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過後,西安為什麼再也“當不了”首都?古人:都是天意

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並沒有統一的政權,在那段歷史上,王朝興替、政權更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此,中華大地上先後出現過200多座都城,每一座都城都像一本史書,記載著當時的歷史,傳承著中華的文化。

在這些都城裡,最著名的古都有8個,中國漫長的歷史上,西安是建都最多、時間最長的古都。這座城市既有華夏文明的雍容大度,又有漢唐的威武莊嚴,見證了數不清的中華歷史,因此,它被人評作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西安古都的歷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但很多關注歷史的人都知道,唐朝過後,西安再也沒有被選為古都。唐朝究竟發生了什麼?是什麼原因讓西安再也無法成為古都的?問到這個原因時,為什麼要說古人認為與天意有關呢?

唐朝過後,西安為什麼再也“當不了”首都?古人:都是天意

不管在歷史界,還是文化界,人們對中國古都的說法一直沒有得到統一。有人認為五大古都是西安、開封、南京、北京、洛陽,也有人認為,需要在5箇中加上杭州,只有六大古都才完整。

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西安、北京、洛陽在人們心目中是公認的古都,其他城市根本沒有任何可比性。尤其是西安,它的地位是其他城市根本無法撼動的。

歷史上的封建王朝秦、漢、唐,都毫不猶豫的將西安作為自己政權的中心,唯一可以和西安競爭首都地位的,只有洛陽。

即便如此,當時的局面仍然是洛陽與西安並重,並沒有將西安作為首都的最佳選擇。尤其是到了隋朝,洛陽的缺點暴露的越來越明顯。

唐朝過後,西安為什麼再也“當不了”首都?古人:都是天意

歷史上,中國本土的氣候曾經歷過一次巨大的變化,而這次變化正是從中原地區先開始,逐漸蔓延到海邊,宋朝和這個轉折的時間剛好相撞。

氣候變化以後,中原地區的空氣越來越乾燥,越來越寒冷,尤其是一些中高緯地區,變化極其明顯。受季風氣候的影響,西南地區的水資源越來越匱乏,當地環境也越來越差。

總體來說,漢朝和唐朝仍然處於溫暖溼潤階段,西北地區環境較好,人們更願意生活在這裡,所以,長安適合做政治中心。長安在當時成了人群聚集地,政治經濟發展的非常好。

唐朝過後,西安為什麼再也“當不了”首都?古人:都是天意

隨著氣候的變化,西北地區的環境越來越乾燥,田地裡的糧食產量也不穩定。這個地區產出的糧食越來越少,根本無法滿足需要,只能從其他地區運送糧食。

為了順利將糧食運到長安,隋朝甚至修建了一條大運河,連接江南與長安。當運河辛辛苦苦修建好以後,人們發現,江南的糧食只能運到洛陽,無法抵達長安。

為了方便皇帝,唐朝在洛陽修建了一座皇宮,左都是洛陽,西都是長安。

唐朝過後,西安為什麼再也“當不了”首都?古人:都是天意

至於糧食為什麼無法抵達西安,原因與古人口中的天意有關。糧食從河南進入陝西時,地形從低到高的變化非常明顯。用船運送糧食必須逆流而上,在這樣的情況下,船隻的危險係數很高。

一旦船翻,不僅糧食沒有了,船也會沉入水中,直接導致船家傾家蕩產。根本沒有人願意冒這個險,因此古人經常說,西安很難再成為古都,是因為天意。水路走不了,運送糧食的人是不是可以走陸路呢?

答案同樣很殘酷,古代沒有汽車,運送糧食需要靠牛馬來拉,陸路不好走,一車拉不了多少糧食。而且很容易遇見盜賊,糧食運送不了,自己也成了刀下魂。

起初,當地的百姓可以種出的糧食足夠,只有物資需要其他地區供應。為了運輸這些物資,朝廷花了很多銀兩。

到了唐朝以後,長安需要大量的糧食,運送這些糧食的開銷非常大,國家財政根本無力支撐。所以,到了唐朝以後,西安徹底失去了成為首都的優勢,皇帝為了不勞財傷民,只能遷都。

從那以後,開封成了國家的政治中心,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定都在開封,不再考慮西安。

唐朝過後,西安為什麼再也“當不了”首都?古人:都是天意

那麼,定都在開封究竟有什麼優勢?歷朝歷代為什麼選擇放棄西安?

原因是因為開封的交通。開封與汴河緊緊相鄰,這裡是大運河的中心點,不管船隻運輸什麼,都能直接到達這個地方,為當地帶來所需的物資。

但開封也有一個明顯的劣勢,它離黃河的位置非常近,一旦黃河氾濫,開封人民的生活必然會受到影響。

不僅黃河時常氾濫,開封也是一個不適合進行防禦的城市。一旦有敵人攻打,開封城內根本無法制定防禦策略,這裡作為國家的首都,容易被敵人盯上。

唐朝過後,西安為什麼再也“當不了”首都?古人:都是天意

到了明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人們才再一次格外重視選都城的問題。一番爭論過後,人們將都城定在南京,本以為可以高枕無憂,沒想到還是有很多地方不夠完美。

南京偏南,無法顧及全國防禦,軍隊只能兵分兩路。北方的遊牧民族想要搶奪中原地區的物資,明朝必須在長城一帶佈置軍隊防線,避免遊牧民族的侵襲。

另一方面,軍隊還要保證皇室的安危,將一部分兵力佈置在南京周邊。這樣的結果導致軍事力量不夠集中,如果邊關將軍造反,南京城就會非常危險。

要想南京城不被圍攻,皇帝必須掌握邊關重兵,只有這樣設置,政權才能足夠安全。

朱元璋思來想去,計劃把首都重新遷回西安。這一次,他派了太子考察長安,這時人們這才發現,如今的長安變化巨大,早已和從前不同。

唐朝過後,西安為什麼再也“當不了”首都?古人:都是天意

長安對於整個大明而言,離富裕的地區實在太遠,位置偏西,運輸物資也比較困難。雖然這裡具有戰略優勢,但經濟優勢不明顯,定都在這裡,並不是長久發展的選擇。

得到太子的考察結果後,朱元璋打消了將長安做首都的決定。後來,野心勃勃的朱棣造反,從侄子的手裡奪取皇位,把都城從南京遷到了北京。

雖然北京也需要運輸資源,但這裡的地勢相差不大,運輸起來並沒有那麼費力。而且,這裡的位置偏北,駐守的將士既能守護北京,又能隨時出動抵禦遊牧騎兵的攻擊。

唐朝過後,西安為什麼再也“當不了”首都?古人:都是天意

雖然人們不看好西安,但它仍然有成為都城的最後一次機會,在這次機會中,西安又一次落選了。

西安有一個非常好的優勢,這個優勢是統治全國的必殺技。秦嶺千里,是中國南北地理的分界線,也是抵禦入侵者的天然屏障,在這個位置定都,有利於統治全國。

只要好好建設西安,它照樣可以成為首都。可是,要想全國上下統一,都城只能是北京。西安根本無法帶動那麼多人口,定都在西安,朝廷更加短命。從地理關係來看,北京的地理優勢根本不如西安。

唐朝過後,西安為什麼再也“當不了”首都?古人:都是天意

北京雖然物資充足,但這裡有一個致命的缺口,要想守好北京,必須同時守好錦州、遼東。否則只需要打破吉林,就可以讓北京危在旦夕。很多進攻的軍隊都喜歡在此地駐紮,錦州很難防守,北京很容易暴露。這個地理缺陷非常明顯,所以北京的缺口是致命的。因為當時的人們並沒有發現,所以,西安錯失了最後一次成為都城的機會。

整篇圖文由子皓新說團隊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