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军不好对付,北越军并不是摧枯拉朽每战必胜

1975年春季,北越撕毁《巴黎和平协约》,挥动30万军队大举南下,经过 55天作战一举灭亡东南亚第一军备强权南越,实现了来之不易的国家一统。

在传统印象里,南越军好像就是一支“伪军”,只会跟着美军打秋风,战斗力孱弱,军纪涣散,缺乏斗志,一打就溃。因此,当美军从南越撤走后,轮到南越军自己独立作战了,于是就悲催了,没有还手之力,百万大军仅支撑了55天便灰飞烟灭。

然而细细考察历史,却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此简单。

南越军不好对付,北越军并不是摧枯拉朽每战必胜

从1961年美国介入东南亚事务,在南越发动“特种战争”起,南越军就成为美军的重点扶植对象。原先的南越军只是将原保大元首的下属武装力量重新整合,并建立常备征兵制度,效仿法国军队。自从美军进来后,南越军全面转向,师从美军,陆续更新装备,改善训练,健全军兵种,强化制度,面貌焕然一新。

美军作战,并不是简单地以先进武器和强大火力制胜,而是将先进武器装备与领先作战体系相结合,展示理论、制度、训练、实战的完美融合,从而产生了强大的战斗力。这一点,曾数次跟随美军征战的韩军、澳军、泰军等仆从军体会非常深刻,加强学习,在南越战场上亦有不俗表现。南越军属于后起之师,更是艳羡异常,追随美军非常紧。

美军介入南越,实际上是将这块土地作为所谓“反叛乱”的实验场,遏制苏联阵营势力的扩展,建立亲西方的模范区,从而稳定东南亚局势,加强对苏中等国的防堵,而不是要帮助南越统一北方。因此,美军在南越的战术方针是“发现,歼灭,遏止”,即主要采取治安战的方式,类似当年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的“扫荡”。

开始时在南越地区活动的北越所属武装力量主要是南方解放阵线游击队,人数不多,缺乏正规训练,战斗力较弱。后来北越帮助南方组建了一些正规步兵师,以加强解放阵线武装的战斗力。当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后,北越又派出大量正规部队,包括北越人民军的几个主力步兵师,通过“胡志明小道”秘密渗入南方,与南方解放阵线武装并肩对美军和南越军作战。因此,双方陷入了长期的“扫荡”与反“扫荡”的胶着战。

南越军不好对付,北越军并不是摧枯拉朽每战必胜

在此越南战争期间,南越军跟随美军东征西战,不断取得经验,独立遂行任务越来越多,也锻炼出了一些能打善战的部队。比如南越方花大力气组建的空降兵、别动队、装甲团和海军陆战队,全副美式装备,实行美式训练,军官都从军校优秀毕业生中选拔,整体素质好,专门用作机动力量,经过与北越人民军和解放阵线游击队的长期较量,越打越强,表现突出。在反复交手中,这些部队逐渐占得上风,不但胜多负少,在伤亡交换上也压住了对手。北越军后来不得不调整方针,尽量避开南越精锐的锋芒,或是寻找时机集中主力部队去歼击对方,但得手的时候并不多。南越军上述几支部队的表现就类似解放战争初期的国民党军“五大主力”,装备好,战斗力强,斗志旺盛,一对一解放军都不是对手,只能利用胜出一筹的组织和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去虎口拔牙。

如果南越军的整体建设都能如空降兵、别动队、装甲团和海军陆战队那样,那么南北越谁能最后取胜就很难说了。可惜,南越的权力结构却相当糜烂,官员心怀各异,贪腐成风,内部矛盾严重,无法形成合力。反映到军队建设上,只能维持数量有限的精兵建设,多数部队都沦为下僚,没有军魂,缺乏斗志,勉强维持。加上长期进行治安战的限制,机动部队少,守点部队多,军力结构不均衡。而且守点部队缺乏高强度对抗和有效力量整合,组织松散,积极性差,战斗力弱,难以独立应付突然事变。一旦美军撤走,失去了高效的火力支援和联勤保障,南越军就变成了泥足巨人,虽有少数精锐部队顽强奋战,却无法逆转大局。

南越军不好对付,北越军并不是摧枯拉朽每战必胜

正出于上述原因,到了1975年春季,尽管南越还拥有一支110万人的武装力量,有美军留下的上百亿美元武器装备,但却不敌北越30万部队的攻击,节节败退,甚至闻风三十里,枪响一百八,出现整体性崩溃,终于一败涂地,55天便亡国亡军。

北越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于高度的组织力整合出了强大战斗力,这一点是南越望尘莫及的。但要说南越军完全不堪一击,北越军则摧枯拉朽每战必胜,却又不是历史的真实,这是需要认真考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