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前,華誼兄弟上演的一場“攜款跑路”,如巨石擊水,在吃瓜群眾裡掀起驚天巨浪。波紋擴散,至今不絕。而就在16日,崔永元又一次發聲,稱給華誼三天時間,不然就將“正式舉報華誼兄弟”,更是讓這場風暴颳得猛烈起來。
事情的開端得從崔永元懟馮小剛,爆出“陰陽合同”說起。在崔永元拿出一紙四千萬合同後,華誼兄弟就和范冰冰一起躺著中了槍。6月以來,華誼兄弟股價下跌超16.57%,蒸發市值超過40億元。僅6月4日一天,華誼兄弟股價就下跌了10.02%,市值蒸發22.75億元。截至6月11日收盤,華誼兄弟市值190億元,當日股價報收6.85元/股,下跌3.11%,創下2013年5月以來的新低。
公司動盪之際,6月11日突然又有消息傳出華誼兄弟王中軍與王中磊質押幾乎全部股權,正瘋狂套現。結果就是至6月19日,華誼兄弟市值僅剩170億元,當日股價報收6.14元/股,下跌4.95%。
華誼兄弟的這個六月就像坐過山車,從躺著也中槍到自己出了事,網友們直將王氏二兄弟類比成了賈躍亭。但冷靜下來,華誼兄弟如今一副牆倒眾人推的架勢,買的其實並不是自己的單,而是成了觀眾們恐慌和憤怒的突破口。當市場對影視產業陷入不信任,華誼兄弟的股價也就動盪不堪。
01
資本質押隸屬常態、壓垮的卻是市場的信心
在華誼兄弟6月6日發佈的公告中,截止2018年3月31日,華誼兄弟持股人王中軍持華誼兄弟股票約6.12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2.07%。至截止公告日,王中軍共向中信建投證券有限公司質押股份5.5億股,佔公司總股本19.86%,作為第一大股東、公司法人,如今王中軍手裡僅剩2.21%的公司股份。
同時,王中磊此前持股171,681,986股,佔據公司總股本6.19%,質押股份142,799,999股,佔據公司總股本5.15%,手裡僅剩1.04%。
這一信息的曝光很快摧垮了市場上小股民的信心,認為華誼兄弟的執掌者正在瘋狂套現,甚至懷疑會像賈躍亭一樣跑路。
如今看來,“套現”的說法並不為真。
在華誼兄弟的緊急回應中,王中軍對股東們進行了一系列解釋,大致意思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第一,質押股權並非套現,不影響股權結構,之前已有過多次類似情況,王氏兄弟在運營中還增投過6.4億元進入公司;第二,之前對明星公司的收購沒有問題,華誼從中獲得了充分的回報;第三,華誼不存在“陰陽合同”等類似欺騙國家的行為,請股民放心。
文創資訊(ID:chuangyiyun)從證券從業者處瞭解到,股權質押確實屬於一種較為常見的融資方式。由於高管出賣股票相對困難,需要進行多重報告,並限制一定的買賣數量,而質押則簡單的多,只要成功可以迅速獲得70%的現金補充現金流。另外,上市公司假如通過增發、配股來融資,就需要證監會批准、中介機構推薦,因此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較高。相比之下,股權質押的時間成本、融資成本都更低。
最重要的是,為股權質押付錢的其實不是股市的散戶,恰恰相反,是隻有在金融機構看好華誼的情況下,華誼才能順利從資本方獲得現金,以良性資產進行兌換。更進一步調查發現,華誼近兩年公佈的報道中,股權質押行為也曾多次出現並事先通報。 在今年3月5日、3月16日、3月27日、4月12日華誼分別發佈的報告中顯示,王氏兩兄弟的股權質押並非事發突然。而王忠軍、王忠磊此次分別90%、83%的質押率,也並非他們股權質押的最高比例。
但是,華誼兄弟股價的崩盤早已不是簡單的書面解釋就能說明。有賈躍亭“樂視崩盤”的先例,市場對於類似的資本操作已處於“驚弓之鳥”的狀態,“高質押=危機“更成為一種心理習慣,華誼兄弟的股價也就一瀉千里。
02
市場信心嚴重受挫、華誼增持亡羊補牢
為了應對這場輿論危機,華誼兄弟在6月18日發佈了一則“關於公司實際控制人計劃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公告稱: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擬在6月19日起的未來12個月內(即2018年6月19日至2019年6月18日),以自籌資金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擬增持不低於1億元公司股票,增持所需資金由王中軍先生自籌取得,並承諾在增持期間及在增持完成後6個月內不轉讓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這一舉動在股市角度上是怕股價下滑引發爆倉,通過增持穩定局面,避免整個盤子崩壞。而在宣傳角度上,則不僅是為了安投資方的心,更多還希望穩定住市場的信心。
從四月份爆出《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五月出現“《套路》事件”,到六月“陰陽合同”,連續的突發曝光已消磨完市場對電影行業的信心,也成為近期股價震盪的直接兇手。伴隨政府部門的插手,除華誼兄弟外,光線、寰亞等上百家影視公司的股價均受到震盪。可以說,“陰陽合同”已成為壓垮市場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後果就是中國的影視行業終於要為過去的失誤買單。
當然,華誼兄弟的股份增持還是取得了一定成果,股價的下跌趨勢逐漸停止,但9元出頭的價格對比高點,50億市值的蒸發真是彈指一瞬。
03
電影市場高度繁榮、影視工業卻匹配不上
2018年,國內第一季度的電影市場票房成功超過美國,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票房市場。
然而,500億的電影市場與還處於初級階段的中國影視工業,已經出現越來越嚴重的磨合問題。而崔永元此次爆出的“陰陽合同”正屬於其中一種問題。據瞭解,2017年新誕生的中小型影視企業中,有相當數量都出現過此類問題,表現的結果就是業內近90%的影視作品一拍完就消失在電腦深處,而剩下的10%中還總出現“大投資拍爛片”的情況。
這些事件表明,與美國相對成熟的影視工業“閉環”不同,中國影視行業的建設在法律監管、產業鏈協作、道德生態等方面都存在發展滯後的問題。從傳統的八大國有影視製片廠,發展到如今上千家大大小小的影視公司,市場的高度繁榮讓產業的進化愈發野蠻。
回溯這類失衡,2017年上半年電影市場遇冷其實已經提出警示。如果沒有《戰狼2》中期引爆票房,影視產業遭遇的衝擊或將更早來臨。伴隨《戰狼2》、《紅海行動》、《前任3》的大爆,問題的觸發得到一定的延遲。但是2018年上半年連續發生的醜聞,終於擊碎了脆弱的平衡,讓影視行業形象瞬間跌落。
不過,失衡給影視產業帶來的衝擊對於革新國內影視工業化反倒是一件益事。近期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多位影視界從業者都表示,儘管短期內“膿瘡”暴露對行業造成不小的衝擊,引起資本大量退場、監管變嚴格、負面輿論影響現象,影視行業會進入發展相對冷清期。但是從長期來看,這場風暴也是打開新局面的好機會。
在影視製作層面,項目的監管問題得到深度曝光,意味著投資方能進一步認清其中彎彎繞繞的問題,或採用像安捷秀這樣更先進的流程管理系統,或改善流程漏洞,避免繼續出現類似情況;在市場層面,“陰陽合同”揭露了可能存在的黑色資本問題,對於國家立法和市場監督都具有正面意義;而在觀眾層面,黑幕的曝光也有利於提高辨識能力,以新的角度看待中國電影,不再唯票房論成敗。
爛透的地方要剜去,不然就會潰爛殺死整個產業。不管怎樣,影視公司能回到以作品說話,產業鏈能真正連為一體,從業者能安心努力工作,繁榮的電影票房市場才有意義,中國影視產業才有活力。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羊君
閱讀更多 文創資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