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神分善恶,人顾生死

我不是药神,我不是你们的救世主。我是个卖印度神油的小市民,我是个非法销售违禁药品的罪犯。


还有,我是人!不生病的你也是,生病的你也是,我们都是……

——序


和许多网友想的一样,我原本以为《我不是药神》单单是和《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一样的影片,剧情架构也偏向《幸德勒的名单》。但是我发现我错了。

说回电影,其实作为商业电影,他并没有没有什么精彩的摄影技巧的应用,没有什么特别花哨的剧情转折。相比于其他,更注重于的是那份最广泛,最真实的无奈。这份没有什么花哨的的剧情,表现的是国人对于医药问题来自本能的忧虑与恐惧,呈现着那群在病魔的阴影里艰难求生者的无声的嘶吼。

也许是我泪点比较低吧,一部电影,来回哭了三遍。(内有剧透,慎入)

蝼蚁尚且贪生,人又何尝不是

领导…我…我就是想求求你,别追查印度药了,行吗?我病了三年,四万块钱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你们非说他是假药。那药假不假我们能不知道吗,那药才卖500块钱一瓶,药贩子根本没有赚钱。谁家能不遇见一个病人,你就能保证这一辈子不生病吗。

————《我不是药神》

这是《药神》里第一个让我泪腺崩溃地方,吃着违禁药物的老阿婆握着缉查警察的这一幕,就是最真实的生活。没有田园牧歌,没有真主降世。穷就是穷,穷就是你吃不起药。有药你就能活,吃不起药你就等死。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我不是药神》——神分善恶,人顾生死

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真药吃了不违法,不违法的你是善,但是你吃不起。吃不起你就只能等死:违禁药吃了违法,违法的你是恶,但是你吃得起。吃得起你就有个盼头……审判你善恶的是神,决定你死活的是人。在人面前,善恶与生死根本不是同等层面的问题,这根本不是选择题:活着!活着!我要活着!

《药神》展现的是基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那份真实感,并不是人人都会有接触绝症患者的经历,但是你没办法保障你这一辈子不生个病;不是所有人都经历过因为医药费弄得倾家荡产的故事,但是我们或多或少的思考过,自己未来是不是会因为疾病拖累家人。

这份对于生的嘶吼,对于生的渴求,是我们所有人对于疾病,对于医疗的已经处于本能的担忧。

绝症不可怕,可怕的是绝望

在此,特别感谢那些带着口罩,甚至从头到尾一句台词都没有的“白血病”患者们。

小黄毛的笑,王传君的哭,思慧酒吧里的起哄,神父的阿门。这是主角团们给我映象最深的一些片段。

领班跳舞的时候,思慧起哄的声音最大,喊脱裤子的时候,甚至有了恶狠狠的发泄报复意味,当程勇看向她时,思慧的眼睛里含着满满的眼泪。她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可生活就是这样,第一次你跳一支舞,后来你脱一件衣服,再后来你能主动摆一床情趣睡衣,不跳也得跳。再再后来即便已经找到了程勇作为“靠山”,被领班一叫就走却已经变成了本能。思慧是为了女儿没得选,我女儿得活,哪怕我没得选……

《我不是药神》——神分善恶,人顾生死

吕受益请程勇到家做客时,弟妹将吕受益的酒杯斟满,本以为是倒给吕受益。但是明显不能喝酒的她,却在两个大男人惊讶的目光中,将将近二两的白酒一饮而尽,只为了敬程勇,因为程勇给了吕受益活的可能,活着就要感恩。哪怕到后来决定做那个成功率极低的强行移植,弟妹依旧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不为别的,因为那是最后的希望。直到最后吕受益依旧去世,弟妹依旧没有哭嚎,只是心如死灰。我心已朽,大悲不鸣,最是悲情。

《我不是药神》——神分善恶,人顾生死

至于那个话最少,立flag最多的小黄毛,真的,他是最温柔的小野狗。他默不作声的抢药发给穷人,默不作声地暴揍那个卖假药的张长林。眼神凶横的他温柔过两次,第一次是程勇给了他工钱给了他药,第二次是金盆洗手的程勇决定为了他们再冒险一次。他是程勇的小忠犬,话不多,但是看到希望他就会不顾一切的扑过去,他不管什么善恶,他只知道,谁敢把他的希望扑灭,他就和他拼命!

杀死人的大都不是绝症,而是绝望。无论是主角团的情绪变化,还是那些数次摘下又戴上的口罩,那些几次燃灭过希望之火的病患的双眼。没有过分的哭喊嘶吼,没有炫技式的桥段。这几乎绝望的死寂下,是颇为现实的压抑感。

人有阴暗无力的一面,社会也是

《我不是药神》——神分善恶,人顾生死

其实整个故事反应的是一系列颇为“电车问题”的无解问题。

虽然电影里,处于剧情需要。作为反派的是那个正统专业的药厂研发这一种药花了63亿人民币,400多名研究员,五六年的时间,如果不定高价,药厂就会倒闭,药厂倒闭就会降低整个行业研发特种药的积极性,这样又会出现更多的无药之症……

至于那个走私的程勇虽然救了人,但是他一开始的目的很明白:我不是救世主,我只是为了挣钱。哪怕后来自我救赎,可是走私也是明明确确的违法,我对于法庭的合理宣判很是满意。

《我不是药神》——神分善恶,人顾生死

那个不让曹睿追究的老阿婆,真的知道药有没有用?那药里的杂质含量是否超标真的有人可以保证?它到底有没有副作用?她真的知道吗?

故事并没有在白血病患者为受刑的程勇送行而结束,而是诉说着,三年后只有曹睿接他回家,甚至三年里,程勇连最关心的格列宁纳入医保的消息都不知道。真的有人探望他吗?那些把他封为药神的病人,病人家属还记得他吗?

《我不是药神》——神分善恶,人顾生死

甚至是看过电影后的你,三年后,还会记得这群苦苦挣扎的病人吗?

这是我们所有人颇为无力的一面,这也是这个社会颇为无力的一面。进步伴随着牺牲,在牺牲中进步的生活里,自然满是无力的哀歌。

最后很多人纠结于程勇的判决,觉得判刑过多或者过少。其实,最后故事强调的是法大于情,还是情法合理,这点真的不值得讨论。这是个无关于对错,关乎于生死的问题。它想说的是:你看这世界就是这么操蛋,但是你为了活下去必须改变它,并且相信它会越来越不那么操蛋。

我们也许只能想法庭上的程勇那样,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尽己所能

(感谢观看,喜欢就关注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吧)想要了解更多资讯 欢迎关注 大众传播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