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菊仙曾給慈禧唱戲,陪曹錕打麻將,90歲上台一開口叫好聲不斷

清末天津有不同版本的“天津衛三宗寶”,其中“鼓樓炮臺鈴鐺閣”流傳最廣,另外還有“永利南開大公報、範公幼梅孫菊老”等,“範公幼梅孫菊老”,指的是三位文化人,教育家嚴範孫、書法家趙元禮字幼梅、京劇大師孫菊仙。孫菊仙90歲仍登臺演出,天津觀眾都親切地叫他一聲“老鄉親”。

孫菊仙(1841—1931)原名孫濂,字以行,號寶臣,祖籍東北奉天,祖上落戶天津河東經營糧業,孫菊仙生在天津,十幾歲時在宜興埠的弓箭房學過武術,並在南門東竹記票房學唱皮黃。

孫菊仙曾給慈禧唱戲,陪曹錕打麻將,90歲上臺一開口叫好聲不斷

孫菊仙

17歲時,孫菊仙考中武秀才,進京考武舉人落榜,之後投軍,參加過鎮壓太平軍戰役。1877年,36歲,孫菊仙到上海與朋友合股經營昇平茶園,陪了個底掉,為還債在丹桂戲園登臺一年,聞名於上海。那時候票友演出都不能寫本名,只以“處”字代替,姓孫就寫“孫處”,姓劉就寫“劉處”。

在上海唱了一年,孫菊仙還上債,回到北京,拜“開山門祖”程長庚為師,正式下海,越唱越紅,很快掌管了四喜班,唱壓軸子劇,成為大角兒。孫菊仙人品極好,本已排定的戲碼,如果臨時有演員沒來,孫菊先就會主動救場,缺誰頂誰,從不看重自己的身份、名氣。從他身上看不到舊時藝人那種損人、陰人、誤場、拿糖之類的陋習。”

45歲時孫菊仙被招入清宮昇平署,任內廷供奉,在宮中給慈禧太后演戲,並擔任教習,在儲秀宮教太監們唱戲,一干就是十六年,慈禧賜他四品頂帶。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孫菊仙帶著家人遷往上海,繼續經營戲班。這段時間他的生活片斷,被小說家曾樸移花接木,寫進了《孽海花》。

孫菊仙曾給慈禧唱戲,陪曹錕打麻將,90歲上臺一開口叫好聲不斷

京劇舞臺老照片

鬚生這門行當,京劇史上有所謂新老“三鼎甲”:老“三鼎甲”是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新“三鼎甲”就是活躍於光緒年間舞臺上的孫菊仙、汪桂芬、譚鑫培。

孫菊仙會的戲極多,經常輪演的有百餘出,他也擅長創新,除《鼎盛春秋》《轅門斬子》等有限幾齣是一字一腔按師父所傳演出外,其餘幾乎都經過他自己的加工、改造。

他的唱腔被稱為“孫調”,咬字有力,行腔轉折不多而極動聽,寬起來如黃鐘大呂,細起來嫋嫋不斷,有時一波三折,有時直衝霄漢,特別是唱到尾音時,放開調門,尖腔嘎調噴薄而出,如雷入地宮,殷殷不絕。他扮相也好,體型魁梧,身材碩長,背微僂,最擅長扮演扮方巾鶴氅員外爺,內行評價他“得山林氣”。程硯秋評價孫菊仙的聲腔,在繼承乃師程長庚的基礎上,自己多有變化出新,演唱起來“又新奇又熟悉,又好聽又好學”。

孫菊仙曾給慈禧唱戲,陪曹錕打麻將,90歲上臺一開口叫好聲不斷

孫菊仙與袁克文

孫菊仙的唱腔、唱法、唸白的特色,大多被後來一些名家吸收,如麒派得其粗豪蒼勁,馬派取其風趣自然,高派傳其慷慨奔放。馬連良的唱,在宗餘叔巖的同時,也學孫菊仙,曾在天津正式拜孫菊仙為師,又經過長期舞臺實踐,根據自己的天賦條件,創造出馬派。

孫菊仙和曹錕的關係也很好。有野史記載,馮玉祥發動事變的時候,曹錕正和自己的三夫人陳寒蕊、手下大將孫嶽的老婆崔雪琴,以及孫菊仙四人打了半宿的牌。結果馮玉祥直接把曹錕抓到了延慶樓。

他這一輩子常因少年時代沒能認真讀書而抱憾,成名後廣交文人墨客,他與晚清小說《官場現形記》的作者李伯元是摯友。李伯元40歲時積勞成疾,臥床不起,孫菊仙每天都去探視。李伯元臨終前為欠朋友吳趼人200元大洋無力償還,孫菊仙得知後,將3000元銀票送到李伯元家,囑其家屬用於料理後事和撫養家人。他也認為,唱戲必須要通文墨,才能懂得劇情,如果不讀書,即便能上臺表演,也是俗氣燻人,沒人愛看。

孫菊仙曾給慈禧唱戲,陪曹錕打麻將,90歲上臺一開口叫好聲不斷

年輕時的孫菊仙

七十多歲時,孫菊仙落葉歸根,回到天津。原本打算告別舞臺,安心養老,誰知戲園子再三敦請他登臺獻藝。不得已,孫菊仙只好答應了下天仙戲園的約請,頭三天貼出的劇目是《硃砂痣》《魚腸劍》《舉鼎觀畫》,海報上用的就是“老鄉親”這三個字。這次演出轟動天津衛,場場爆滿,座無虛席,老戲迷如醉如痴,新戲迷目瞪口呆。

南開學校創辦人嚴修看了孫菊仙八十歲時的演出,感慨道:“六十吾今衰已甚,八旬君尚健如斯!” 庸報》曾盛讚孫菊仙88歲時演出《罵王朗》:“《罵王朗》孫扮孔明,出場一段二簧原板,蒼老遒練,古調獨彈。第二場斥罵王朗之說白,句句精警,聲聲雄壯,極為動聽。”

不過孫菊仙畢竟年紀大了,早已力難從心,演出時每感倦怠,便在臺上佇立片刻,有時還把髯口摘下來,一邊休息,一邊與臺下觀眾道家常,待氣力稍有恢復後再接著演唱。可是觀眾非但不怪,反而報以更熱烈的掌聲,叫好聲。北京人藝導演、天津人陶菊隱先生回憶,當年老鄉親唱戲的時候,天津人視為一大盛事,老鄉親所到之處,路人圍觀。

孫菊仙曾給慈禧唱戲,陪曹錕打麻將,90歲上臺一開口叫好聲不斷

京劇舞臺老照片

90高齡病逝前的三四個月,孫菊仙仍然馳騁舞臺。那是1931年3月7日,他為天津文光學校募款義演,在南市大舞臺演出《鼎盛春秋》《珠砂痣》《四進士》。一個月後,他又為私立大同中小學募捐義演,在春和戲院演出《完璧歸趙》《託兆碰碑》。

當時他連臺步都不能走,由兩個人扶著走上戲臺,只唱了一段,一開口立時彩聲轟然,他耳音已聾,聽不準調門,唱不成便念,念不成便數,不是荒腔,就是跑調。演畢對臺下戲迷們拱手一揖,觀眾為之感動,高喊“老鄉親辛苦”,叫好聲響成一片。三個月後,孫菊仙在津病逝。(文:何玉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