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建立以前,没有科举制度,皇帝是怎么选拔人才的?

科举制度是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从隋朝开始设立科举制度,到现在的高考,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一直延续了1400多年,可见其重要性。那么隋朝建立以前,没有科举制度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皇帝们是如何为国家选拔优秀的人才的呢?

隋朝建立以前,没有科举制度,皇帝是怎么选拔人才的?

第一种选拔人才途径:世卿世禄制。卿是指古代社会的高官,大概是类似于现在的部长级别的,禄是指俸禄,待遇。简单来说就是父亲是部长,那么父亲死后儿子继承父亲的部长职务(关于让哪个儿子继承,没有明确记载)。除了部长级别的,还有其他一些职务较低的官员,也可以世袭。说白了有点类似于清朝铁帽子王的世袭罔替制度。这样的结果是当官的后人一直当官,穷人的后人一直是穷人。

隋朝建立以前,没有科举制度,皇帝是怎么选拔人才的?

第二种选拔人才途径:军功爵制。主要流行于先秦、战国时期。功劳越大,爵位越高。无论是将军还是小兵还是平民,只要战场上杀敌越多,获得的爵位(官职)就越高,例如一个小兵杀了一个敌人,可以做县令,杀10个敌人就可以做知府。还有一点是奖励父亲的同时,儿子也可以被授予官职。

隋朝建立以前,没有科举制度,皇帝是怎么选拔人才的?

第三种选拔人才途径:察举制。从字面上看,就是观察推举人才,该制度成型于汉武帝时期。察举制的全称是征辟察举制。征辟察举制分为3种方式,征、辟、察举。征是指当朝天子听说某个地方某个人很有才,然后封这个人官职;辟则是指丞相、太守等高官听说某个人很有才,然后直接上报给管人事的,封你当官;而察举则是地方官员在自己辖区,发现一些比较不错的人才,然后通过类似于考试的方式,再上报给人事,通过考核后,方可上任。说白了,征辟和察举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不用考核,直接做官,而后者需要考核。

隋朝建立以前,没有科举制度,皇帝是怎么选拔人才的?

察举的考核主要就是孝廉,举孝廉,推举孝顺廉洁的人。这样选拔出基本上属于道德标准,并不是人才标准。也就是说孝顺廉洁的人就可以做官,如果十里相亲说某个人非常的孝顺,可以几十年如一日的孝敬自己的父亲母亲,这样的人可以做官。蜀汉、西晋文学家李密的《陈情表》这样记载: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就是因为太孝顺才通过察举走入仕途的。

隋朝建立以前,没有科举制度,皇帝是怎么选拔人才的?

除了以上几种选拔人才方式,其实还有很多种,但是总体说来主观性太强,缺乏公平性,不像科举制度有一个完整的标准。幸亏隋朝时期发明了科举制度,才使得历代人才选拔进入了比较公正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