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新能源288.5億元「借殼」前鋒獲批,最快6月份完成上市

北汽新能源288.5億元“借殼”前鋒獲批,最快6月份完成上市

北汽新能源借殼SST前鋒上市,再進一步。6月1日晚間,SST前鋒公告稱,向北汽集團等發行股份購買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新能源)100%股權一事獲得證監會核准批文。

這意味著,北汽新能源借殼上市事宜已完成監管部門的審核,即將進入到最後的資產交割階段,北汽新能源或很快成為國內首家純電動上市車企。不過,目前新能源補貼出現退坡,如何應對將成為北汽新能源上市後面臨的一大難題。

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

根據證監會已核准的方案,SST前鋒將向北汽集團置出公司全部資產及負債,併發行股份購買北汽新能源100%股權,以及募集配套資金20億元。其中,北汽新能以288.5億元注入SST前鋒,SST前鋒全部資產和負債作價1.87億元置出。抵消後的286.69億元,由SST前鋒按發行價37.66元/股,向北汽集團等35名交易對方非公開發行7.61億股。

不過,SST前鋒尚未完成股改。而本次資產重組實際也是SST前鋒股改的一部分。今年2月份,公司股東大會通過了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全體非流通股股東向全體流通股股東以每10股流通股獲送5股的方式支付股改對價。

SST前鋒重大資產重組獲證監會核准,也是股改繼續推進的前提條件。SST前鋒此前也公告稱,獲證監會批文後,將及時實施股改後續工作。

“快的話在6月份,慢的話在7月份也會完成。”對於北京新能源何時能完成上市,5月31日,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對媒體表示。北汽新能源品牌部相關人士也向記者確認了該信息。

目前,北京汽車和福田汽車都實現上市,北汽新能源上市成功後,北汽集團旗下主要整車製造企業多數實現上市。徐和誼還透露,未來北汽整車業務板塊A股和H股都要打通,實現全面的資本化和證券化。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末,北汽集團正式提出全面新能源化戰略,到2025年在全國停止銷售傳統的燃油車。而在全面新能源化戰略下,未來北汽集團旗下北京汽車和昌河汽車也將推出電動汽車產品,或將與北汽新能源構成同業競爭。這是北汽集團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低端車型貢獻大部分銷量

作為國內首家獲得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北汽新能源目前在國內純電動車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2016年和2017年,北汽新能源分別銷售純電動車5.22萬輛和10.32萬輛,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20.63%和22.99%,成為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2018年新能源汽車目標銷量為15萬輛。”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曾對外稱

不過,北汽新能源低端車型貢獻了大部分銷量。2017年1~10月,公司EC系列純電動轎車共銷售4.464萬輛,同期公司銷售的電動車數量為6.227萬輛,這意味著EC系列純電動轎車貢獻了公司逾七成的銷售量。

EC系列純電動轎車價格便宜,2017年1~10月期間,平均每輛補貼後的售價只有4.11萬元。EC系列屬於A00級純電動汽車。

此外,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10月,北汽新能源的營收分別為34.71億元、93.72億元和73.77億元;同期,淨利潤為負1.84億元、1.08億元和3924.40萬元。不過,政府補助對公司扭虧為盈幫助不少。同期,公司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5796.28萬元、1.48億元和2475.25萬元。

而隨著今年補貼大幅退坡,新能源車企面對的競爭正日趨激烈。今年4月底,國內新能源重要車企比亞迪披露的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收為247.38億元,同比增長18%,淨利潤為1.02億元,同比下滑83%;扣非後淨利潤為虧損3.29億元。對於扣非後淨利潤為負,比亞迪解釋稱,主要受補貼退坡影響,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所致。

那麼,北汽新能源如何應對補貼退坡?鄭剛對外稱,只有營造更好的消費環境,推進全生命週期的綜合成本管控,才能避免出現斷崖式滑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