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和她交換人生嗎?

《理娛客》“二十而立”第二期的嘉賓是歐陽娜娜,說實話,在策劃階段我們就已經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準備,因為作為一個一直強調“業務能力”的媒體,我們要去和一個一直因為“業務能力”而被觀眾詬病的明星對談,我相信會有非常多的人認為我們在為她洗白。

可是我覺得歐陽娜娜在採訪中說的一句話特別打動我,她說她很不理解,大家為什麼會用一個演戲片段,來定義她這個人。

你願意和她交換人生嗎?

她今年18歲,本來是13歲就考上世界頂尖音樂學府柯蒂斯的天才少女,卻15歲休學,正式進入娛樂圈,16歲演鹿小葵,成為“爛演技”的代名詞,輿論向她鋪天蓋地的湧來,你們難道就不好奇,她怎麼想的嗎?

你願意和她交換人生嗎?

近幾年大家總說娛樂圈變了,演員水平不比當年了,作品和曾經也經常是天差地別,我們說這是市場的錯,是粉絲經濟的錯,是演員的錯,是編劇的錯,可到底是什麼根源導致這些環節全都不對?

我們為什麼不問問這些處在爭議旋渦中心的人,他們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演出“鹿小葵”。

《是!尚先生》這部戲不怎麼樣,但女主角“鹿小葵”紅了,黑紅黑紅的,她自嗨式的“加油鹿小葵”和“看!大鯊魚”到今天都還是網絡段子,我們直白的問了歐陽娜娜,她是怎麼理解這個角色的,為什麼會呈現出這樣的效果。

歐陽娜娜她也很直白的跟我們說她根本不理解這個角色。

你願意和她交換人生嗎?

生活中的她是一個看起來很樂觀開心的小姑娘,因為她媽媽給教育她的就是你要快快樂樂的工作,你的職業就是給別人帶去快樂。歐陽娜娜就會刻意保持一個特別快樂的狀態,即使上訪談大多數也都是說些積極正面的話。

但她依舊特別不理解為什麼這個世界會有“鹿小葵”這樣的人,樂觀活潑到誇張,她不太能接受這個設定,她也沒接觸過這樣的人不知道怎麼演,好多臺詞她也不懂是什麼意思。

這是她第一次演電視劇,也是第一次當女主角,她說自己在片場很不自信,經常會覺得措手不及,她自己臺詞沒順明白怎麼回事兒呢,就已經換下一場戲了。

你們以為我會說是社會浮躁,沒有給年輕演員特別好的環境?真的不是,名利場永遠都在那裡,它幾十年如一日,沒有變過。

當年李安拍《臥虎藏龍》屬意舒淇,但據說因為當時舒淇有其他行程,得去日本拍一個廣告,時間衝突,所以經紀人把需要長時間進組培訓的《臥虎藏龍》給拒掉了。

拿過戛納金棕櫚的張曼玉剛以港姐亞軍身份入行,初期拍了大量電視劇,轉戰大熒幕後也是看量不看質,光1988年一年就參演了12部戲,角色大多相似,都是沒什麼深度的,只是精緻漂亮的女孩兒。那個時候香港觀眾對她的評價也是除了美麗好像沒什麼值得一提的。

即使她後來認真挑劇本轉型,依舊有人質疑她演技不行,所以她93年拿金像獎的時候才會說,反正現在獎在我手裡,管你們怎麼說。

無論什麼時代,市場都不是完美的,影響最終結果的永遠都是“選擇”。

藝人低齡化

章子怡選擇接三年才能拍完的《一代宗師》,郭京飛選擇畢業去演了五年話劇,李易峰30歲的時候選擇轉型,歐陽娜娜16歲選擇了首部女一電視劇,郭敬明導演筒下的鹿小葵。

15歲,她從世界頂尖音樂學府柯蒂斯休學回國,選擇出道做藝人。更重要的一點是,大部分時間她放下了從5歲起每天苦練的大提琴,而是選擇去演戲。這也是後來很多觀眾不理解的地方,為什麼要演戲,為什麼不繼續學習大提琴,那麼小的年紀為什麼要進娛樂圈?

其實二十多年前,也有一個女孩兒16歲第一次演戲,她叫周迅。周迅1991年演《古墓荒齋》之前只拍過掛曆,當時好多角色找到她,都是因為導演看到了她的掛曆。

但她的父母非常擔心她,甚至給負責她拍攝掛曆的老師寫信,鄭重的表示雖然掛曆為周迅的藝術之路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讓她小小年紀初露頭角,可她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學生,首要任務還是學習,不希望她被新星桂冠迷惑。

所以周迅拍完《古墓荒齋》之後,沒有再接任何戲劇,而是回學校完成了學業,畢業之後確認了自己的理想是表演,才又來北京逐夢。

為什麼要回去完成學業?因為我們在年紀太小的時候,經常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對未來也沒有一個精準的判斷。歐陽娜娜跟我們說她現在做的是她喜歡的,可問題是,她不知道該如何對待這份“喜歡”,就憑著感覺往前走了,可前面等著她的是她沒想過的洪流。

現在十六七歲就出道的藝人很多,因為TFBOYS的成功和韓流的入侵,讓大家看到“小”明星的潛力,成功讓明星變得低齡化。年剛出道的土偶們最小的才16歲,最大的也不過21歲而已。可作為養成系“小”藝人的開端,TFBOYS沒想過自己能紅。

他們三個最初的時候只是想唱歌,有個歌手夢,父母覺得技多不壓身,當練習生就像上個興趣班。公司當時也是出於試試的心理,模仿日本傑尼斯養成體系試試看,也不知道在國內市場適不適用。

可誰也沒想到,爆紅來的這麼快。2013年8月出道,一年之後《青春修煉手冊》發佈,攻陷大大小小的音樂榜,TFBOYS一下子成為了一個國民組合,上了春晚。

可是三個小孩兒還沒做好準備,易烊千璽說自己上初中的時候,跟老師要了假條,飛奔著去交給門衛,特別開心的說自己要出去工作。那個時候就覺得這是一件挺特別挺有意思的事兒,可是很遺憾的是,上了高中之後,易烊千璽再也沒上過一天正常的學,他的時間被行程填滿。

當初只知道往前走,誰也不知道,紅意味著什麼。他們是收穫了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成功,但我們不能否認,他們也缺失了很多應該有的情感和經歷。王源媽媽在一個採訪中就說過,如果重頭再來一次,一定不會讓他走這條路。

而這對藝人本身有什麼影響呢,他們沒有像普通小孩兒一樣長大,從十幾歲開始就沒有生活,而演戲恰恰講究的是真聽真看真感受。

沒有領路人

其實以前也不是沒有“小”明星,李小璐17歲演《天浴》,章子怡19歲演《我的父親母親》,倆人起點都一樣的高,前者是直接拿了金馬影后,後者是影片拿了柏林銀熊。可後面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了,章子怡接著去拍了《臥虎藏龍》、《十面埋伏》、《藝伎回憶錄》直接走進了好萊塢。

你願意和她交換人生嗎?

而李小璐沒再拍電影,去拍了青春偶像劇《都是天使惹的禍》,因為她覺得老百姓不喜歡看電影,他們也不喜歡《天浴》那樣的片子,大家更愛看接地氣的連續劇。

你願意和她交換人生嗎?

這就是李小璐敢這麼說,要是章子怡,都不用張藝謀出場,她班主任常莉老師就得把她關中戲裡不讓出來。

當年周迅算是娛樂圈的異類,19歲就正式出道演戲了,同時代的演員多數都是科班出身,基本都是20歲以上學校才放他們出來演戲,並且有老師嚴格把關。

趙薇演小燕子的時候22歲,最開始她的角色是紫薇,但班主任崔新琴跟她說小燕子這個角色更適合你,去爭取一下,如何演紫薇的話我不給你批假,不放你出去演。

趙薇就去找了導演問自己能不能演小燕子,事實證明她的確把小燕子完成的很好,也成為了全劇中最亮眼的存在。

以前的學生會對老師有天然的崇拜和信任,在她對自己不確定時,會有一個更瞭解行業體系的人為他們引路。

秦海璐當時不想演《榴蓮飄飄》,覺得那個角色不夠體面,是個暗妓,但她老師常莉把她叫到辦公室說這個角色非常好,演員就是應該塑造角色,而不是在乎她是否體面,而且老師說她覺得秦海麗一定能把這個角色演好,秦海璐就去拍了。

後來的結果就是她憑著這部戲拿了金馬金像雙新人獎,還有一個金馬影后,成了他們中戲96班當時的獎項領頭羊。

現在沒有人能給年輕藝人建議,團隊和公司只負責給他們安排工作,做營銷傳播,可職業這條路到底怎麼走,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他們不知道,也沒有人能告訴他們,他們只能憑本能,去試,去碰,去摸索。

觀眾審美低齡化

與此同時,有一個巨大的bug出現,在“小”藝人不斷試錯摸索的過程中,他們可能無法收穫正確的答案反饋。他們有成千上萬的粉絲為他們刷著:你好棒,你墜棒,你進步了。

這些明星本來年紀就很小,但極有可能他們的粉絲年齡比他們更小。

飯圈的主要根據地在微博戰場,據2017年微博數據統計,42%的月活用戶為22歲以下女性,她們幾乎是飯圈的主要鉤成人員。還有15%的人在15歲以下,處於小學初中生階段。

你願意和她交換人生嗎?

在這兩個年齡段裡的青年,價值觀和世界觀也正在處於構成中,沒有特別理性明確的觀點判斷,反而經常是簡單粗暴的非黑即白,“我愛豆那麼好的人,沒有人可以說Ta不好”,他們的審美取向往往也是有唯一標準的“我愛豆演得是好的,對家演得是壞的”,沒有中立地帶。

這大概就是粉絲文化的最大弊端,他們非要讓世界至於一種聲音,就像是給人貼標籤一樣,把一個人的一個點無限放大,把人藏在標籤後面,用平面去看,好就是好,壞只能壞,沒有緩衝,沒有過渡。

95後的孤獨

但過早出道也不盡然是一件兒壞事兒。

2011年,19歲的周冬雨參加北電藝考,當時記者都帶著長槍短炮的去圍觀,那個時候已經出道有作品的明星再去參加藝考都是新鮮事兒,周冬雨也是很緊張,沒見過這樣的陣仗。

你願意和她交換人生嗎?

2017年,王俊凱未滿18去北電藝考,媒體記者全都堵在北電門口,粉絲前一天五點就開始在學校裡面等,當天線上全網直播,熱搜高掛,記者說自己拍了多年藝考,沒見過這麼大的陣仗,而王俊凱行走在人群中,習以為常,考完跳窗跑掉。

過早的成功,讓他們也過早的感受到了人群擁擠,名利是非。他們既不像小孩子,又不像大人,有一種沒人能理解的孤獨感。而這種孤獨感,對演員來說是一劑良藥,讓他們更容易觸碰到角色的內心。

我之前看過有關劉昊然的一篇文章,裡面說劉昊然大三的時候跟公司申請了15天的假期,和中戲的同學一起去日本的深山裡學能劇,在離開的前一晚,他和認識九年的死黨坐在外面聊天,劉昊然哭了。

他說“在與世隔絕的天地裡,我找回了自己的手,自己的腳……每個人都變成更純粹的自己。”,過了那晚,純碎的少年劉昊然留在了那個,他又要變成了那個備受矚目的演員“劉昊然”。

你願意和她交換人生嗎?

看到這裡肯定有人會說,矯情,娛樂圈那麼多人大家都是這麼活的,賺的多肯定要承受的多。恕我直言,我不太能接受這套邏輯,娛樂圈這幾年年輕藝人太多了,他們出道的時候經常十五六歲,可是大家卻總會遺忘這件事兒。

他們明明還是未成年,我們卻經常要求他們既要保持孩子的天真,又要像大人一樣處事周到得體。他們要學習好,還要適應成人世界的法則,完美消化成年人才會有的壓力。

其實我很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可以讓你擁有歐陽娜娜的年齡、她的容貌、她的天分、她的家庭環境,這些大家眼中會羨慕的一切,但要夜忍受娛樂圈的輿論和壓力,做一個把心事寫在手機備忘錄的女孩兒,你會什麼樣?

和歐陽娜娜交換人生,你換嗎?

你願意和她交換人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