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早餐就等於吃翔?翔:這鍋我不背!

不吃早餐就等於吃翔?翔:這鍋我不背!

近來看到微博上有這麼一條,說是人一定要吃早餐,不然腸胃會把肚子裡的大便二次分解以吸收裡面的殘存營養,所以不吃早餐等於吃翔!Word天,這麼可怕?趕緊容我吃點早餐壓壓驚。

吃飽喝足回過神,咱來分析一下這條估計在養生圈大有市場的說法。和做政治論述題一樣,先判斷它的對錯,再來具體論述。肯定是錯的。錯哪裡了呢?別急,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說說。

不吃早餐就等於吃翔?翔:這鍋我不背!

一、糞便裡面真的還有能夠被二次吸收的營養嗎?

糞便由食物消化後不能吸收的食物殘渣、纖維素、消化道分泌物、消化道脫落細胞、細菌、無機鹽和水組成。正常人每日排便1-2次,排便量大約為200-300g,其量隨食物種類、進食量及消化功能而各異。

看到這裡很明確了,糞便原本就是身體無法吸收利用的食物渣滓和自身向外排出的廢物,加一點兒穿腸而過的水和無機鹽而已,人體需要的三大營養物質——葡萄糖、蛋白質、脂肪——一樣都沒有,哪裡來的可供再次利用的營養呢?

如果糞便在腸道里待久了,倒是有一樣東西會不斷被吸收,那就是水。當然,吸收的結果帶不來營養,只會帶來便秘。

不吃早餐就等於吃翔?翔:這鍋我不背!

二、如果飢餓時不能從糞便裡吸收營養,那麼人體會從哪裡獲得能量?

上面說了,人體的能量來源主要是蛋白質、脂肪和糖。這其中,蛋白質主要為人體提供必需氨基酸、維持組織生長、參與多種生理活動,也可以為人體供應一小部分能量,但不是主要功能。脂肪主要作用是儲備能量和氧化供能,但一般僅在長期飢餓狀態下供能作用更突出。下面著重講一下糖。

日常情況下,人體活動所需能量大部分來自糖,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氧化供能。正常生理狀況下,糖進行有氧氧化,緩慢釋放出較多的能量;在機體缺氧或劇烈運動的情況下,糖進行無氧氧化(又稱糖酵解),快速釋放出少量能量。糖在人體內的貯存形式叫做“糖原”。

人攝入體內的糖大部分轉變為脂肪後貯存在脂肪組織內,一小部分轉變為糖原貯存在肝臟和肌肉。肝糖原是血糖的重要來源,肌糖原主要供肌肉收縮的急需。糖原可以被理解為身體的“快速反應部隊”,機體需要葡萄糖時糖原可以迅速被動用,而脂肪則不能。

糖原的作用可以用樓道里的應急燈來類比。當電力正常時,應急燈進行充電,儲備能源;電力中斷時,應急燈利用儲備的電能工作,糖原也是一樣。

當飲食充足,血糖水平較高時,糖原被大量合成,儲存在肝臟和肌肉內;當血糖水平下降,又一時沒有食物攝入來補充的話,肝糖原就會被動用,以維持血糖水平,保證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不吃早餐就等於吃翔?翔:這鍋我不背!

前面說過,人體攝入的糖只有一小部分轉變成了糖原貯存在肝臟和肌肉,而其中又只有肝糖原可以用來補充血糖。因此,體內糖原的儲備很有限,如果沒有進食的補充,十幾個小時肝糖原就會被耗盡,維持血糖水平的來源就會中斷。

但事實上,即使禁食24小時,血糖仍能基本保持正常範圍,飢餓時間更長時也僅略有下降。很多海難、地震、礦難救援實例也證實了人可以在食物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生存一段時間。這是為什麼呢?

這裡就不得不感慨人體構造功能的奇妙。當外來食物不足,人處於飢餓狀態時,身體除了周圍組織減少對糖的利用,做到了“節流”外,還有“開源”的一步——糖異生,這個過程主要發生在肝臟和腎臟。

簡單說,就是在沒有外源性葡萄糖攝入,身體儲備的肝糖原也耗竭的情況下,肝臟將體內的乳酸、甘油、氨基酸等非糖化合物進行加工,轉變成葡萄糖或糖原,以此來補充肝糖原儲備、維持血糖水平穩定。腎臟則通過增強糖異生,來維持人體的酸鹼平衡。糖異生是機體內源性葡萄糖的主要來源,對飢餓狀態下維持血糖平衡有重要作用。

總之,當人處於不吃早餐造成的輕度飢餓狀態時,首先出場的是“戰備糧”——肝糖原。如果禁食超過了十幾個小時,身體就開始進行糖異生,努力維持血糖水平。如果捱餓的時間再長一些,身體才會開始分解脂肪和蛋白質,進行拆東牆補西牆式的代償。人的生命力很頑強,千百萬年進化而來的身體維持生計的方法也很多,犯不著一言不合就和翔較勁兒。

三、經常不吃早飯,會對人的健康產生多大影響?

人體就像一個大爐子,維持燃燒需要源源不斷補充大量的燃料,這些燃料就是水、蛋白質、葡萄糖、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早飯是一天開始時大腦活動的能量來源。西方有說法:早餐吃得像國王,午餐吃得像紳士,晚餐吃得像貧民。

一般來說,看似簡單的早餐攝入熱量應占全天攝入總熱量的30%左右。

不吃早餐就等於吃翔?翔:這鍋我不背!

不吃早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1. 不吃早餐導致人無法補充一夜睡眠中消耗的營養,會造成睏倦乏力,注意力難以集中,反應遲鈍,同時容易使中午和晚上的食慾增加,間接增加了肥胖的可能,因此試圖通過不吃早餐來減肥的同學們可以歇歇了。

  2. 不吃早餐無法促進新陳代謝,不利於體內廢物的排洩。人體存在一個叫做“胃-結腸反射”的機制,通俗說就是進食後,胃會把食物的刺激轉換成電信號傳遞給結腸,促使結腸加速蠕動,這就是為什麼多數人在餐後半小時左右會出現便意的原因。若形成了不吃早餐的習慣,長期下來就會增加患便秘的可能性。

  3. 不吃早餐增加罹患膽囊結石的風險。膽汁由肝細胞分泌,儲存在膽囊,每天分泌量大約1000ml左右。膽汁成分除了水以外,還有膽色素、膽鹽、膽固醇、脂肪酸、卵磷脂等。當人進食後,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刺激小腸產生膽囊收縮素,引起膽囊收縮,膽囊中貯存的膽汁進入腸道,參與食物的消化過程。如果不吃早餐,一夜分泌累積下來的膽汁無法排出,不斷濃縮,膽固醇和膽鹽就容易沉積在膽囊,而它們的沉積是膽囊結石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再偏愛油膩食物,或者有膽囊慢性炎症,被膽囊結石青睞的概率就更高了。

  4. 對於糖尿病患者,不吃早餐會引發午餐前的低血糖,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導致血糖反應性升高,容易使醫生被誤導認為是降糖藥物劑量不夠,從而進行調整,使血糖反覆波動難以穩定。而有高血壓、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人群,不吃早餐使晨起後較高的血液粘稠度得不到及時稀釋,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總之,提出“不吃早餐等於吃翔”這個說法的人初衷也許是為了勸說大家養成吃早餐的好習慣,出發點是好的,但論據絕對是無稽之談。不吃早餐對身體健康確實是不利的,但也絕不等於吃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