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朝歷代首都爲何大都選在北方?

歷史上各個朝代的首都的選定都是有他的特定原因的,但是總的來說是有以下幾個原因:王朝的起源地,經濟發達地,軍事要地(鞏固邊防)。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首都大都是經濟、軍事要地,如:齊國的臨淄是齊國最大的城市,也是齊國剛剛受封的地方;其他各國大都是如此。

後來中國第一個王朝的首都咸陽是因為他是秦國的故都,內有關中糧草,外有崤函之固,是作為首都的當然之選。

漢代的首都長安的選擇與咸陽很像,那個時候在關中建都幾乎是不用考慮的必然之選。

中國曆朝歷代首都為何大都選在北方?

西晉的首都洛陽的選擇主要是經濟原因,而且西晉的威脅主要在南方的蜀、吳兩國,把首都選在洛陽也遠離威脅,比在長安好些。

後來東晉在建康設都城主要是為了鞏固長江防線,同時建康的經濟也很好,交通也方便,供應容易滿足,不用像後來那樣為了給首都供應物資還要挖運河。

後來隋朝定都洛陽是因為周圍都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方,各種物資充足,尤其是在開通運河後交通更加便利。同時洛陽也遠離威脅,北方來的突厥人不容易打到洛陽。這點要比長安好些。

唐朝把首都定在長安,那是因為關中經濟發達,唐朝開朝是威脅主要是關外的軍閥和隋朝的殘餘勢力,他們都很強大,有的甚至比唐朝還要強,這個時候把首都建立在有崤函之固、關中平原的長安是個最佳的選擇。待把後面的薛舉消滅後就回復了當年秦國雄踞關中,俯視天下的態勢了。

北宋時候定都開封,一個是因為那個時候開始關中平原已經逐步遭到破壞又有西夏的威脅,關中已經是既不安全,又不富饒了。開封此時經濟發達(清明上河圖可以看出)、交通便利、遠離危險,是個很好的選擇。本來這個時候南方已經發展起來定都南方還好些,但是趙匡胤兄弟是在北方發展起來的,要他一下遷到南方肯定不行的。

南宋時期是被迫遷到臨安的,不過那個時候的臨安比開封還要發達,也是個很好的選擇,建康太威脅了,其他地方都不能和臨安比的。

元朝時候定都大都顯然是最佳的,大都離蒙古近,離南宋餘孽遠,經濟、軍事、政治基礎都很好,作為首都是當然之選。

中國曆朝歷代首都為何大都選在北方?

故宮

明朝時候開始在南京,因為老朱是在那裡發家的,而且經濟好,交通便利,又沒有什麼威脅,當然好了。臨安雖然也好,但是老朱跟那裡沒有什麼關係,而且離北方還要繞道海上或者走運河,多了好多的路,麻煩。後來小朱又把首都遷到北京了,原因也是他是在那裡發家的,離自己家近總是好事,而且離那些建文小侄子的人馬遠些他老人家也睡得香啊。

清朝建都北京原因是北京離東北近,又能有很好的經濟、政治、軍事基礎,作為首都比盛京好,因為盛京雖然更安全,但是離統治區太遠,不好管理國家,而且那樣也顯得他們太膽小了。當然也不能膽子太大比如遷到南京去,那樣恐怕他們都睡不了覺了。

中國曆朝歷代首都為何大都選在北方?

中山先生把民國首都定在南京原因很簡單,他也沒有什麼選擇了,北京不可能,那裡不是他老人家的地盤,再其他地方都沒有作為首都的政治基礎了,總不能把首都定在廣州吧!

新中國定都北京是因為那裡周圍都是很早的解放區,安全是可以保證的,北京的政治、軍事、經濟基礎好,在北方是唯一有資格的,而且籌備建國的時候南方還沒有解放,只有選擇北京了。不過現在看來選擇在北京有很多地方不好的,感覺還不如在長江中下游隨便選個靠近南京、武漢的小地方反而更好的。在北京建都代價太大了,就像明朝一樣,花了好多的精力在上面,結果威脅還是就在身邊,另外供水、供電、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