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是一场终生的修行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更好的普通人(来自豆瓣)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493853/古往今来,养育孩子一直是人类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古文观止》中有一篇文章《触龙说赵太后》,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当时是赵威后执政,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打不过只得向齐国求救,齐国同意出兵,但提了个要求,让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做人质当然有一定危险,赵威后宠爱幼子,舍不得他去。这时老臣触龙来劝说赵威后,铺垫之类的话不多说,最核心的内容是就算坐在尊贵的位置上的人,如果没有贡献和功劳光享受好处,往近了说,可能自身难保,往远了说,可能子孙都保不住。赵威后爱长安君,母亲爱孩子,与其现在给封地给财物,不如考虑长远给机会让他建立功业,使长安君有资格在赵国立足。赵威后听后同意了长安君去做人质。一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流传至今。为孩子的终身成长深谋远虑的观点值得所有父母学习,而我手头的这本书《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所传达的育儿理念正是这一点。书中梳理了75条育儿指南,想要帮助父母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和情绪发展能力,而这是除了身体之外决定一个个体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因素。

做父母是一场终生的修行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的作者是艾丽卡·雷斯切尔,她是芝加哥大学心理/人类发展系博士,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毕业生。她曾经是麦肯锡的一名咨询顾问,是“幸福健康宝贝”顾问委员会委员,她在加州大学、哈比托特儿童博物馆等学校和机构创办了广受欢迎的父母教育研讨班,还撰写了大量关于孩子和家庭教育的文章,发表在众多知名杂志上。当然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把在研讨班和私人实践中所传授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汇编起来写出了这本书。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是一本手册式的育儿指导书,涵盖了大多数带孩子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书中的内容围绕着“优质父母的含义”、“优质父母的方法”、“优质父母的理念”三部分内容展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优质父母是什么模样。

一、 优质父母的含义

优质父母首先是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所有的父母大概都有这样的心理,对于孩子来说,世界上找不到比我更爱他的人,但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份爱意味着什么。真正的爱意味着接纳孩子的本来面目,不因为孩子的语言、行动而改变,是无条件的爱。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是一致的。

与之对应的当然就是“有条件的爱”,因为孩子的可爱容颜、乖巧性格、行为举止而爱孩子,一旦孩子没有达到标准,这份爱就会降温甚至消失。大方的父母面对独占欲强烈的孩子,积极的父母面对悲观消极的孩子,时间观念强的父母面对拖拉的孩子,当这些情况总是发生,谁敢说自己没说过“你再这样我就不爱你了”类似的话呢。

优质父母是愿意学习、愿意改变的父母。他们懂得教育是一项技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提升的。他们的心态是开放的,懂得初为父母没有经验时去找专家。当然会翻开这本书认真研读的人都是有这一特质的。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如果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想要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优质父母是能理解孩子的不一样的父母。从生理上说,孩子的大脑仍在发育中,从心理上说,孩子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出生,他们总是在探索。理解孩子的不一样,对孩子做无罪推定,带着同理心去解读孩子的情绪,优质父母对孩子有更强的包容心。

优质父母是能照顾好自己的父母。照顾好自己并不是简单的五个字,当你成为父母后,你就会发现你的角色变得非常丰富,你是儿子/女儿,爸爸/妈妈,领导/下属,当你试图处理各种关系,你会发现你把“照顾自己”这件事排在了最后。

张爱玲说“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所有升级为父母的人都能感受到同样的这份沉重的压力。

但你必须懂得,照顾好自己才能让你更好地照顾孩子、照顾所有需要你照顾的人。

二、 优质父母的方法

合理的语言:语言是沟通的重要工具。想成为优质父母要特别关注自己的言语和说话方式,尤其是不要毒舌伤人。有时候言语造成的伤害比肉体伤害更严重。就像有的人小时候顽皮被爸妈打的经历早就可以笑谈,但被讽刺没出息,比不上邻居家的孩子,却成为心里永远的伤疤。

坚定的行动:行动有时是比语言更有力的工具。说到要做到,这不仅仅是对孩子的要求,更是对父母的要求,如果做父母的都做不到,对孩子又能有什么说服力呢。父母先行动起来作为表率才能带动孩子,优质的父母培养优质的孩子。

恰当的奖励:奖励主要有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精神上的奖励以表扬为主要形式,优质父母会着重强调过程中的努力,鼓励孩子学习和坚持。与这个原则相悖的常见话语是夸孩子“你真聪明”,这是我也经常犯的错,这类夸奖会让孩子以为他很聪明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就能成功。而物质上的奖励更是需要慎重选择。很常见的情况是因为孩子帮忙倒垃圾整理衣物等家务而奖励给他棒棒糖,当下次没有奖励时他可能就不愿意做了,而分担家务本来就是他应该做的。

很多家长在这方面都有误区,最后却发现孩子得到了奖励后不懂感恩,殊不知是自己给了孩子错误的暗示。它让孩子认为自己付出努力去赢得父母的奖励,这是他应得的。用奖励去引导行动是一时的。它让人把当下的物质奖励作为行动的目标,没有奖励就没有了动力。有个朋友的孩子就是这样,上个学期在“出国旅游”的巨大奖励下拿到了好成绩,到了这学期,没有得到家长更大的奖励许诺,就完全丧失了学习的热情。

适度的惩罚:每个孩子都有犯错的时候,优质父母会适度处罚。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认为处罚具有四个特点:

1、 有意义:用对孩子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来处罚孩子;

2、 相关性:与孩子犯错的具体情景相关,不要出现莫名其妙的处罚;

3、 匹配性:处罚的力度和犯错的程度相匹配;

4、 可行性:处罚是可操作并且是及时的。

当然,并不是孩子的每次错误都达到需要处罚的程度,过程中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给出了更多的建议。

三、优质父母的理念

优质父母懂得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带孩子的每天都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但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我们要牢记“不能为了短期的解决方案而牺牲长期的目标”。训练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服、整理物品很难,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教导、提醒、催促,远不如自己替孩子做了那么简单,立马就解决了问题,但这对于孩子的长期成长不利。

有一种短视的父母,在孩子8岁时没教会他系鞋带,20岁孩子学会了,但20岁明明是该步入职场的年纪,孩子却只学会了系鞋带,这样的情况让人唏嘘。

让孩子幸福是真正的长期目标。优质父母培养孩子幸福的习惯。幸福由快乐、参与、意义三个维度组织。是的,满足欲望和喜好得到的快乐只是一小部分,参与到一项有意义的行动中去,沉浸其中,做能他人带去影响创造更大的善的事。让孩子走上通往幸福的路,是优质父母的终极目标。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是一本引发人思考的书,它适合所有想要成为父母和已经成为父母的人看,它指明我们对孩子的终极期望,它帮助深陷育儿泥淖中的父母理清思绪。做父母是一场终生的修行,只有掌握心法,才能拨开云雾,才能在挫折、沮丧下坚守,才能拍着胸脯说一句,我无愧于父母这个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