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網絡要把你的朋友圈搬到汽車螢幕上

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早在2000多年前就定論:萬物處於流變之中。

人作為流變的傳遞者,往往在不自知之中見證了一個社交工具到另一個社交工具的遷移。

2004年2月,當扎克伯格躲在宿舍裡搗鼓出Facebook這個近似於學生專用的“校園社交工具”時,當時的比爾蓋茨恐怕對這個小孩子的玩意不屑一顧——畢竟微軟掌握著MSN,這個在PC端實現了近乎壟斷的統治。

然而,僅僅是8年之後,MSN就被Facebook、騰訊QQ、微信等社交軟件擊潰,並在一年後停止服務。

MSN的故事早已遠去,而今天究竟誰能挑戰微信的統治地位?米聊、來往、易信、支付寶,接連證明了在移動端挑戰微信只是痴心妄想。

互聯網產業無數案例證明,硬碰硬不會成功。新格局往往誕生於邊緣,令人驚歎的新一代產品就像竹子一樣,前四年在地下生根發芽,綿延數百平米,第五年才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的生長。

汽車將誕生新一代社交工具

阿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梁春曉在阿里研究院的一次討論上,提到了“邊緣革命”這個詞。在他看來,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創業和創新,也都是從邊緣地帶開始的。

我想,新舊社交工具之間的此消彼長,某種意義上看,也是“邊緣革命”的過程。

就像短信取代郵件、微信取代短信一樣,新勢力往往是從另一個戰場橫空出世,而不是原有的格局之中生長出來。新一代社交工具的誕生,可能就將從汽車開始。

這是由現有的法律法規、手機交互侷限性以及汽車的相對封閉性決定的。

由於交通法規、人的注意力有限,現有的駕駛場景和手機場景本質上是無法兼容的。傳統的社交方式很可能無法幫助人們在車內更安全地處理即時信息和互動。很多人在開車時往往會陷入兩難境地——微信消息到底是看還是不看?

汽車本身是一個封閉的空間,它相對隔離了人和手機的距離。在開車時,由於注意力有限,手機上傳統的點觸操作往往是被語音交互所取代了,但是目前主流社交產品並沒有提供好用的語音交互方式,更別談讓社交工具上車。

汽車在未來3-5年後,會繼手機成為新一代智能出行終端。手機有手機的交互方式,汽車有汽車的交互方式。現有汽車智能網聯繫統為了滿足用戶需求可以下載APP的交互行為也並不符合汽車的應用場景。

就像是電腦上最早誕生的是郵件、email這些通信方式,手機上誕生短信、微信這些通信方式一樣,汽車上也會誕生另一種形態的社交工具,我不敢說汽車上的社交工具會取代微信,但可以預測的事,這種工具會和微信、電話、郵件這些方式並存,成為另一種形態的補充。

車載社交將是何種產品形態

車載社交是何種產品形態?馬化騰以及微信團隊恐怕早就在思考這個問題了。

今年5月27號,馬化騰在廣州舉辦的“騰訊雲+峰會”提到,“車載微信正在研發中,沒有界面純語音”。騰訊此舉表明了車載社交工具的存在必要。

事實上,車載社交工具有很多難點:一方面要讓用戶用的爽,另一方面又不能因為太爽而影響駕駛。

馬化騰在當時的公開講話中就談到,“現在一些車企的車聯網中搭載的微信都是不正規的,沒有得到微信的授權。騰訊不希望用戶在開車時看屏幕看微信,那樣可能會帶來安全隱患。”

目前所有人都看到了車載社交的藍海,但是卻都非常謹慎,幾乎鮮有廠商有大動作,甚至騰訊自己都沒有太大的動作,原因很簡單:

1、大多數廠商都沒有思考好汽車上到底該以何種形式進行社交交互;

2、車載社交工具要基於操作系統或平臺來實現,而現階段在汽車上還沒有一款成熟的跨平臺的解決方案;

3、社交產品這個市場,微信是所有人都沒辦法繞過的一座大山,過去已經有很多挑戰微信的失敗案例,在汽車上做社交可謂是九死一生。

雖然九死一生,但依舊還是有人希望來試一試。在車載微信還沒有真正落地時,騰訊的老對頭阿里還是搶先了一步。

阿里和上汽共同注資成立的斑馬網絡在互聯網汽車整體解決方案斑馬智行更新後,推出了CarChat車友圈功能,它在通過自己的方式探索汽車智能網聯生態下的新社交。

位置共享及對講功能這些功能必不可少,都是常規操作。有意思的事,CarChat在線車友圈上線,朋友間組成車隊後,不僅可以實時看到對方車輛位置,還能拉群聊天對話。

這個功能其實滿足了用戶在汽車上的即時通信和位置報點功能——我說一個場景很多人就明白了,一群朋友開三四輛車出行時,往往容易有人跟丟,微信、電話手忙腳亂,很多問題溝通起來並不方便,但是CarChat做出這些基礎通信功能後,可以最大程度提升溝通效率。可以說,這個功能就像是微信誕生初期的“按住說話”,是一個殺手鐧級別的痛點功能。

事實上,在今年世界盃小組賽期間,互聯網汽車用戶通過斑馬智行,新創建車隊3212個,有12433位車友活躍在這些線上車隊中。用戶還能通過“搶麥”功能與其他車友聊天,平均每天發起5000次以上車車對話。

CarChat已經帶來了潛滋暗長的變化,而且要知道如果在汽車這個新平臺上搶佔先機,很可能會隨著智能網聯汽車銷量的增加,迅速實現野火蔓延般的產品擴散速度。

當然,CarChat從目前透露的情況來看還比較初級,未來更成熟的車載社交可能是這樣的:

1、即時通訊,可以通過語音交互的方式拉群對講,做過出租車的朋友都看過司機師傅和其他師傅分享地址的場景,他們還需要按微信的錄音發送按鈕,但以後可能是群內即時對講——比如說開車時直接下指令把XX和XX拉入群聊,然後開始無需按下發送按鈕的對講。

2、社交分享,可以曬自己的出行照片,或者分享車內正在播放的音樂,在停車時進行社交遊戲,這些照片可以在車載屏幕上出現,閒暇時可以刷一刷汽車上的朋友圈。

3、社交點評,甚至可以打通其他生活服務應用,結合LBS定位,告訴哪家店到底好不好吃、哪家旅遊地點好不好玩,延展出汽車上的“社交點評”。如果能形成成熟的賬號體系的話,你甚至可以在地圖上“標點”——比如說在三元橋標註哪些餐廳好吃,別人在三元橋出沒時,可以看到你的推薦。

某種意義上說,未來汽車上出現的新一代社交工具,它將是基於LBS定位的一個即時通訊工具+生活分享工具。就像我在《真實世界的“入口”將是LBS?》說到的一樣——未來互聯網時代的“空間”會轉移到“地圖”這個真實地理空間的縮影之上。“地圖”作為空間的縮影,可能會時是互聯網世界的新權杖。

汽車恰恰是承載地圖的最佳工具,特別是百度、阿里、騰訊都在研究高精度地圖,汽車上的高精度地圖會帶來很多更具有現象力的變化——把人、物、位置、信息合理地重構起來,形成真實世界的入口,新一代社交工具,可能也將誕生在這種架構之上。

阿里社交夢要在汽車上實現

過去幾年,阿里在來往、支付寶上的社交嘗試並不成功,但是在汽車上的嘗試是有機會的。

人、物、位置、信息可以通過汽車展開重構,作為阿里和上汽共同投資成立的斑馬網絡,它承載了阿里和上汽對未來出行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想象。

所幸的是,阿里的生態夠大,生活、地圖、支付,這些覆蓋服務的功能早已經具備,當這些周邊服務配合汽車+社交出現的時候,可能會讓用戶的體驗足夠平滑、自然。

以後你開著車看著地圖,可以邊和同事、家人聊天,邊在地圖上找到附近哪家店好吃,吃完之後甚至可以在地圖上標記自己對這家店的評價,讓更多人看到。

搭載了AliOS操作系統的斑馬智行,正在讓汽車成為新的智能移動終端。繼智能手機之後,斑馬可能要通過CarChat車車對講功能,讓阿里的社交夢在汽車上實現。

不過,我還是要強調的,車載社交工具,至少從目前來看,它是無法取代微信的。微信目前統治地位必須要承認。

Facebook等社交軟件用了8年才幹掉MSN,我們對新生的CarChat真的不能要求太多,作為新生事物,它在未來可能還會遭遇種種變化,仍需逐漸完善。

但是,車載社交工具如果真的誕生了,它是有機會在機緣巧合中逐漸做大的。某種意義上甚至會衝擊到微信目前的壟斷地位,在社交版圖上撕開一道口子。

過去不同車主之間幾乎是鮮有社交的,車主社交某種意義上也是熟人圈子的社交。但是CarChat的存在,改變了原來的車主之間的社交屬性,打通了車主社交的傳統屬性,彌補了從線下車友會向線上車內社交場景的連貫體驗。

CarChat現在來看,它是個進退有據的產品——最不濟它會是一個車主們進行社交的社區,運氣好,則是會成為挑戰微信的新場景社交巨頭。

車載社交工具甚至會反過來,從汽車走向手機,成為新一代社交產品。正如微信一開始誕生在手機上,但是最後還是會拓展到PC上,逐漸取代QQ等產品成為很多人的辦公工具一樣。

至於能不能成?我很喜歡一句話——what will be will be,世事不可強求,萬物都有機緣,我們不如把問題交給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