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才能讓教育配得上「大西安」

隨著昨天鐵一中分校面談的結束,2018年西安民辦“小升初”工作總算告一段落了。提起這項已經持續了70多天的改革,質疑聲、指責聲、嘆息聲、鼓掌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首令人深思的教育協奏曲。縱觀歷史,一項改革舉措的推出,肯定有其產生的歷史必然性,也註定會遇到各種阻撓和困難,西安教育的這次改革嘗試也概莫能外。

一、改革 西安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對於改革這件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很好的教科書。李悝變法、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及至近代的戊戌變法,都是在社會問題急劇爆發,緊急關頭的一種自我調整、自我完善、自我改革行為。每次改革之後,很多社會矛盾也會趨於緩和,推動社會整體向前發展,正所謂變則通、通則存、存則強。

時下的西安教育,確實需要改革、創新和努力,才能配得上國際化大都市、國家中心城市、大西安等這些耀眼的光環。但改革,尤其是西安教育的改革,確實需要一劑苦口的良藥,拔瘡消膿,祛病理氣。

回到西安的這次民辦“小升初”改革,西安的民辦教育這幾年發展的還不錯,個別民辦學水平還挺高,以至於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進名校,找關係、託人情、通關節,即使花費再多金錢、精力都在所不惜。相比之下數量巨大的公辦學校由於體制機制僵化、管理落後、優秀師資流失,成了不受人待見的冷餑餑,這種“民辦強,公辦弱”的格局自然就成了西安教育一個大寫的“尷尬”,而在“聚焦三六九 共建大西安”的宏偉目標下顯得愈發尷尬。

亂局之下必有亂象,亂象必然引發貪腐。於是奧數熱、擇校熱、學託橫行、培訓機構與個別學校暗通款曲等亂象叢生,攪得西安教育烏煙瘴氣,甚至有人發出“西安教育無藥可救”、“我要送他一瓶滅害靈”這樣的感慨。細看這次的民校“小升初”改革,採用“電腦隨機派位”和“面談”的方式進行招生,雖然會觸及一些既得利益,招來個別人的不理解、不支持。但教育必須適應城市發展,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歷史的要求。正如92年鄧小平同志所說“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西安教育不改革,雖說不一定是死路,但絕對不是一條陽光大道。

改革 才能讓教育配得上“大西安”

改革 才能讓教育配得上“大西安”

二、改革 就得有“迎難亮劍”的魄力

改革,總會觸動一部分人的奶酪,註定不會一帆風順。作為新西安教育改革的排頭兵,民辦學校“小升初”改革劍指長期以來形成的招生亂象和私下交易,必然會招來各種指責和阻撓,但絕對不能因為有阻力就放棄改革,有阻力就止步不前。

在今年4月8日電視問政的現場,西安教育的問題終於被擺上檯面,雖然西安市教育局僅交出了21.89分的答卷,破了西安電視問政以來的最低記錄。然而,敢於亮短板、暴光問題、接受大家的批評和監督,本身也反映出西安教育痛下決心,刀口向內,找自己的問題,揭醜亮短的信心和勇氣。不論分數,能做到這一點,確實要給個贊。

電視“問政”之後一個月,空缺了一年之久的西安市教育局終於迎來了新局長姜建春。翻開這位新局長的履歷,人們驚喜地發現,有著高新區、發改委工作經歷的他骨子裡就是一位改革者,但也有人質疑,他能給疾病纏身的西安教育帶來治病良藥嗎?

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在任職儀式上,這位新局長就提出了西安教育面臨的四個“前所未有”,要求西安教育人面對問題和困難不能等、不敢等,也等不起,還提出了“345”的改革方案(堅持三個導向、強化四個意識、用五心辦教育)。

面對“人才新政”和“戶籍新政”帶來的上學壓力,他提出了政府投建、項目配建、社會參建、基金助建、平臺促建、名校託建的思路,創辦更多、更好、佈局更合理的好學校,滿足大家的上學需求。同時要求全市教育系統每個教師、每個教育工作者簽署《承諾書》,自覺堵死教育系統內部人員走關係、打招呼、批條子的違規行為,算是給曾經烏煙瘴氣的教育圈注入了一股清流。且不論這個治療方案有沒有效果,單就這份勇氣和舉措而言,確實值得期待。

改革 才能讓教育配得上“大西安”

三、改革 是為了讓更多人對教育滿意

教育發展不充分,優質教育不均衡,不是西安獨有的問題,放在全國其他城市也是一個共性問題。如何緩解和消除這種不充分、不均衡,讓更多孩子有學上,有好學校上,正是西安教育應該著力解決的問題。

以民辦學校“小升初”為例,在參考了全國其他城市的做法之後,今年全市民辦初中統一採取“電腦隨機派位+面談”方式進行招生。這也是當前在優質教育資源普遍相對短缺情況下,解決入學機會均等,促進教育公平的較為合理的現實選擇。

採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相當於拿出來40%的招生名額分享給全社會,大家都能通過電腦派位這種公平的方式進入名校,實現了起碼的公平。而未能經隨機派位成功錄取的學生,仍可自願申請面談機會爭取另外60%的招生名額。目前來看,該方式既緩解了大家對於稀缺優質教育資源的部分訴求,也進一步規範了民辦學校的自主招生工作,同時也激勵公辦學校更加註重教學,提升辦學水平,最終讓“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

改革 才能讓教育配得上“大西安”

改革 才能讓教育配得上“大西安”

四、改革 需要理解 更需要包容

2013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講到環保問題時曾指出“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的成績無以倫比,但問題也高度集中,解決環境問題要邁出更大步伐,也要有耐心定力”。環境治理要如此,教育治理何嘗不是呢。困擾西安教育發展的諸多頑疾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也不是某一個部門一家造成的,更不是某個人造成的,原因千頭萬緒,問題錯綜複雜。但不管問題有多少,困難有多大,西安教育已經行動起來,他正在積極面對教育發展中的各種問題,也在一點一點的改變和探索。從長遠來看,改革的藥效會慢慢釋放,會給西安教育帶來一絲變化,給家長和社會帶來一絲期待。

雖然改革這劑藥有些苦澀,但卻治病。對於西安教育,我們期待改革,也要包容改革,更要有耐心定力,給他自我改革、自我療傷的時間和空間,他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大家滿意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