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財報出爐,北汽、吉利、長城爆增,比亞迪淨利暴跌7成!

日,多家上市車企公佈了2018年上半年財報。在汽車行業整體微增長下,車企行業分化在進一步加劇。

從國內16家上市車企公佈的財報來看,9家車企淨利潤實現了正增長,北汽最高漲幅59.4%,吉利、長城、眾泰增長超過50%。


上半年財報出爐,北汽、吉利、長城爆增,比亞迪淨利暴跌7成!


而7家企業陷入了淨利潤大幅下滑的窘境,多家車企下滑幅度超過50%,比亞迪淨利潤暴跌72.19%,福田汽車、海馬汽車更是創下了淨利潤同比降幅超10倍的驚人數字。

影響企業利潤的因素主要有:產品的價格;產品的單位變動成本;產品的銷售量;產品的固定成本。

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動都會引起企業利潤的變動,甚至會使一個企業由盈變虧,也會使一個企業扭虧為盈。


上半年財報出爐,北汽、吉利、長城爆增,比亞迪淨利暴跌7成!


淨利潤保持增長的車企大多數旗下的產品線完善,佈局均衡,且SUV、轎車以及其他細分市場均穩健發展。

自主車企業績的增長,首先建立在銷量提升的基礎上。另外,自主品牌積極實施品牌向上戰略,用提升品牌力和產品力的方式不斷向上突破自主品牌價格的天花板,單車利潤也隨之提升。

而淨利潤下滑的企業問題主要集中在“過度依賴SUV產品”以及“補貼退坡”方面。

海馬汽車、江淮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等曾經憑藉旗下SUV車型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然而,現在銷量及淨利潤仍保持正增長的只有長城汽車一家。

長城汽車主要歸功於公司優化了產品結構及WEY品牌產品銷售佔比有所提升,使得整體產品盈利能力增強。


上半年財報出爐,北汽、吉利、長城爆增,比亞迪淨利暴跌7成!


但海馬汽車和江淮汽車,由於技術儲備不足以及後續乏力,幾乎退至邊緣地帶。

海馬汽車的產品老化、產品線單一是導致海馬汽車衰敗的核心。在技術上也沒有足夠的儲備可使用;在車型上,除獲得轎車的許可證之外,並沒有技術支持;在外形和設計以及曾經值得炫耀的動力總成上,也沒有取得突破的進展。

隨著自主品牌在銷量、品牌價值上的差距愈發明顯,突破難度也將越來越大。

SUV的紅利不會一直持續下去。自主和合資SUV已經進入正面碰撞。競爭之下,SUV的利潤率將受到擠壓。

SUV躺著掙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不少車企仍陷在這一漩渦中無法自拔。

比較另類的是,明星車企比亞迪,營業收入高歌猛進的背後,淨利潤卻出現大幅下滑。其營業收入接近同量級的吉利汽車以及長城汽車。盈利能力可謂是遠不及對手。


上半年財報出爐,北汽、吉利、長城爆增,比亞迪淨利暴跌7成!


數據顯示:1-6月比亞迪汽車總銷量為22.45萬輛,其中比亞迪的新能源乘用車表現依然搶眼,1-6月銷量為7.5萬輛,同比增長121%。

然而,高增長並未帶來高增收,比亞迪高達541.57億元,同比增長超20%的營業收入,僅實現了4.79億元的淨利潤,且同比下滑72.19%。

比亞迪方面表示,由於上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統一按照原補貼政策對應標準的0.7倍執行,給企業的短期盈利帶來較大沖擊。

事實上,補貼退坡的現象汽車行業均在經歷。但比亞迪風光的背後,暴露出來的危機則尤為典型。


上半年財報出爐,北汽、吉利、長城爆增,比亞迪淨利暴跌7成!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我國汽車的價格一直高於國際車價1到數倍。

中國市場是世界汽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各大汽車廠商的兵家必爭之地。

隨著越來越多的汽車品牌湧入中國市場,和許多不甘示弱的“新品牌”嶄露頭角,中國市場變得更加擁擠。競爭變得激烈和尖銳得多。


上半年財報出爐,北汽、吉利、長城爆增,比亞迪淨利暴跌7成!


這一點,不論是老牌車企還是新興的互聯網造車企業想必都深有感觸。蔚來汽車CEO李斌也表示:“汽車新品中國已經是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汽車市場,汽車行業的競爭已經是全球性的。”

再說幾句

今年行業的市場預期比較差,所以不排除車企主動降價,加大推銷力度,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市場更加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主要的問題不是利潤的下滑,而是行業分化在加劇。

以前是所有車企利潤率都增長,現在是有的車企利潤率增長百分之三十,有的車企利潤率下降百分之六十,這就是分化。

分化到最後,好的越好,差的可能就會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