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2歲到青春期,每年身高增長若少於5CM屬於不正常……

孩子從2歲到青春期,每年身高增長若少於5CM屬於不正常……

  當顏值和身高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時,在孩子的成長髮育中,身高越來越被家庭所關注,因長得慢、長得矮等問題前來門診諮詢的家長也越來越多。6月1日當天,江蘇省婦幼保健院舉行了多學科大型義診,給孩子們送去了健康大禮。該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龔海紅表示,“晚長”並不意味著“矮小”,隨著孩子青春期的提前,女孩2-8歲前,男孩2-9歲前,身高年增長少於5cm要重視,且兒童矮小症用藥劑量是和體重成正比的,且年齡越早,花費越少,效果越好。

  孩子每年長高少於5cm需重視

  “寶寶今年4歲了,剛出生時就比其他孩子小,1週歲67cm,沒有達標,醫生讓觀察,並沒有處理;2週歲時也沒有達標,僅有73-74cm,相當於其他小朋友1週歲時的身高,這兩年還是一樣,就是比同齡的小朋友們長得慢,請問現在該怎麼辦呢?”在義診現場,張爺爺和張奶奶帶著寶寶向專家詢問道。龔海紅主任表示,一般情況下,孩子的生長髮育有兩個高峰期,一是出生後兩年內,二是進入青春期後,當孩子小於2週歲時,即使個子矮小,還是建議從飲食調整入手,然後注意觀察,並不需要接受治療,而2週歲之後,則需要開始計算,如果孩子身高每年增加少於5cm,最好帶孩子到醫院到內分泌科接受生長激素的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孩子小時候長得矮,並不表示長大後就一定矮。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就是小時候經常坐第一排的同學,幾年不見,個子突然逆襲,“晚長”與“矮小症”究竟如何區分呢?龔主任表示,不管是晚長還是家族遺傳,都不應該達到“矮小”的標準,正常情況下,2歲至青春期兒童每年身高增長應為5-7cm,偏矮的人只是長得慢,每年比同齡人都少長2cm左右,慢慢地有可能就會個子偏矮,或者在生長髮育的另一個高峰期——青春期突然長高,於是就成了“晚長”。但不管是個子偏矮,還是“晚長”,身高年增長都不應該低於5cm。

  治兒童矮小症年齡越早效果越好

  龔主任強調,在2歲至青春期間,家長需密切關注孩子的生長情況,除了每年身高增長低於5cm外,如果在同齡的小夥伴中,連續3年都排在隊伍的前3位,家長也需要帶孩子到內分泌科接受正規檢查。龔主任提醒,治療兒童矮小症年齡越早效果越好。存在這些情況需注意。1、挑食、偏食、不長個;2、孩子體重超標,BMI指數大於28;3、孩子是早產兒、小於胎齡兒、高危兒存在發育異常;4、孩子有性早熟困擾:女孩8歲前乳房發育或10歲前月經來潮,男孩9歲前開始睪丸陰莖明顯發育,10-12歲明顯躥個、長喉結、變聲。這些,都屬於兒童生長髮育方面的不正常現象,需要到正規醫院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