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供销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曾是农民离不开的商业服务体系(组织)。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当商业流通完全向民间开放的时候,供销社由于体制机制僵化、管理不够到位、竞争力不足,发展没有后劲,供销社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做出全面部署,提出要在新时期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成为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致富、繁荣城乡经济中担当起更大责任。2016年,原州区根据自治区《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意见》,开始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有益探索。改革坚持“实体化、市场化”方向,全面推进组织体系、服务体系、经营体系和管理体制创新,积极探索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同时,把农村电商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紧密衔接,开辟了扶贫新路径。

一、

主要做法

(一)是顺应“互联网+现代流通”新趋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供销社社属企业固原润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农公司),负责实施原州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新建3300平米集物流、分拣、收寄为一体的县级电商物流服务中心,整合百世快递物流服务商入驻仓储物流分拨中心统一分拣配送快递包裹,实现了快递包裹直投行政村。已建成11个乡镇级物流服务中心,改造提升110个村级、社区、专业合作社电商服务站,给每个电商服务站配备货架、打印复印一体机、金融服务、视频会议系统等设备及配套软件,建成“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物流体系,打通了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新建1700平方的集线下展示体验、运营服务、培训孵化、农产品全息制作于一体的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面向原州

153个行政村和194个电商网点提供网络购销、便民服务、仓储配送、在线支付、农村金融服务、就医预约挂号等服务。通过线下+线上全网营销模式,线下将原州区本地的冷凉蔬菜、油料作物、小秋杂粮、农特产品等收储加工、统一包装,线上通过原州区农村电商平台、供销e家、淘宝网上建立的“六盘山土特产馆”及“润农特产企业店”销往全国各地。

(二)是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服务模式,搭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对农民发展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对接市场的问题、技术服务的问题、资金不足的问题等,通过供销社改革正在有效化解。一是统一对接市场。润农公司通过线上线下采购销售网络对接市场,根据大客户的需求以及大数据需求分析,和农户开展订单农业,大大降低市场波动风险。通过统一采购农业生产资料和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了采购成本,统一对外销售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提高了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化解了农户在市场中盲目被动的处境。二是统一提供免费技术服务原州区供销社联合社联系涉农企业、科研院校为农户和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与宁夏时迈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新测土配方、农化服务、农事咨询、气象信息等专业服务,并将相关信息传至各电商服务(站)点微信平台、电商视频管理系统,使老百姓方便快捷的掌握农畜牧业相关领域的信息技术。邀请“云天化复合肥”厂家专家来原州区为各农资网点负责人培训普及农资的相关知识。邀请宁夏大学旱作农业专家张光弟教授在炭山乡阳洼村举办旱作红葱种植技术培训班。三是统一为农户提供贷款。供销社联合社与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固原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联合,为原州区农户及合作社提供融资服务,给农户每户提供

5-10万、合作社提供20-100万元的产业发展贷款,已完成摸底调查农户65家,计划申请贷款850万元,将有效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

(三)是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和服务优势,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原州区在供销社改革中把农村电商发展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紧密衔接,充分发挥互联网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以“一村一品兴产业、溯源建设惠万家”为核心,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将村级电商网点建设与提升村级特色产业相结合,整合优势产业、找点发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黄铎堡镇何沟村2016年种植优质枸杞700亩,在润农公司的运作下,通过互联网、手机APP、扫二维码等途径主打“山村润农”品牌,为优质枸杞产品打造身份标示,实现由上至下的信息追溯。20177月,在何沟村举办枸杞鲜果采摘节,三天内通过线上销售枸杞鲜果

9000斤,收入79.6万元。2017年原州区农村电商服务贫困户14014962人,直接带动200多名贫困人员就业,813户贫困户“触网致富”,网销农副产品种类范围涵盖鲜果枸杞、蔬菜、牛羊肉、土蜂蜜、小杂粮等多个类别,“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村(户)+网店”的电商扶贫生态链初步形成。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WIFI功能推广网络营销,在153个行政村各建300500人的“微信群”,参与人数8万人,逐渐形成“一个村是一个群,也是一个市场”的潜在宣传阵营。

二、

存在的问题

(一)供销社改革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由于供销社长期被边缘化,供销社改革存在个别别单位配合不积极,群众知晓率低的客观问题。供销社改革目前处于探索阶段,有些部门扶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举措不足。又因为供销社改革推进的比较困难,群众对供销社改革或者没听说,或者不理解,没有广泛参与。

(二)人才匮乏。供销社系统由于改制,大部分管理能人与经营能人脱社外流。机关干部年龄老化,由于编制缩减呈现出新老两极分化,青黄不接的局面。企业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的企业人才严重不足,目前人才队伍匮乏成为制约供销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底子薄,经营模式单一,经营方式落后。部分供销社门店在改制过程中大多实行了个体承包租赁经营形式,既没有发展连锁超市的设施条件,也没有做大做强的经济基础,经营模式还是保持老传统,经营种类还是老三样

(四)

农村电商尚处在起步阶段,惠农助农效果还不明显。农村然人口众多,但大部分人口是电商尚未激活用户,甚至是未触网用广。贫困户中,文盲和小学教育程度人口很参电子商务。而且,仅就目前已参与电子商务的农民也面临技术不如娴熟等较大约東,而且这种约束是长期的。同时,受生鲜农产品特性影响,营销环节还存在瓶颈,电子商务惠农助农效果还不明显。

三、

几点思考

(一)思想意识的转变。资源整合是发展必然趋势,只有意识到通过资源整合走抱团发展的的路才能降低成本、增加产值。经过体制机制改革的供销社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不仅破除了曾经的缺点,而且将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全新的供销社将成为服务“三农”的有效载体。建议级部门积极支持供销社改革,增强农民群众对全新供销社作用及潜力的认识,让群众广泛理解供销社改革、主动参与改革,从而享受改革红利。

(二)人力资源最宝贵。结合农民培训教育年活动,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力度,以农村种养大户中的中青年作为培训重点,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若干名电商应用人才和信息员。结合组织部门人才计划,加大实用型人オ引进力度,结合组织部门人才计划,加大实用型人才引进力度,结合各类引智计划,引进聚集一批高精尖电子商务人才落户农村。支持和引导专业合作社,加强对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电子商务应用技术的培训,加快培养一批实用型人才。农村广阔天地,人才大有作为,尤其在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人才将会成为供销社改革中有力的资源。

(三)进一步深化“合作”。目前,原州区的供销社联合社正在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注册准备工作。下一步,按照政事分开、社企分开的方向,进一步厘清行改管理行业指导经济发展三方面职能边界,完善联合社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的经营服务体系,形成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社企关系,联合社要落实好为农服务职责,社有企业要加决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供销合作社的市场竟争力。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产业类别和经营主体众多的优势,积极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四)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探索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开展衣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调动返乡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和农民工、大学生村官、巾帼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参与农村电子商务的积极性。通过农民教育培训

年,引导教育农民从手机上网和网上购买农资等简单事项开始,逐步让农户熟悉并信任网上交易,进而主动尝试网上售卖农产品。引导各类媒体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发掘典型案例,推广成功经验。(执笔:刘文清)

供销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供销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监制:郝彦晖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