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電商第一股,華爾街看中優信啥了?

6月27日對於一般人而言可能只是很普通的一天,但對於戴琨,這個80後青年,優信二手車創始人,卻是意義重大。北京時間6月27日晚21點30分,創業七年的戴琨站在納斯達克敲鐘了,標誌著優信集團成功上市,股票代碼為"UXIN",發行價9美元,市值27.61億美元。懷揣著13年創業夢想的戴琨從此步入了新的起點。

二手車電商第一股,華爾街看中優信啥了?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會是優信,要知道在過去的三年裡,二手車市場上除了優信,還有瓜子二手車和人人車,這三家企業都在為爭奪行業第一而燒了很多很多的錢。而且優信的招股書並不太漂亮,重新翻看優信於美國時間5月29日向SEC提交的IPO申請書可以發現,其2017年實現總營收19.5億元,但淨虧損高達27.4億元。

但是,優信的確有自己的"拿手東西"。首先優信有一組"行業第一"的數據。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字,2017年,優信整個平臺的GMV(成交額)達434億元人民幣,同比2016年增長66.9%;成交量達634317輛,同比增67.9%。旗下平臺二手車成交量634317輛,與2016年的377777輛相比增長67.9%。2018年第一季度這一數據為165003輛,與去年同期的102098輛相比增長61.6%。這組數據在一個維度上說明了優信的行業實力。

另外艾瑞數據顯示,中國的二手車交易規模在未來5年仍能達到年複合19%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22年將增長到2960萬輛;二手車消費信貸預計將從2017年的720億元人民幣,增至2022年的4730億元,年均增長將達45.6%。對比國外市場,2017年美國每千人汽車保有量為845輛,我國僅為133輛。華爾街大佬們肯定是看中了中國二手車市場的潛力才會如此心甘情願地為這家企業背書。

金融市場藍海眾多,汽車金融就是其中一個。優信的汽車消費貸是戴琨較早就開始重視的業務範疇。去年,優信推出了"一成購車",把車作為消費貸的入口加大了業務量。這個市場不容小覷,到2020年,我國汽車金融滲透率將達50%,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

優信上市,戴琨其實並不輕鬆。何時賺錢便是其中挑戰之一。

二手車電商第一股,華爾街看中優信啥了?

巨大的營銷費用和持續誇大的虧損是上市公司逃不開的數據。要想在資本市場獲得認同,賺錢是必須的。優信需要給這個時間畫一個期限。

從優信公佈的招股書看,其2017年總營收約為19.51億元,同比增長136.7%,淨虧損約27.48億元。與2016年淨虧損13.93億元相比,虧損幅度再次擴大。

在總營收中大致由三部分組成:優信二手車11.7億元、優信拍5.19億元及2.57億元其他收入。可以看出在交易中,相當一部分收入來自於二手車金融業務。汽車交易平臺轉戰金融業務謀求盈利在最近兩年似乎成了慣例。大搜車和易鑫先行,主打金融產品包裝成的"首付一成"購車方案;隨後,車好多集團與優信先後也先後發佈了各自的融資租賃業務。車置寶和天天拍車在6月同時公佈了新一輪融資,在融資後的計劃上也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優化供應鏈金融體系。

除了跟上行業內的大潮流,優信的二手車B2B、B2C業務模型在提高交易效率方面得到了市場上的廣泛認可,相比之下,C2C二手電商更加難以為繼。

如今,競爭場面的殘酷不減當年,雪上加霜的是,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或許,在投資人與盈利的壓力下,未來的幾年中,市面上留存的二手車互聯網平臺將加快上市抑或整合的腳步。

二手車電商第一股,華爾街看中優信啥了?

二手車看似融資火熱,鋪天蓋地的廣告顯得財大氣粗,但仍然掩蓋不了缺錢的事實。而且很可能,目前平臺經手的交易量越大,虧損越嚴重。對此,資本的態度逐漸變冷,二手車行業的融資也越來越難拿。

二手車電商第一股,華爾街看中優信啥了?

優信對此心知肚明,在招股書中其坦誠表示:"集團將持續擴大投資及業務運營方面的資金投入,目前暫沒有盈利或產生正現金流的打算,甚至將繼續承受重大損失。

正如戴琨所說的那樣,"上市對於公司發展來說,既是一個里程碑,同時也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們將始終不忘初心,繼續履行使命,讓消費者擁有好車變得更簡單。"

二手車電商第一股,華爾街看中優信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