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中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这对概念,但中国古代哲学中并没有这对概念,为什么?

安大峰1


您的问题非常到位。

在中国的古代哲学中,不是没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这些哲学内容。

中华民族的东方文化理念起步比较高。最基本的基调是定位在“哲理”理念而不是“哲学”方法论。东方文化的“哲理”理念包含:哲学方面所有的观念。如: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论,机械唯物论,唯心论,矛盾论……等等。

这些哲学的方法论的体现,在东方文化很多的经典著作中全盘反应。如:道德经,黄帝内经,周易,中医基础理论……很多很多。

所谓“现代哲学”是西方文化的佐称。哲学这个内容,从人类社会脱离了原始社会开始后,社会文明进步内容上就体现了“哲学”身影。

“哲学”不是现代才有或产生的。也不是西方文化的专利发现。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发展,就有了哲学内容体现。 哲学这个“名字”是被西方文化的统称,现被普变使用。仅是“名字”而已。

中华民族的东方文化博大精深。“哲理”理念的产生已有几千年。哲学仅是“哲理”理念中的一部分。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是人类社会的体现。中国的智慧~世界的智慧~人类的智慧。


侠客岛69176191


为君梳理一下,很简单:

本体论的基本问题:唯心与唯物(谁是第一性;是否可知),又被理解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是:可知与不可知(是否可知;如何知;怎么可靠)

方法论的基本问题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矛盾内因论,发展联系与矛盾外因论)。

形而上最早与形而下对应,属于本体论领域,形而上指精神、思想等;形而下指物质、意识等。

而您的问题或许换个方式问:为啥形而上这个本体论的概念发展到方法论里了?

那是因为原本灵活变动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的东西,一旦被人们达成共识,就容易僵化,固定化、标签化,因此,概念一旦僵化了,反而走向孤立、静止、片面,甚至偏见。所以,恩格斯等人自然把形而上的东西,既思想观念的东西列入为辩证法的对立面。

举例说明一下:

文化,人人都向往,可有文化后,必然需要各种标签、特色、形式和模式,人们在文化圈里反而要丧失个性,否则就破坏了“文化”。

不解释还明白,越解释越糊涂了?


媒体化教学


辩证法是中国学术陷入“以西释中”境地,采用西方哲学范式的必然结果。从实用主义的视角看,“儒家的礼仪从根本上说是形而上学的”。中国的形而上学,就其问题及方法而言,均迥异于西方或印度,而其内涵则主要体现于《易经》。凡是现出来的东西都是相对、双、中庸、平衡、调和,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于孔家的形而上学——《周易。》


易道德人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是从中国道儒学说中来的怎么会说沒有呢?辩证法是西方人机械理解阴阳然后返销回来,从中国来的当然中国人用起来得心应手一点儿不陌生,形而上就更是中国原产地了,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道器而已。


赵俊峰评谈


因为中国文化重视直觉、统觉或混沌思维,即使有比对的哲学范畴,概念上也是模糊的,如阴阳,何为阴阳,外延并不确定,内涵也不明确,最终导致了中医传统的非严密科学的演化。黑格尔的辩证法,康德的形而上学,却是与科学发展相互促进的哲学范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