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实体经济不会因为货币放水而得益?

wamg帅


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它只会以各种途径流向收益更高更稳定的领域。

在目前的经济背景下,越是信贷收缩阶段,实体经济越是举步维艰,事实上我们已经处于经济学上明斯基后期,企业收益微薄甚至为负,而负债却越来越无力偿还,一旦放水并对去向不加以限制,资金就可能扎堆到抗通胀的资产和债务空转。

放水也分为超额放水和正常的经济增长货币增发,在2015年的房地产暴涨阶段,当时的货币就属于超额放水,而且当时的企业资产负债情况没有现在这么急迫。

在2014年到2016年,,银行的货币信用(银行总负债)在此期间直接暴增了78万亿,远远超出了社会创造财富的速度。也是在此期间,我们没有对货币的流向加以限制,再加上社会债务问题没那么凸显,也就造成了波澜壮阔的那轮房价上涨。

在没有其它经济条件的约束下,货币的严重超发必然会将社会资金转移到安全又抗通胀的资产上,如果房价的年化收益是40%,你怎么可能将资金投入实体经济呢。

进入2016年10月份左右,或许是高层意识到了货币超发对经济的危害,我们慢慢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以往的黄金放水时代一去不复返,紧接着的是金融去杠杆。

金融去杠杆的阶段,如果企业高负债,而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跟不上,就容易出现债务暴雷的情况。如果高层不选择定向放水,并严控资金流向,资金则更不可能流到实体经济。

这也就是说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实体经济很难受益于纯粹的放水。


小白读财经


朋友,这个问题应该全面看待,对其背后原因进行深刻分析才能得出一个准确、可靠和能说服人的结论。



在笔者印象和经历中,中央政府各类高层会议上提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下10余次,出台的支持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措施也多达近百项,包括优惠的信贷政策、优惠的财税政策、优惠的行政审批减免事项等等,意在从根本上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将实体经济从水深火热的融资困境中解救出;



但效果却很不尽人意,实体经济收益不大,不少资金流向了虚拟泡沫产业领域或银行间资金空转套利,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局面并没得到有效解决。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解决小微企业的五项具体措施就是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而再次做出的政策部署,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资金逐利的本性在作怪,银行是企业,社会责任相对弱化,把追求高额回报当作最大经营目标,因而将大量资金投放到了获利较高的产业领域比如房地产近20年来得到飞速发展与银行信贷重点支持存在很大关系,甚至一些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各种暗道流入了股市、楼市和债市等领域。



而实体经济为房地产业兴盛分割了大量利润,将全社资金从众实体经济身上吸走;且也因为房地产价格的不断高涨加大了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使不少实体经济难堪重负,沦落为为房地产打工的“马仔”。这就出现了一些上市公司主业不振为了保壳,卖掉北上广深的一套房子就可实现盈利的也怪现象。



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本身存在痛点和难点,从目前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小微企业本身所处的位置和经营现状,让破解融资难、融资贵之困陷入不利局势。小微企业本身经营实力弱,处于被银行金融机构边缘化的服务境地;



加之一些小微企业缺乏内控机制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家族化倾向明显,缺乏足够的、有价值的抵押物,让银行机构敬而远之,在融资中陷入不利局势。二是银行金融机构面对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不断增大,怕贷、畏贷、抽贷、断贷成了难以杜绝的“自卫性”习惯,让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陷入僵持状态。



三是中小微企业是规模小、实力弱而处于成长的企业,达不到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资质,往往被资本市场排挤在大门之外,让绝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与资本市场绝缘。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企业都是规模较大的公司,而且在排队想通过IPO挤进资本市场的企业审核也不断趋严,条件要求越来越高,资本市场根本没有中小微企业进入的通道;即便现在监管部门对“四新”独角兽企业开绿灯,这些企业也都是巨无霸的企业,小微企业更是望尘莫及。



四是各级政府陷入财力及其他各种原因,缺乏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的实际性措施,比如担保基金、减免税收等没有落实到位,或雷声大雨点小,让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之困缺乏坚强的行政推力。甚至不少地方政府对财税优惠政策都没有落实到位,有不少被悬空搁置。



五是各种政策措施分散难以产生整体破解功效,各个政府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破解合力,使中小微企业在解决融资困难上“求爹告奶”,要烧香拜佛的地方太多,形成了融资“天花板”,遭遇到了“弹簧门”、“玻璃门”和“旋转门”,使小微企业破解融资之困陷入无穷无尽的困惑之中。

因而怕一切就是央行货币放水不能进入实体经济的原因了。要让货币放水真正流入实体经济怀抱,应综合施策:



首先,建立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解困模式, 各级政府发挥行政权力,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出资建立贷款保险基金、贷款损失基金和贷款奖励基金,通过这些基金消除银行金融机构对实体企业信贷恐慌,激励其对小微企业信贷的积极性,提高实体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将小微企业融资难现象切实消除。



其次,严格按照中央政府要求落实财税金融各项优惠政策,消除一切截留行为,中央政府挂帅成立督查小组,专门行使对各级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扶持小微企业优惠财税金融政策的督导和检查,比如确保降准、逆回购、短期便利借贷等货币政策工具释放的流动性“专款专用”,严厉禁止转移挪用现象发生;



建立严格的考核体系和处罚体系,消除对实体企业融资的任何歧视性行为,对落实不力或故意不落实的地方政府、银行机构进行严格问责,严禁银行机构变相提高贷款利率和各种中间业务乱收费行为,严禁各级地方政府肢解或拖延优惠财税政策;轻则对其进行经济处罚,重在让其丢掉官帽甚至公职,形成不敢截留、不愿截留、不能截留实体企业融资优惠政策的生态环境,将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切实降下来。



再次,建立破解实体企业融资之困的政府信息交流平台,由银行机构、财税部门、价格部门等组成,专门负责对破解实体企业融资政策的理顺和整合,消除零碎分散政策扶持现状,消除破解小微融资之困的一切行政性、体制性障碍,形成统一的政策合力。最后,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的改革力度,放手鼓励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建立适合实体企业直接融资的准入机制、监管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消除小微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思想障碍和机制障碍。


财经深思


货币放水,不如直接对农工实体政策补助。按照经营年限设个坎,防治为申请补助现成立公司的。比如五年以上。其他条件也都设定好。说实话,放多少水,只要资金进入银行,通过银行信贷系统,就不会让小微企业得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不是也不应该是银行的事。直接走农业部或者工信部,比较合适。因为,只要方向对,流程规范,应该允许小微企业试错。毕竟资金没有流出国门。


Hollinswood


杨伟民的这番言论不是为政策找借口,反而是难得一见的大实话,即使货币放水不会流入实体,无非是在金融系统和房地产领域炒来炒去,赚钱的是从事或炒作金融和房地产的少数人,受害的是实体和广大人民群众,这点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的确,实体经济是缺钱,尤其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中也不乏一些潜力股,也许若干年后他们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但这只是极少数的。实体经济差的主要原因还是质量太差,这点不是用钱能全部解决的,我们有世界最高的生产量,却拿世界最低的报酬,别人买我们的东西,却生活的比我们好。

目前最成功的投资还是房地产,现阶段有比炒房更好的生意吗?企业拿到钱,用于科技创新的可以说寥寥无几,因为科技创新这玩意最后可能什么都没有,但是炒房子却不一样。有些企业几千人,辛辛苦苦干一年,到最后盈利可能还不如买一套房子,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这点我们我们从股市可以看的真切。我们天天骂A股,因为垃圾企业多,很多企业融资完成后不是用于完成企业经营改善、产业升级,而是用于高管套现和经营外投资。什么是经营外投资?无外乎房地产和金融。

目前来钱最快的投资就是金融,最典型的就是互联网金融。现在不光BAT在搞金融,是个企业都想搞金融,因为成本低来钱快。通过高收益来吸引人,通过下线提成来扩大规模,通过庞氏骗局来维持经营,通过破产结算来完成提现。

创业失败,却能富甲千万。实体经济搞不过虚拟经济,不管有多少钱投入实体,最终的结果也都是避实就虚,这是投资大环境所决定的,也不是放水能解决的。






徐徐成翔


正常情况下,增加一些市场中的货币投放量,对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有好处,至少,可以减轻融资难度。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并不完全如此。

首先,目前的信贷资金结构已经出现了严重失衡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前些年房地产市场过度发展,城市建设失去控制,导致大量资金流入开发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而这些主体,目前日子都不太好过,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更是连利息也难以支付。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投入的货币,就不可避免地会更多流入开发企业和融资平台。即便政策限制,也会转道流入。所以,很难流入实体经济口袋。

其二,既然谈到货币放水,那就决不是正常的投放,而是过度投放。那么,由此可能会造成市场的流动性过多,引发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对实体企业来说,绝对不是好事,尤其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都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运行成本。那么,实体经济就不可能从中受益。更何况,超发的货币还流进不了实体经济的口袋,就更加糟糕了。

第三,会造成资金资源使用效率的下降,带来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下降。资金进不了实体经济,其流动性就会很差,尤其投放给开发企业和融资平台的资金,使用效率更低。一旦资金周转速度慢、使用效率低,就必然会造成资金资源的“短缺”。其结果,要么不断地释放流动性,要么资金越来越紧张,融资成本越来越高。如此,对实体经济当然是不件很不利的事了。为什么金融危机以来,新增货币投放100多万亿,而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更加尖锐。原因就在于,资金流入到实体经济领域的比例太低,资金使用效率大幅下降,投入产出效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

最后,会带来各种炒作行为不断,并在制造泡沫中让极少数人享受暴利。因为,投放的货币量大了,会在短期内形成市场流动性过于充裕,被资本利用,用于各种炒作。譬如炒房、炒股、炒农产品等等。最后的结果,就是使企业的土地成本、房产成本、用人成本不断增多,负担加重。同时,产业酱也会大量流向炒作市场,不务正业。那么,实体经济、实体企业的日子还怎么过呢?当然是不利了。


谭浩俊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要先讲明两个概念: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指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含三大产业:农业、工商业、服务业。


虚拟经济: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


再来看看,什么叫货币放水?放水指的是放松银根,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印钞票, 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刺激经济。


因此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过多印钞会刺激虚拟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实体经济。


大家都知道:超过需求的货币供给,会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货膨胀。


也就是说,除去增长相抵的部分,实体经济中的生产总量没变,但价格标签都上涨了。种玉米的还是那么多,卖馒头的还是那么多,剪头发的还是那么多,但是价格都上升了,伴随而来的是农民的农作物升值了,工人的工资增加了,于是就出现了货币幻觉,全社会都富裕了,但是我们的购买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好处是货币幻觉出现后,会刺激消费,带来经济的增长,比如今天涨工资了,我可能就会去下趟馆子。但因为是幻觉,必定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并且会引发螺旋式上升,农民不断要提高粮食价格、商人不断要提高产品价格、工人不断提高工资,环环相扣,停不下来。


所以,货币放水对实体经济有影响,但坏处大于好处。


来看看对虚拟经济的影响:


由于我国贫富差距严重,超发的货币大多数会落入高净值人群手里,也就是富人阶层。富人阶层的资产构成中,恩格尔系数较低,即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比例低,所以大部分是用来投资了。结合资本的逐利性,一定会流入钱生钱的领域,即虚拟经济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


所以,货币放水对虚拟经济大有裨益,会带来股市和楼市的繁荣。


只不过我们必须牢记的是:虚拟永远是虚拟,没有实体终究是泡沫一场


我是家族财富密码高级研究员赵净。更多的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关注不迷路。如果您觉得不错,麻烦您点个赞,更有丰厚奖品不定期回馈,谢谢!




家族财富密码


资金都是逐利的,货币放出来的水,自然会追逐能获利且获利更多的投资领域,而国内,说实在,实业尤其制造业、商铺盈利能力太差了,或者就算盈利不差,但是在在高昂的房租、铺租面前,最终大多数的实体业也不过沦为帮房东打工的份,可图利的空间甚少。

反观这些年,金融系统存在更多的潜在收益,即使其中包括很熊的A股,但起码存在一个大收益的希望,还没那么辛苦,实际上更多的放水资金流向还是房地产,也因为这个因素这些年的房地产市场那是欣欣向荣,但是反过来又带动房租、铺租继续上涨,让实体经济更难经营,进一步降低后续放水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意愿,这是一个不良循环结构。所以才有了“实体经济不会因货币放水得益”的说法,实际上这个观点有点片面,还是有些资金会流入实体经济的,只是相对少。

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欢迎关注本账号以便获取更多财经知识


风生焱起


资本如水,哪里有价值洼地,就会向哪里流动。


近年来金融领域创新不断,以P2P理财最有代表性。结果就是70%以上的平台停业或者跑路,充分展示了一番庞氏骗局是如何借助最新的风口骗钱的。


经济避实向虚,是因为金融可以动用杠杆,可以获得超高的回报。而实体经济则面临各项成本上升,市场萎缩,年纯盈利甚至不足5%的窘境。


普通人存钱,往往会货比三家,最后选择一个利率比较高的方式。资金也是如此,一方面要考虑安全性,另一方面则要考虑回报。

实体经济不景气,坏账风险大,资金就不容易进入,或者管理资金的人不会乐意往实体经济投。


何况真正能够轻易拿到银行贷款的,往往是某些关系户。这些企业拿到巨额资金后转手就能以更高的利率“借”出去,成为资金掮客,坐收渔利。


近年来房价巨大的涨幅,使得房地产的创富机会增加,房地产企业利润大增。然而随着银根紧缩,贷款收紧,房企开始非常缺钱。一方面有着非常好的盈利前景,另一方面缺钱,房企自然会给出很高的融资成本去借钱,年利率甚至能超过15%。


能够轻松拿到银行贷款的企业,看到15%的利润,会心动吗?贷款利率不过6%,转手就能赚大钱,即使被发现了也不一定有人管,即使被管也不一定被惩罚,被惩罚帽子也不一定丢,即使丢了以后还能戴回来。


能拿到钱的企业,也没有信心做实业一年净赚10%的利润。看着萎靡不振的市场,与其扩大生产遭遇更大的风险,不如直接当个资金掮客赚个高利率更靠谱。


这就是货币放水最后钱还是会到房地产行业的根本原因。


财智成功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白,货币放水所带来的宽松红利会流向哪? 答案必然是哪个行业收益高,资金会流向哪里,而相比较金融等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盈利水平太低了。

我们可以从行业投资回报角度上看看实体经济究竟有多不赚钱。根据近几年上市公司年报,上市银行利润率普遍在30%左,券商的利润率也高于35%,虚拟经济让众多企业赚的盆满钵满。

再看一下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利润率在6%以下,建筑业在8%左右,服务业在12%附近,与金融行业30%的回报率相差甚远。

而且,也可以发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企业从事金融领域,“脱实如虚”。就比如国酒茅台,恒大集团等等,拓宽公司业务,入局金融市场能够降低企业所承担的经营风险,分散宏观行业负面影响,提高公司利润。

所以说,货币宽松所放出来的水会流向虚拟经济,而不是实体经济,甚至说,即使是流向了实体经济企业,企业同样也会将资金很大一部分投入到金融领域。


盘和林看经济


货币放水最大的受益者是金融企业,实体企业,特别是非上市实体民营企业严重缺乏获得放水资金的通道。要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将贷款给中小微企业的任务压给每一个基层银行,已县或者县级为单位,年增5000亿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到各县也就2亿。雨露均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