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跟學歷無關

《讀者》2018·3 登載了董倩的文章《人在做天在看》。文中講述了在四川崇州打工的小夥王冬,騎電瓶車在路上撞倒一位老人後,有幾次可以逃走,並且不會被發現,但他坦然地放棄了走的機會,留下來救治老人,承擔責任的動人故事。


情況大體是這樣的:2012年11月6日,王冬從打工的工廠辭職,到街上為父母、妻兒選購禮物,準備第二天一大早離開成都,回到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大坡鄉的老家。

晚上7點多,他騎著電瓶車帶著禮物返回廠區宿舍。初冬的天黑得很早,只能靠昏暗的路燈騎行,突然他看見前方有個人,想躲時已經來不及。電瓶車把人撞倒了,王冬也磕破額頭。他趕緊過去看,是位老人,60歲上下。

良心跟學歷無關

“您有沒有事?”他問,隨手在老人頭上一摸,溼乎乎的。老人的頭磕破了。

“你走吧,我沒事,去街上縫幾針就行,你走吧”,昏暗中老人催他走。

然而王冬沒有走,他馬上打電話叫來救護車,去了醫院,陪著老人做CT檢查。交談中他得知老人姓李,60歲,家住南充,也是在崇州打工。CT臺上,老人再次勸王冬離開。

老人一再相勸,讓王冬心裡又溫暖又難過,老人心地這麼善良,這時候走,怎麼對得住他?

半小時後CT檢查的結果出來了,老人顱內出血,轉入重症監護室並馬上手術。王冬立即回宿舍,把準備帶回家的3000多元錢和向同事借的1000多元捆在一起,匆匆趕回醫院,在醫院的走廊裡待了一個晚上。

良心跟學歷無關

王冬的家境並不好。他父母年紀大了,母親還有些殘疾,他的小孩還沒斷奶,妻子也沒有上班,一家人都靠他供養。

老人動了3次手術,治療費花了20多萬元,後續治療還要十幾萬元。王冬說,這筆錢他來承擔。

老人的兒子李雲昌在和王冬的交往中,感到他是條漢子,由起初的憤恨轉化為同情和感動。李雲昌決定不要求王冬承擔任何刑事責任和經濟賠償,治病的錢一起出。本來已經很糟糕的事,卻由於兩個人的寬容和友善,開始朝好的方向發展。

為了方便照顧老人,李雲昌出錢在醫院附近租了兩間房,他知道王冬已身無分文,房租也不要他出。王冬讓老婆帶著沒斷奶的孩子從老家過來洗衣做飯,照顧起臨時合住的兩家人。

良心跟學歷無關

王冬為什麼不逃走呢?他對記者陳述的理由是:“除非他有子女能過來,帶著去檢查,確認沒事,我才能走。如果我把他留在那兒了,他真的有事,我不知道怎麼面對人家”;

“我知道有一句話,叫人在做天在看。做人做事最起碼要對得起良心,不能為自己的良心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我算過了,是要花很大一筆錢。但就算是揹負經濟損失,總比良心受譴責或者一輩子活在驚恐當中要好得多”。

故事結局還算令人寬慰——他們的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當地媒體也去採訪報道,不少好心人紛紛給王冬捐款。他們雖然被鉅額的醫療費壓著,但臉上顯出的是安詳,不急不躁。

良心跟學歷無關

董倩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聽他說話的時候,我腦子裡想到的是藥家鑫。深秋的晚上,念大三的藥家鑫開車撞倒了一個騎電動車的女孩,藥家鑫沒去問她的傷情,而是想到自己的“麻煩”——她會記下車牌號告訴警察,他會沒完沒了地為她花醫藥費。藥家鑫想的是,如果她死了,麻煩就沒了。於是,他回車上取刀,捅死了被撞的女子”。

“人和人,到底相差在哪裡呢?王冬受過的正規教育跟藥家鑫比差遠了,但在藥家鑫身上,看不到一點點良心的影子。良心跟學歷沒關係”。

這則故事令人感動,回味無窮。其一,故事中的三個主要人物(王冬、被撞老人、老人的兒子李雲昌)都是大好人,誠實善良,寬容大度,勇於擔當;其二,驗證了中國人“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傳統良好期冀;其三,在某些國人道德水準滑坡,誠信度下降,“扶不扶”困擾人們之際,傳遞了正能量——世上還是好人多!

良心跟學歷無關

同時,也的確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愚者未必不善,智者可能兇殘;學歷(智商)和品德並非是必然的正比例關係。

一個人能力固然有大小,但只要品德好,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反之,如果一個人僅僅是智商、學歷高,但內心猥瑣,品行卑劣,必然和人難以相處,於社會無益,甚至成為“人渣”。所以說,“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始終是識別人的根本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