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名将军联名通电吁请清帝退位,为啥唯独不见袁世凯麾下这员大将

50名将军联名通电吁请清帝退位,为啥唯独不见袁世凯麾下这员大将

110

1912年1月26日,一天之间发生了两件大事,直接导致清帝宣布退位,前后不超过20天。

第一件事,段祺瑞领衔50多名将领联名通电,要求清廷早日实行共和政体,其实就是要皇帝体面下台。笔者细细看了这份名单,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连“张勋”的名字都赫然在列,却没有“冯国璋”。要知道,冯国璋可是袁世凯麾下最能战的将领。

什么情况?

50名将军联名通电吁请清帝退位,为啥唯独不见袁世凯麾下这员大将

冯国璋影视形象

身份不合适。当时,冯国璋刚刚率军攻下湖北革命军占领的汉阳,被清廷封了二等男爵,随后还出任禁卫军统领(专门在京城保卫满族的旗人部队)。与段祺瑞联名通电的,主要是各地将领。冯国璋这种身份如果出来参加联名,就是吃清廷的饭砸清廷的锅,道德上实在说不过去。

冯国璋没在上面那份名单还不算啥,他还通电反对段祺瑞,电文高大上:“忠君爱国,天下大义;服从用命,军人大道;道义不存,秩序必乱,不为南军所俘,便为乱军所胁,利害昭著,敢不忠告。”

这份通电的落款有4位大佬,冯国璋只是老幺,其他三个人个个都比他牛。一是王士珍,“北洋三杰”中的“龙”,比冯国璋这“狗”好听多了。二是徐世昌,老资格的官僚,比冯国璋资深得多。三是袁世凯,就更不用说了。很显然,袁世凯不过是率冯国璋等中央领导一起,与地方上的段祺瑞等演了一出双簧给清廷看。

50名将军联名通电吁请清帝退位,为啥唯独不见袁世凯麾下这员大将

段祺瑞“原版”和影视形象

第二件事,满族大员良弼被炸死。作为旗人最后一个军事人才,良弼是皇室和满族的“保护者”,一直对袁世凯睁着警惕的眼睛,凡事几乎都和老袁过不去。这样一个人,是必须搬掉的障碍,所以袁世凯利用革命党的刺客把良弼炸死了。

之前,满族权贵有良弼在,有安全感,如今,良弼连自己都保护不了,他们自然安全感尽失。而且,良弼被炸和段祺瑞等50名将领联名通电要求实行共和政体在同一天发生,绝非偶然。这一点,大家嘴里不说但心里都明白。因此,满族权贵们没有信心在北京待下去了,有路子没信心的纷纷利用各种关系离开,到天津、大连、青岛租界去住,依托洋人保护。

次日,隆裕太后召集御前会议,打算商量对策。开会时间到了,会场却冷冷清清,到会的王公贵族太少——大概都担心上下班路上像良弼那样被炸死。太后毕竟是个女人,看到这种情况也害怕了,对前来开会的赵秉钧(袁世凯遇刺后,从1月16日起不再上班,委托赵秉钧为代表去开会)说:“你快点去对袁世凯说,一切事都好商量,保全我母子的性命要紧。”

50名将军联名通电吁请清帝退位,为啥唯独不见袁世凯麾下这员大将

隆裕太后和小皇帝

当然,清廷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隆裕太后虽然打算妥协,但有一些满族亲贵不同意,所以朝廷没有立即答应段祺瑞等人的“吁请”。9天后,段祺瑞等人再次联名发出第二份电报,专门针对那些阻挠共和的满族亲贵,话说得威胁满满:

“瑞等不忍宇内有败类也,岂敢坐视乘舆之危而不救也?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祖宗神明,实式鉴之。挥泪蹬车,昧死上达,请代奏。”

话说到这个份上,清廷只有自己走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