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哲學中有辯證法與形上學這對概念,但中國古代哲學中並沒有這對概念,爲什麼?

安大峰1


您的問題非常到位。

在中國的古代哲學中,不是沒有辯證法與形而上學這些哲學內容。

中華民族的東方文化理念起步比較高。最基本的基調是定位在“哲理”理念而不是“哲學”方法論。東方文化的“哲理”理念包含:哲學方面所有的觀念。如:辯證法,形而上學,相對論,機械唯物論,唯心論,矛盾論……等等。

這些哲學的方法論的體現,在東方文化很多的經典著作中全盤反應。如:道德經,黃帝內經,周易,中醫基礎理論……很多很多。

所謂“現代哲學”是西方文化的佐稱。哲學這個內容,從人類社會脫離了原始社會開始後,社會文明進步內容上就體現了“哲學”身影。

“哲學”不是現代才有或產生的。也不是西方文化的專利發現。自從有了人類社會發展,就有了哲學內容體現。 哲學這個“名字”是被西方文化的統稱,現被普變使用。僅是“名字”而已。

中華民族的東方文化博大精深。“哲理”理念的產生已有幾千年。哲學僅是“哲理”理念中的一部分。這是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現。是人類社會的體現。中國的智慧~世界的智慧~人類的智慧。


俠客島69176191


為君梳理一下,很簡單:

本體論的基本問題:唯心與唯物(誰是第一性;是否可知),又被理解為哲學的基本問題。

認識論的基本問題是:可知與不可知(是否可知;如何知;怎麼可靠)

方法論的基本問題是: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矛盾內因論,發展聯繫與矛盾外因論)。

形而上最早與形而下對應,屬於本體論領域,形而上指精神、思想等;形而下指物質、意識等。

而您的問題或許換個方式問:為啥形而上這個本體論的概念發展到方法論裡了?

那是因為原本靈活變動的思想意識和精神的東西,一旦被人們達成共識,就容易僵化,固定化、標籤化,因此,概念一旦僵化了,反而走向孤立、靜止、片面,甚至偏見。所以,恩格斯等人自然把形而上的東西,既思想觀念的東西列入為辯證法的對立面。

舉例說明一下:

文化,人人都向往,可有文化後,必然需要各種標籤、特色、形式和模式,人們在文化圈裡反而要喪失個性,否則就破壞了“文化”。

不解釋還明白,越解釋越糊塗了?


媒體化教學


辯證法是中國學術陷入“以西釋中”境地,採用西方哲學範式的必然結果。從實用主義的視角看,“儒家的禮儀從根本上說是形而上學的”。中國的形而上學,就其問題及方法而言,均迥異於西方或印度,而其內涵則主要體現於《易經》。凡是現出來的東西都是相對、雙、中庸、平衡、調和,中國文化是以意欲自為調和、持中為其根本精神的。中國文化的核心,在於孔家的形而上學——《周易。》


易道德人


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都是從中國道儒學說中來的怎麼會說沒有呢?辯證法是西方人機械理解陰陽然後返銷回來,從中國來的當然中國人用起來得心應手一點兒不陌生,形而上就更是中國原產地了,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道器而已。


趙俊峰評談


因為中國文化重視直覺、統覺或混沌思維,即使有比對的哲學範疇,概念上也是模糊的,如陰陽,何為陰陽,外延並不確定,內涵也不明確,最終導致了中醫傳統的非嚴密科學的演化。黑格爾的辯證法,康德的形而上學,卻是與科學發展相互促進的哲學範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