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沁机枪,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寡妇制造者

在满清末年,八国联军大举侵华,其中有这样一支包着印度锡克族专门的头巾所组成的军队,他们不仅装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扛着的是大英帝国英属印度殖民地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着和八国联军一样的烧杀抢掠的畜生行为。

马克沁机枪,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寡妇制造者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支部队竟然全部是由中国人所组成的,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揭秘这支全是中国人的八国联军侵略部队。

话说在1898年,当时英国政府强行租借了我国的威海卫和刘公岛,想要借着威海卫和刘公岛作为能够和在旅顺口的沙俄对峙的一个桥头堡,但是常年征战世界各地,英国人不够用啊,于是英国殖民者用他们惯用的办法,就是用当地人治理当地人,“以华制华”。

马克沁机枪,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寡妇制造者

随即,英国殖民者在威海卫组建了一支全部由中国人组成的部队,他们的军官都是英国人,士兵就是从当地直接征召的,有点像今天的雇佣军,而这支中国军队的编制和装备十分齐全,他们不仅有长枪队、炮队、骑兵队还有一支重机枪队,而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使用马克沁重机枪的军队就是他们。

这些被从当地招募来的山东本地人穿着样式怪异的军装,但是他们的神情都很骄傲的样子,而中国军队的军官全部是英国人,在中国军队列队完毕之后,每个排都有一个英国军官指挥。

马克沁机枪,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寡妇制造者

当年的义和团就是从山东发起的,但是为什么在威海卫却没有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呢?原因就是在威海卫有这支装备精良的“中国军队”,将威海卫的义和团全部剿灭。

后来威海卫“中国军队”北上被编入西摩尔的八国联军当中,不仅是和义和团,还与满清政府的正规军进行了战斗,还在天津和北京的攻城战中起到了作用,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还为中国军队的成员专门设计了一种徽章以此来表彰他们。

马克沁机枪,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寡妇制造者

马克沁机枪,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寡妇制造者

寡妇制造者“马克沁重机枪”

马克沁机枪诞生于一战前,但真正让马克沁出风头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军装备了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在索姆河战斗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从那以后,各国军队相继装备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由此成为闻名的杀人利器。

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马克沁重机枪,中国称赛电枪,该枪为英籍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并进行了原理性试验,1884年获得专利。

其口径为 11.43毫米,枪重 27.2千克,采用枪管短后坐 (19毫米)式自动方式,水冷枪管;采用容弹量为333发6.4米长的帆布弹带供弹,弹带可以接续,理论射速 600发/分,可以单、连发射击;也可以通过射速调节器调整为慢射速 100发/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克沁早已不算先进,但仍然还有应用。德军一线部队由于步坦协同的需要开发了MG34通用机枪和MG42通用机枪,但MG08式马克沁机枪仍然在德军二线部队中服役。在中国,马克沁机枪被仿制生产,称民24式重机枪。在历次会战中都有不俗表现。建国后,民24式马克沁机枪仍在中国民兵中广泛使用,直到70年代末期。

马克沁机枪,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寡妇制造者

老式步枪的射击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持枪人子弹上膛的速度,在每一次射击前都需要装一颗才能发一颗,效率极其低下,于是士兵的作战速度就也变得很慢,而战场上却容不得有速度上的半点迟缓,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胜利或者失败。不仅如此,步枪的后座及其笨重,在战场又不像训练一样排列有序,在真正意义的战斗中很容易把士兵的肩膀撞伤,反倒增加伤亡,更加影响战斗力。

但是,马克沁机枪变革了枪械的使用方式,这把枪的重量是27.2千克,它的口径是11.43毫米,还使用了水制冷的方式,射击速度可以600发每分钟,并且添加了多项选择的要素,有单发和连发射击两种发射方式可供使用者选择,即用射速调节器将射速调整为每分钟 100发。

之前旧式机枪无法进行连续射击(主要是跳弹慢,跟点射差不多,无法连续性快速射击)。

而经过海勒姆.马克沁的研制之后,他所设计的机枪在子弹发射瞬间,枪机和枪管会迅速扣合在一起,并再次利用火药气体推动力打开弹膛,机枪的后坐力会把弹壳退出并抛出枪外,而在弹壳退出枪膛后,供弹夹会压缩弹簧进行推弹,从而使机枪能够进行连发,一直到子弹打完为止。

当然,由于后坐力极大,海勒姆.马克沁发明出来的第一挺机枪是装在炮架上的,并且枪管必须保持用水来进行冷却,但这挺机枪所爆发出来的持续性射击速度和威力依旧让当时的英国军方感到吃惊。

后来在这挺机枪的基础上,海勒姆.马克沁不断进行改良,使这种新式机枪得到了英国军方和兵工厂的购入和推广,并正式命名为马克沁机枪,走入了现代战争史之中。

马克沁机枪几场成名战分别是1893年爆发的第一次马塔贝勒战争、1898年爆发的恩图曼战役、1904年的日俄战争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索姆河战役。

在第一次马塔贝勒战争中,英军以4挺马克沁机枪,击退了5000祖鲁人的进攻,这5000名祖鲁人冲锋队死伤极其惨重,杀伤力极其惊人!

在恩图曼战役中,以同样的方式,英军在阵地中摆放几挺马克沁机枪,愣是歼灭了整支苏丹骑兵队,可以说自马克沁机枪诞生之后,英国在海外殖民地有了压倒性的优势,不再惧怕因为人员短缺而暴露的缺点。

这种马克沁机枪,刚被投入到战场就名声大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马克沁机枪第一次被世人知晓,是在英国军队和苏鲁士人的战争中,英国人只用了四架马克沁机枪,50余人的兵力,就轻松地抵挡住了苏鲁士的5000大军,打得苏鲁士人满地找牙,干掉了他们3000多人。由此可见马克沁机枪的巨大威力。在一战爆发时,德国真正认识到机枪重要性。当时,德国陆军装备的马克沁机枪超过12500挺。索姆河战役是机枪史上最令人惊心动魂的战例。1916年7月,德国人以平均每百米一挺马克沁MG08机枪的火力密度,向40公里进攻正面上的14个英国师疯狂扫射。一天之内,6万名英军士兵伤亡。到11月18日战役结束时,这141天时间里英法联军阵亡61.5万人,德军阵亡65万人,大多数人都倒在了马克沁机枪的火舌下。欧洲整整一代人丧命于机关枪下。在马克沁机枪杀人如麻的同时,战场也被永远的改变了。正如英文版《武器装备百科全书》说:“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自从拿破仑时代起曾经使用过的战术完全没用了”。拿破仑时代的步兵线形冲击战术,在一战中,面对拥有良好的防御体系,特别是用马克沁机枪为主体的火力网来讲,步兵的冲击等于是送死,往往投入兵力越多,损失越大。双方为一个阵地一条堑壕投入巨大的兵力,反反复复地来回冲杀,战况极为惨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几次大会战,被称作“绞肉机”、“屠宰场”、“活地狱”,所以经过几次会战之后,一战形成了阵地对峙的局面也不足为奇了。

马克沁机枪,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寡妇制造者

纵观历史,能导致战争的进程为之改变,并能影响整个武器发展方向的,除了马克沁机枪之外,没有第二件武器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马克沁机枪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杀人最多的枪械,被马克沁机枪杀死的人至少100万。当马克沁机枪出现后,人们才发现人类原来如此可怕,竟可以这样恐怖地自相残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千上万士兵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也使得整整一代年轻女性失去了通常结婚和作母亲的机会。在英国,就有两百万的单身女性孤独终老。

于现代武器来讲,马克沁机枪的性能根本说不上完美,但它是这个世界上第一种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枪械,它是跨世纪的,它的出现是世界枪械史上历史性的变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