少,新用戶轉化率也遭遇困境。此前,一位新用戶購買了唯品會推出的度假產品,結果不但沒有商家與之聯繫,甚至電話聯繫商家也沒有迴音。

品控不嚴、與商家溝通不暢、處理問題失效過長和保障機制的欠缺,百轉千回,唯品會還是沒能留住用戶的心。儘管這是個例,唯品會後來也就此事做了優化工作,但不可不說的是,唯品會已經在逐漸失掉自己的市場。

廉頗老矣?

曾經的唯品會,在初創限時限量的特賣模式時,消費者爭先恐後進入其中,生怕“過了這村就沒這店”,唯品會也靠這股勢不可擋的氣勢短時間收穫了巨大的用戶流量。然而經過各種跌宕起伏,如今的唯品會給人更多的是一種“廉頗老矣”之感。

抱团取暖 唯品会当心“引狼入室”

創立多年,曾經引以為傲的特賣模式不再是唯品會的專屬,加之其他平臺的模仿趕超,唯品會已經“廉頗老矣”。(圖片來自搜狗)

畢竟創立多年,曾經引以為傲的特賣模式也不再是唯品會的專屬,加之在其他平臺的模仿趕超之下,逐漸沒落似乎是一條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但一直居於雲端,怎能甘心唱衰?儘管前景堪憂,唯品會卻依舊認為自己老當益壯,甚至想要“老驥伏櫪”,再上一層樓。

轉型升級,是唯品會的一條出路。

從2016年,用戶活躍度開始下跌之時,唯品會就在思考如何進行優化嘗試。

首先,是在其移動端用戶體驗上,唯品會重新細分了移動端類目,並增強與會員的互動,推出超級品牌日等個性化技術的研發及運用,更加貼合了用戶的使用需求,營造了一種真實的場景化購物體驗。

此外,唯品會近年全力拓展的跨境電商業務也開始初見成效。通過“產地直採自營、正品免郵包稅”的策略,加上多年來遍及全球各地的買手團隊優勢,以及全球12大海外倉和國內11大保稅倉的快速配送能力,唯品會跨境訂單實現了百倍以上的快速增長。根據最新發布的《中國跨境電商研究報告》顯示,唯品國際以超過15%的市場佔有率,躋身中國跨境進口自營B2C電商前三位。

不僅如此,唯品會也在不斷學習其他平臺的優勢,比如像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一樣,進軍公益事業。2016年“520全球告白日”,唯品會推出的“唯愛行”慈善運動APP,主辦了“慈善夜跑”,籌集目標一萬公里的愛心裡程,並按“1公里=1元錢”的常規項目捐贈比例,再捐出27663元善款用於跑友們選定的其他慈善項目。這樣加大與用戶的交流互動並轉化為現實動力,給唯品會贏得了不錯的口碑。

除了效仿其他平臺,唯品會也開始了自己的OPM(Other People’s Money)佈局。所謂OPM,是指企業充分利用自身的規模優勢,達到更強的議價能力,更大程度地控制成本支出,獲取更高的利潤。比如唯品會得益於特賣模式“快進快出”的規模效應,縮短了資金週轉週期;像阿里小貸、京保貝那樣為供應鏈上的商家提供小額貸款、保理等業務,以加速其交易循環。

依靠自身規模,擴大領域固然是好事,但這樣的“獨善其身”,卻並不是企業發展長久之計,況且此前存在的售假和用戶活躍度問題也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營收放緩也是問題。要想跟上時代,融資和聯盟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唯品會顯然已經注意到這一點了。2017年9月,唯品會宣佈年內完成互聯網金融業務分拆,並向產業資本開放首輪融資。12月京東、騰訊的入股,就是這次項目的首次試水。

當心引狼

2017年12月18日,騰訊和京東分別斥資6.04億美元、2.59億美元入股唯品會。此後,二者將分別持有唯品會已發行股份的7%和5.5%。同時,騰訊和京東還分別與唯品會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前者在微信錢包界面給予唯品會入口支持,後者在京東APP主界面和微信購物一級入口的主界面接入唯品會。

抱团取暖 唯品会当心“引狼入室”

入駐唯品會後,劉強東在今日頭條個人號發出一張三方高管舉杯慶祝的照片稱,面對行業壟斷和二選一等不正當競爭,我們在一起!(圖片來自搜狗)

此次合作,是必然結果。原因在於,在電商行業普遍面對流量紅利消退難題的大背景下,各大電商平臺抱團取暖、相互合作才有可能達成共贏。誠如唯品會董事長沈亞所說:“這次我們引進戰略合作伙伴,為的是建立一個共贏合作生態圈,未來是屬於生態的,只有開放合作才能共贏。”

然而,在唯品會財報多項數據持續不振的背景下,京東、騰訊投資,究竟看中了後者的什麼?選擇唯品會,騰訊和京東有自己的考量。畢竟,唯品會是除了淘寶天貓、京東之後的第三大電商B2C平臺了,其在女裝、美妝、母嬰等方面的優勢,的確鮮有人比,而且其客戶群80%以上都為女性。

尤其對於京東來說,二者的合作更是優勢互補。前騰訊、京東戰略分析師李成東表示:“儘管京東如今也在發力做服飾與時尚,但唯品會與京東的用戶群並不完全重合,兩者達成合作是不矛盾的。”因為京東的用戶以男性為主,在服飾方面的市場一直有所欠缺。尤其是在服飾領域,今年天貓、京東廝殺得格外激烈,在“6·18”大促期間,許多原本入駐京東的大牌女裝無故從京東平臺消失,理由大多為“戰略調整”或“業務調整”,但業界稱這實是迫於天貓給這些品牌“二選一”的壓力,唯品會作為B2C平臺也無故躺槍。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李成東表示,因此,兩者合作也是必然。

而對於騰訊來說,這也是其將業務伸展到服裝、美妝電商領域的重要節點。況且,騰訊有一個強大的對手阿里巴巴,其旗下的天貓淘寶更成為電商界的第一股清流。為了彼此抗衡也好,為了競爭更多的市場也好,正是看中了唯品會背後巨大的市場,騰訊入股唯品會也是必然的。其後,更有傳言稱,馬化騰、劉強東和沈亞此次的合作,更像是“三軍會晤”,以對戰阿里的淘寶和天貓。但無論原因如何,電商平臺各有妙招,彼此形成制衡,也不失為穩固市場的一個好辦法。

對於唯品會來說,有了騰訊、京東的加入,市場對其的信心也更有保障。此則消息爆出前的12月15日,唯品會的股價還是8.44美元,到18日就暴漲36.85%,躍升至11.55美元,28日唯品會的市值更是達到70.72億美元,相較今年早期50億美元左右相比,增長逾40%。不得不說,大佬的影響力果然與眾不同。不僅是股價的回升,唯品會還通過騰訊獲得更多流量入口、減少了用戶獲取成本,也通過京東擴大了男性消費市場。

提及唯品會以後的發展,沈亞指出:“我們將繼續保持作為一個獨立電商運營。”或許,曾經沈亞說這句話尚且有足夠的可信度,因為唯品會在過去,的確堅持獨立自主、不引入資本、並不斷嘗試轉型。但如今,能否一直“獨立”下去,還要看唯品會能否頂住資本入駐帶來的壓力。畢竟,表面上看,騰訊似乎是為了和阿里競爭,以此爭取更多制衡,通過唯品會擴大自己的支付端口也是其潛在目的之一;而京東本就是電商界強手,難保彌補自己的短板後不會將唯品會踹出局。因而,唯品會想要繼續“獨立”下去,還得“步步為營”。否則,這次合作,非但不是“雪中送炭”,反而是“引狼入室”了。畢竟,京東和騰訊,可不是免費為人做嫁衣的。

備註:若需《中國職業經理人》文本閱讀,請聯繫本社

宋先生:023-65356251 手機:13206174097

抱团取暖 唯品会当心“引狼入室”

推動建立中國職業經理人制度

推進建設中國特色職業經理人隊伍

推行建造中國職業經理人公共服務市場體系

推廣培育中國職業經理人新文化和社會生態環境

為職業經理人服務 為企業服務 為會員服務

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識別,訂閱更多精彩內容

抱团取暖 唯品会当心“引狼入室”抱团取暖 唯品会当心“引狼入室”

歡迎關注重慶職業經理人協會官方微博獲取最新資訊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