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玛特分享|这样一群女画家,活出了令人心神向往的模样(下)

“女人如花,花开如梦”

花开百媚千红,有风情万种,有纯净素雅,有蕙质兰心。然内外兼修才是美的统一,才是美的极致,才是让人心神向往的最好模样!

蒙玛特分享|这样一群女画家,活出了令人心神向往的模样(下)

【丘堤】

一代女性画家的“画魂”

丘堤,原名丘碧珍,中国第一代最为激进、前卫,活跃在油画历史上才华颖异的现代派杰出女画家,也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蒙玛特分享|这样一群女画家,活出了令人心神向往的模样(下)

丘家是书香世家,丘碧珍从小发奋求知,性格豪爽,乐于助人。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此时全国青年运动兴起,她带头剪去发髻,假期与同学游寿、郑啸琴等人回霞开办妇女工读补习班,教育与启发广大妇女群众与封建制度进行不懈斗争。此后,丘碧珍易名为丘堤,喻为抵制一切腐朽势力的一道高岸。

1925年7月,丘堤赴沪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从此,她投入创造彩色中的感情力量,用交错的线、形的新兴艺术诠释人生。

1928年上海美专毕业后,丘堤与她同为美专毕业的二哥去日本东京考察学习,进修当时流行于日本的印象派及后印象派风格。

1931年丘堤再回到上海,成为她人生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蒙玛特分享|这样一群女画家,活出了令人心神向往的模样(下)

她与中国杰出的画坛巨匠——现代画家、设计家、教育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之父——庞薰琹教授结为伉俪。抗战前后,丘堤为生活而奔波,但仍坚持在极艰难条件下夫唱妇随抽空进行油画创作。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丘堤和庞薰琹等43位上海美术家在上海《大公报》上联名发表宣言,拥护共产党,拥护解放军。并纷纷赶制毛主席、朱总司令画像和各种宣传画。

1957年,丘堤心脏病复发住院治疗,在病床上听到批判“右派分子庞薰琹”的广播,使她的病情陡然加剧,她不想在庞薰琹遭受打击时置身事外,便坚持出院。

1958年4月8日,丘堤的心脏没有经得起丈夫庞薰琹被划成右派的打击,在北京协和医院停止跳动。重病中的丘堤留给庞薰琴的话是“你今后的生活将很艰难,我不愿连累你。”

蒙玛特分享|这样一群女画家,活出了令人心神向往的模样(下)

她坎坷、动人心魄和无私奉献的一生,香如兰芷的慧心,激进、前卫的画作,无数次让人感动、唏嘘。

蒙玛特分享|这样一群女画家,活出了令人心神向往的模样(下)

【萧淑芳】

中国美术界的“百花之神”

萧淑芳,一生从艺近80年,是享誉海内外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是现当代中国女画家中的杰出代表。她的一生酷爱花、养花、画花,在中国美术界有“百花之神”的雅号。

蒙玛特分享|这样一群女画家,活出了令人心神向往的模样(下)

1911年8月,萧淑芳出生于广东中山市一个书香名门之家,走上绘画之路和她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

萧淑芳在姐妹7人中排行老五,从小生活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和姐妹们一样喜爱音乐、美术、文学,闲暇时跟叔父学习钢琴和乐理知识。她说:“缘于天性,我天生喜欢世间美的事物。”

她自幼画什么像什么,父亲萧伯林全力支持她,并请名师进行指点,还特邀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为她治印。这都促使她最终走上绘画之路。

蒙玛特分享|这样一群女画家,活出了令人心神向往的模样(下)

1929年,萧淑芳作为一名旁听生进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徐悲鸿工作室学习油画和素描。她的丈夫吴作人和她曾是同班同学。

萧淑芳回忆说:“当时我们的关系很一般,那时的吴作人十分腼腆,每天夜晚都在明灯高悬的画室里默默地只顾画画,不爱理人,给人一种高傲之感。”

蒙玛特分享|这样一群女画家,活出了令人心神向往的模样(下)

在她的艺术生涯中,创作的作品不计其数,而绝大多数为花卉题材。

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起,萧淑芳在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任教,开始教油画,后改教水彩画,系统地专攻水彩画、水墨画技法与理论。

萧淑芳在对水彩画和水墨画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使水彩画和水墨画融合与互补。

水墨画虽然强调墨分五色,但是水彩画使用的纸张笔色毕竟与中国画不完全一样。为此,她做了种种试验。面对瓶花写生时,她先用高丽纸和半熟的宣纸,按照水彩画的方法,以明暗对比的关系来表现,略加背景衬托。画花的枝叶时,加入中国颜料,如花青、石绿等。画花瓶时,用浅线勾出,不强调色彩造型。

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她终于找到了两种画之间能相互契合的表现特征,把水彩技法恰当地融入水墨丹青之中,丰富了传统笔墨技巧。

萧淑芳喜欢画的花卉大约有四五十种,如紫鸢、绣球、兰草、水仙、杜鹃、虞美人、扶桑、向日葵、紫丁香等,几乎全是野花。

而紫色是她的最爱。她研究出的紫色一般人很难调配出来,似乎成了她色彩的专利。

蒙玛特分享|这样一群女画家,活出了令人心神向往的模样(下)

萧淑芳的精彩人生如瑰丽的花朵盛开不败,将她艺术的花坛辛勤耕耘得缤纷灿烂。

蒙玛特分享|这样一群女画家,活出了令人心神向往的模样(下)

【陈小翠】

“诗画双绝”的孤高文人

陈小翠,又名玉翠、翠娜,别署翠候、翠吟楼主,斋名翠楼。

1907年出生于浙江杭县,是著名南社社员天虚我生的女儿,兄长陈小蝶,既会文,又会书,词曲书画样样精通。陈小翠生活于其中,自然耳濡目染,养成清隽才情。

蒙玛特分享|这样一群女画家,活出了令人心神向往的模样(下)

陈小翠自幼聪慧过人,13岁能吟诗。

她的诗词功底源于家学,诗风婉丽俊逸,时有气度豁达之作,如“何当冰雪深千尺,倚马长城草檄文”、“劳生消尽诗人梦,便有天真已不多”,均非寻常脂粉笔墨所能比。识者谓陈小蝶诗胜于其父,陈小翠诗又胜于兄。

陈小翠尤擅工笔仕女及花卉,画风隽雅清丽,蕙心兰质,属雍容华贵一路。董桥曾撰文说她工笔堪称一绝,然画作所传甚希,今可见者,画面点染清纯、精致而不失洒脱。

蒙玛特分享|这样一群女画家,活出了令人心神向往的模样(下)

或许是应了天妒英才的旧话头,陈小翠的婚姻很不幸。早年与同是诗人的顾佛影交好,后来陈父嫌顾贫寒,思仰攀高门。陈小翠便于26岁嫁与浙江督军汤寿潜之孙汤彦耆为妻。

没有感情的婚姻对于陈小翠来说,自然不能长久。两人婚后不久便离婚。

虽仍不能嫁与顾佛影,但两人鱼雁时通,深情款款。著名篆刻家、书画家、诗人陈巨来在《陈小翠》一文中,记述了顾佛影临终前不愿陈小翠负此不好名声,将两人唱和之诗文付之一炬,令人唏嘘。

文革期间,陈小翠饱受迫害,1968年,孤傲的她引煤气自尽。

蒙玛特分享|这样一群女画家,活出了令人心神向往的模样(下)

这些民国女画家

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追寻着艺术人生

努力活出了自己最好的样子

母亲节将至

愿每一位已为人母的女子

都在岁月抚慰中

活出自己最理想的模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