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丨债券违约频来袭 如何避免踩雷?如何看待近期债券违约事件频发?

媒体聚焦丨债券违约频来袭 如何避免踩雷?如何看待近期债券违约事件频发?

媒体聚焦丨债券违约频来袭 如何避免踩雷?如何看待近期债券违约事件频发?

2018年以来

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频发

投资风险有所上升

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

下半年违约是否会持续?

中债资信评级技术副总监霍志辉

做客第一财经电视王牌栏目《首席评论》

为您精彩解答

以下为内容实录

张媛(《首席评论》主持人):提到今年的债市情况其实不及去年,但是现在出现的违约是以交易所为主要发行平台的公司债,如何来看背后的原因,这跟大的宏观环境,比如去杠杆,跟民营企业融资难度是不是也密切相关?

霍志辉:是,应该这么说吧,今年一季度,尤其4、5月份违约主体有所增加,市场关注度比较高,这与刚才说的宏观环境有关系,大的宏观环境一是从去年中央层面提出的宏观“去杠杆”,再到今年央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面提到的“稳杠杆”,整体来讲我们理解是信用收缩,信用收缩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呢?直接来说就是企业现在净融资额下降了,相当于到期的债务偿还的多,进来的少,结果来看就是企业资金链比较紧,从表现来看就像刚才你说的,今年一些短期债务大,杠杆高的上市公司、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造成信用风险或违约事件。

张媛:我们这里也做了整个债券违约情况的主体分布,请导播给我一张图,如果说到去杠杆的话,其实一直以来国企的杠杆一定意义上讲高于民企。2015年,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国企的信用风险当时是显著增大的,但是看到这一回整个违约的事件当中70%都是民营企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霍志辉:谈到违约,跟刚才说的大的环境有关系。2016年到今年,国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的盈利在改善,杠杆在下降,国企的基本面是改善的,再加上外部融资环境相对来讲比较好,所以今年你看国企违约的就少一些。2015、2016年那轮债市违约,跟产能过剩、自身的行业盈利较差、杠杆率较高有关,今年相反,国企的杠杆包括基本面好转了,民营这块的基本面,包括融资环境相对偏紧,在资金周转,或者流动性风险暴露比较多,我理解是这方面的原因比较多一些。

张媛:想请教,企业AA级和AAA级的区别是什么?

霍志辉

:我们区分信用等级最核心的以预期违约概率作为衡量,AAA的一年期违约概率可能是万分之三,AA的可能到了千分之五,差10倍左右,所以违约概率是衡量信用等级差异的主要指标。如果从具体指标来看的话,企业的竞争力或者市场地位、规模都差异很大,我们的AAA级企业,比如中石油,它的市场地位跟AA级的一些资产总额几十亿,利润几千万的企业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

张媛:您如何看待在下半年违约会不会延续这样的问题?

霍志辉:首先其实违约对整个市场冲击比较大,从2014年第一只债券违约到现在,累计将近50多家主体发生违约,违约之后整个市场的接受程度从最早的恐慌,因为2015年四季度和2016年一季度、二季度违约比较多,20多家,到2017年平缓了一段,新增了大概五六家违约企业,2018年以来违约比较集中,新增六个主体,所以市场在这个程度上我理解还是有一定的恐慌成分在的。

张媛:您认为达到恐慌了?

霍志辉:达到一定的恐慌,但是这个恐慌我理解是没有必要的,违约我觉得在债券市场未来看是一个常态化的。所谓常态化,我们总共有5000多家存量债券主体,每年新增违约10家,实际上占比很低的,千分之二,很低的水平,实际上不应该恐慌,我觉得未来来看市场会逐渐成熟,违约成为常态化,大家能接受违约的事实,只要不爆发大面积,我们说大面积是指新增5%以上,那就是上百家主体,那就是面积很大。

张媛:我还想问一个问题,如果违约以后处理的方式怎样?

霍志辉:首先我们从事后分析,从对已经违约的债券事后回收的统计数据看,民营企业违约以后债券回收率是明显高于国企的,我们统计的是60%将近70%,国企可能是在20%不到30%,相当于它的两倍还多,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我们理解主要还是对资产的处置态度,国有企业资产不是管理层自己所有,跟民营企业完全不一样,刚才您也提到民营企业都是辛辛苦苦打拼,几十年的心血,所以他们希望尽快把债券违约处置完,好使企业走上正轨,继续发展。国企可能觉得债券违约以后对自己也有影响,但冲击可能没有那么大,所以处置起来,无论从回收、处置时间来讲,都没有民营企业积极性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