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版四大名著为什么只有《水浒传》重播的概率相对较少?

零下一渡


《水浒》啊……虽然我觉得它与《山海经》可谓一语极乐一言地狱,几如国外的乐观、悲观之科幻文的反差(如凡尔纳、威尔斯)。但放到今日的社会日常之中,有悖人伦是主因,司法问题是重点。举几个例子说说:

  • 官匪勾结,宋江本人是等若今日县法院的书记员,结果谁送了他金子?他又为啥杀的人?戴宗其实也差不多。

  • 认贼为亲,扈三娘啊,全家被李逵屠了,而后却和扈成投奔梁山。更别说秦明、卢俊义等人的被陷害了。

  • 乡匪村霸,像什么牛头山、苦树山这都没什么了,曾头市、祝家庄这怎么解释?

  • 充当打手,武松便是了,蒋门神惹他了?还不是施恩送上的那点好处。

  • 欺行霸市,张顺则是代表,宋江等人违规买条鱼他就找上门来……他哥更是喜言刀板、馄饨面。

  • 乱杀无辜,李逵就是典型,江州劫法场的时候周围路人一个没放,全砍死了。

  • 聚众谋反,柴进,当然这事和咱们没关系。

  • 结党营私,像梁中书是蔡太师女婿,和高俅等人的地方势力等等……

  • 更为严重的一些,如“崇拜罪犯”、“轻言生死”、“法外复仇”和“仇恨犯罪”等问题,在这几样面前,单一性质的“模仿犯罪”都不算大事。


“崇拜罪犯”在《水浒》里就有,活闪婆王定六,至于其他的纳头便拜那也算是,不过没他这么典型。而

“轻言生死”者就是杨志杀牛二,虽说看的痛快,但在座各位有几个见过判死刑后面有死灰、行若筛糠的?为牛二那种废物一时冲动地杀了人,不说赔条命值不值,就说书里能逃,现实中逃哪里去。


“法外复仇”、“仇恨犯罪”最常见的就是同态复仇心理,这个问题就大了,说起来太麻烦。但简单来说,只有对现有法律不了解、没信任感后,才会寄托于手刃仇家。这种事古代最不少见,有些村架甚至能从明清延续到民国,立下永世不得通婚的村规。这个新闻也是报过的,现在总不能还这样吧。


至于“模仿犯罪”……现在讲影视剧有个“入戏太深”的说法,特别喜欢拿来说演员表演能力。可实际上对观众影响才最大。像2002年,山西有个叫陶武莲的和人通奸,而后因毒杀亲夫被判刑。事后有言说她是买不到砒霜才买的3包毒鼠强……这要是真的,那这模仿能力得多强?


其实说到这里各位也能看出来了。《水浒传》不是不好,它是写的太生动了,所以很能拷问人性。上述这些例子,有些在当时乃至现在,对社会冲击都不小(子报父仇为孝,女却是长兄如父?这就是在质问三从四德)。因此在当下,不可能说着“宽刑慎死”再放些易于误会的东西。万一一个把持不住,那就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了。


平日里,大多数人正因为奉公守法,才会想不到这些(说到这里,就是政治正确了)。但作为影视剧的发展上来说,则不得不重视这些内容。类如全书人物之中,低贱者三教九流、各类户籍,富贵者官商士绅、读书种子,种种阶级拧合到一处之后,能看见这些人的人生百态。比如丧心病狂的李逵,兄长也不过是个佃户,佃户在历代都是极苦的,古籍诗词中多有令人不忍的叙述,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李逵,他的扭曲该怎样看待?他又会怎样看待财主庄主出身的晁盖李应等人?日常有无心中苦闷需要发泄?嗜杀是不是其手段?正因为这人情法理俱在书中,才有了自建国以来的诸多版本。


因此不能说重播少是问题,要看多个版本对比后能反应什么问题。如果《水浒》的问题真的只是因为造反,那拍都不会让人去拍的,书……怕也是早就被禁干净了。


毅而三思吴六奇


中国文学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其中水浒传的文学质量恐怕是最低的。

红楼梦可能是最高的,其中的诗词歌赋、对衣食住行大量的细致描写,与作者的亲身经历,是一般老百姓接触不到的的确,从内容到诉求都像梦一样。

西游记充满了想象力,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原创,但是西天取经的故事曲折离奇,没有天马行空的功底,恐怕是不会得出这样的一本巨著,至今被不断翻拍,也说明它的潜力。。

三国演义是历史的演绎,其中刘关张与曹操孙权之间的尔虞我诈你争我夺都是历史学家以及政治家钻研的一个课题,甚至包括企业家,里面有很多经营战略的学问。比如关于如何用人,这是现代社会都孜孜不倦研究的一个课题。

水浒传当然来自于历史,但是所描写的内容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格格不入,没有太多可以汲取的价值。可以说水浒传的一百单八将基本上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土匪和强盗。招安的情节并不重要,官逼民反的真实情况是怎样呢?太平天国应该是水浒传的一个翻版,已经可以说明一些农民起义战争的本质,其意义基本上被当代史学家彻底否定了。所以水浒传重不重播以及它的文学和价值观,我个人觉得还是少读少接触。

换句话讲,电视剧水浒传重播不重播,水浒传的故事已经通过评书、小说,让老百姓耳熟能详。


消炎药儿



大概是因为它写的尽是造反的事儿,充满暴力和江湖气,造反也就算了,如果能像历史书上宣扬的那种农民起义也罢,但它敢造反最后又没骨气,还给招安了~

我个人不太喜欢水浒传原因,太黑暗,不光宋朝,梁山也有野蛮的一面,我没看完水浒,但光我看到的部分就看到了,吃人肉,李逵和武松都有乱杀人的一面,宋江我觉得有点坑,连死了都要自己兄弟垫背。

小时候看我都不知道视角在哪,林冲素质倒是挺高,但太憋屈,就因为自己的老婆漂亮,就搞的家破人亡,最后大仇没有报。

新版水浒口碑好的原因把原来野蛮部分删去了,变的人性化多了,所以很多人看的顺眼多了。








六石映像


明清两代,《水浒传》是禁书。

历代统治者对《水浒传》都视若毒品,明清两代均有严禁《水浒传》的诏令。这样一部歌颂农民起义、传扬革命精神,而且深受人民喜爱的小说,为何要遭到统治者的仇视、禁毁和抵制呢?

原来,“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是《水浒传》的一个中心思想,不但贯穿在小说整个情节中,也贯穿在每个上梁山的好汉人物身上。《水浒传》开篇叙述的第一个人物,就是一向被人憎恶的“浮浪破落户子弟”高俅,只因“踢得好脚气球”就被皇帝看中,纳为宠臣,“没半年之间,直抬举高俅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官报私仇,以“不服俺点视”为借口,要治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之罪,幸亏众牙将讲情,才得免脱,王进深知受他管辖,性命难保,便扶母连夜投奔延安府。高俅从此更加依势恃强,上与蔡京、童贯等权贵狼狈为奸;中与梁中书、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等地方官吏结党营私;下与祝朝奉、镇关西、张都监、蒋门神、毛太公、西门庆、泼皮牛二等社会基层的贪官污吏、土豪恶霸相互呼应勾结,形成一个遮天盖地的黑暗统治网,残酷地欺压人民。“撞破天罗归水浒,揭开地网上梁山!”这是发自铤而走险英雄的心声,108名受迫害的忠臣良民,在这贪官污吏上下勾结的天罗地网里,不得不走上反叛的道路,聚集梁山,与统治阶级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可以说,100多位英雄好汉无一不是被逼上梁山的,只是逼的形式不同及客观环境不同而已。即使是梁山首领设计“诱请”上山的,在他们受到迫害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当时封建官僚机构的昏庸和腐朽,看出当时整个社会的黑暗。

《水浒传》通过梁山起义还向人们揭示出一个规律,要打破黑暗统治,必须团结起来,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落草”,形成一支有领导、有宗旨、有纲领的起义队伍,这样才能给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当众多英雄汇聚水泊梁山后,形成了一支与反动统治的武装力量相匹敌的革命武装力量,在统一的指挥下,不仅打破了祝家庄、曾头市,还攻克了唐州、青州、大名府,并且两败童贯,三赢高俅,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动摇了黑暗统治的根基。

《水浒传》所表现的梁山起义军的反叛精神,犹如一团火焰,照亮了被压迫人民的心田。统治者害怕鼓动并教导人民起来造反,因此对《水浒传》一书严厉禁毁。崇祯十五年(1642年),行将灭亡的明王朝颁发了严禁《水浒传》的诏令,其原因是“李青山诸贼啸聚梁山,破城焚漕,咽喉梗塞,二京鼎沸。诸贼以梁山为归,……其说始于《水浒传》一书。”

李青山起义暴发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关于这次起义,史书多有记载。《明史纪事本末》载:“青山本土人,乘机啸聚数万人,屡寇兖州。”《明史·张国维传》:“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泊”。李青山以梁山为根据地,攻破附近城邑,断绝漕运。元代开凿会通河后,梁山成为京杭运河南北漕运的必经之地,李青山控制漕运,解决了起义军的军粮等物资供应,李清《三垣笔记》云:“青山塞安山闸,凿河十里通梁山,驱漕舟并系漕去焚掠近临清。”南北交通受阻,清廷受到威胁,形势很紧张。在李青山被消灭之后,朝廷总结教训,刑科给事中左懋第上疏,以为李青山的所作所为,都是模仿《水浒传》中的宋江,可见“《水浒传》一书,贻害人心,岂不可恨哉!”至6月份,兵部尚书的奏疏内也请求严禁《水浒传》。经明思宗批准后,即行文各地督抚:除山东一带必须勒令烧毁,不许隐匿外,其他地区也要“大张榜示,凡坊间、家藏《浒传》并原版,勒令烧毁,不许隐匿。”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咸丰、道光等历朝,也均有严禁《水浒传》的诏令,都认为它是“盅惑愚民,诱以为恶”的“秽恶”之贼书,是“造妖书妖言”的“淫词小说”。乾隆十八年,高宗下谕禁止《水浒传》的满文译本,说“似此秽恶之书,非惟无益,而满州等习俗之偷,皆由于此。如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因而必须将书版尽行烧毁。“如有私自留存者,一经查出,朕惟该管大臣是问。”至乾隆十九年,又“饬直省督抚学政,行令地方官”对《水浒传》一书“一体严禁”,因《水浒传》乃是“教诱犯法之书”。地方上对禁毁《水浒传》推波助澜,有的地方特别申明:“本部院将以办理此事之认真与否,辩守令之优绌焉。”

历代统治者虽极力对《水浒传》严加禁毁,但《水浒传》仍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放射着异彩。


智者不言1


身为一个对知识怀有严谨态度的学子,如果我以下回答有任何一个错别字,可直接指出来,或者私聊我,我给你发20元红包。

《水浒传》1998年李雪健版,在当时是一部收视率特别高的电视剧,但是也是旧版四大名著中重播量最少的一部。

之所以重播量少,下面是我的见解。

①98版的《水浒传》电视剧与原著《水浒传奇》内容有很大的出入。而且《水浒传》这部四大名著之一,当初可是一部不能看的书哦。它在当时的社会给自己的标榜的是“忠义”二字。不过“忠义”二字,大家自然有判断。(不仅仅是旧版的《水浒传》重播量少,而且新版的《水浒传》重播量也很少哦)



②农民思想性强,会对生活产生影响。所以重播量少反而有利于生活中的日常治安。

③中国电视剧技术的发展,旧版《水浒传》画质太差,观赏性低。现在很多电视剧、电影都是高清版、超清版,甚至是蓝光版。而那些旧版的电视剧和电影就比较少的重播量了。甚至我们喜欢的老版《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都很少重播了。

④新鲜电视剧对占据电视剧市场,让央视版《水浒传》重播量较少。

《三国演义》

《红楼梦》

《西游记》



综上所述:改编原著的思想不够完善、生活治安的管理、电视剧技术的革新、新鲜电视剧对电视剧市场的占据,这些原因让央视版《水浒传》重播量少。希望题主能够采纳,谢谢。



大家好,我是“修小养”,一个爱生活一切模样的小奇葩,够犀利!够铁!欢迎关注我哦!

点赞点赞,顺手点个赞啦,就像你顺手玩手机、看信息一样简单。(码字很辛苦,答疑解惑也很辛苦,点赞啦)


修小养


《水浒传》一言以蔽之,就是讲述了一群普通人的特殊经历。这一群普通人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被迫进入绿林,脱离主流社会,成为杀人越货、打家劫舍的强盗,其被小说描绘为“替天行道”的“英雄”。可见当时的社会已经是非不分、黑白颠倒,奸恶凶顽之徒有机可乘,忠直良善之民无处立身。


社会黑暗,统治者腐败无能,无法保民卫国,导致恶势力肆意妄为,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为啥说少不看,老不看,年轻人看容易冲动生事惹祸,老人看人生到老都是伤!

央视为啥不重播明白着呢,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一会生两会熟,徒弟也能当师傅!讲的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底层的生存与利的关系!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一部,《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时期由宋江领导的一支起义军由形成到壮大,再到最后失败的全过程。



《水浒传》中描绘了很多栩栩如生、个性各异的人物形象,有优柔寡断的林冲,嫉恶如仇的鲁智深,有勇有谋的武松,义薄云天的晁盖,率直的李逵等等,个个都是重大义,轻生死的英雄好汉,当然,也有很多反面角色,最令人痛恨的应该就是高俅了,还有蔡京、梁中书等等。

《水浒传》中的108将之中,有很多英雄人物我都非常敬佩,尤其是吴用,我更是印象深刻,吴用并非“无用”,他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人称“智多星”,是梁山的军师,他智谋过人,最早晁盖等7人智取生辰纲,吴用用计用麻药将杨志等人麻翻;投奔梁山时,吴用看王伦不容,便用计使林冲火并王伦;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和戴宗俩人;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史进和鲁智深;在请卢俊义时,吴用假扮算命先生,在卢俊义家写下藏头反诗,将卢俊义骗上山……还有很多事都是出自吴用的计谋,他的足智多谋也让梁山众好汉都非常尊敬他。

总之反应了社会底层被破害压迫无路的人的故事,逼上梁山的故事!

现在的人再想被也作不了梁山好汉了!南来北往是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天也空来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

  大地本来无寸土,人生劳碌一场空。日也空来月也空,来来往往不留踪。
日月晨昏常运转,人亡千载永无踪。山也空来水也空,随缘变化体无穷。
  青山绿水依然在,为人一死不相逢。田也空来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世间多少穷后富,也有多少富后穷。金也空来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万两黄金拿不去,为他一世受牢笼。生也空来死也空,生死如同一梦中。
生如百花逢春好,死如黄叶落秋风。夫也空来妻也空,大限到了各西东。

运河陶山


其实就四大名著在电视台的重播次数来说,《水浒传》并不算重播次数较少的;相比于《红楼梦》《水浒传》的重播次数要高出许多。至于为什么会让人觉得《水浒传》很少重播,主要是就四大名著翻拍的时间来看的。《水浒传》的播出时间最迟为1998年,而《西游记》的播出时间为1986年,光首播时间来说《水浒传》就比《西游记》晚了12年。


其次,《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中最具魔幻色彩的一部,其所展现的内容更有戏剧化特点,且更适合被呗改编成影视剧。就近几年上映的电影和之前的西游类电视剧的数量,更是远超四大名著的其他作品。《水浒传》虽然也被成功改变,就版本数量来说只有98版、11版对比《西游记》的数量来说更是小巫见大巫。

再次,就《水浒传》原著中所展现的内容来说过于暴力和血腥,堪称四大名著之首。里面的英雄草莽且动不动就是挖心取肝、屠杀法场,这对于电影改编和过审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像李逵来说,更如一名草菅人命的恶魔。

梁山好汉的举动看似正义,但过于暴力的行为,更容易给观众产生不好的价值引导。

最后,要说最少重播的四大名著,比起《水浒传》我本人觉得《红楼梦》才是最少被重播的,具体原因还是与《红楼梦》的观赏性、文艺性以及与民众的贴切性都有很大的关联。



关注头条号武侠小王子,我陪各位一起聊武侠。


武侠小王子李言


央视版四大名著只有《水浒传》很少重播,因为它和其他三部剧相比有很多明显不足之处。

首先是完成度上,《西游记》(原作和续集)和《三国演义》完成度都很好,基本将原著小说中的大部分故事都拍出来了;《红楼梦》没有按照高鹗续编的程高本来拍,但也能够拍出完整的故事。

而《水浒传》的完成度很差,人物和故事都删节严重,连作为主角的108人都只是一小部分有出场,只有43集,把《水浒传》拍成了《水浒传故事选》。

再者是对于原著思想的定位,其他三部剧的定位都没有问题,今人对《水浒传》小说的认识,二十年前的1998年和现在却已经有所改变。

当年对于小说的故事定位还停留在将梁山一伙定义为农民起义军,把宋江当作投降派这种传统的观点上,因此特别对宋江这一人物明显有所丑化。而现在多数人都已经接受历史上宋江一伙不过是很小的一股势力,因难抗官军而投降这一事实,《水浒传》小说实际上是对宋江的一种美化。

因为这两点原因,2011年推出的新版《水浒传》虽然缺点不少,却明显更能够被观众接受。不但将原著故事很好还原,还塑造了一个正面的宋江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相比之下更显得央视版过于粗糙和陈旧,这也是很少重播的原因所在。


皮皮电影


正所谓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替天行道”,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终于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小说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

北宋

末年以

宋江

为首的108位

好汉

梁山

聚义,以及

聚义

之后接受

招安

、四处

征战

的故事。也是

汉语

文学中最具备

史诗

特征的作品之一。[1]

中国历史

上最早用

白话文

写成的

章回小说

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

脍炙人口

,对

中国

乃至

东亚

叙事

文学

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一部以描写古代

农民起义

为题材的

长篇小说

。它形象地描绘了

农民起义

发生

发展

直至

失败

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

英雄

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

社会理想

,也具体揭示了

起义

失败

的内在

历史

原因


潘达蚊子


其实说四大名著《水浒传》重播的少并不客观。记得在我上初中,大概是2002到2005年左右的时候,中国教育电视台每天都会在晚上五点左右播出电视剧,好像是“四大名著”经常轮着播。现在还记得,当时播出最多的就是《水浒传》。

那个时候,每天都是回家边吃饭边看这个台的电视剧,也正是因为如此,《水浒传》是我除了《西游记》之外,看的最多的一部“四大名著”。其实,就我自己的看法来说,我的确不太喜欢《水浒传》。用我一个同事的话说,《水浒传》拍的比较“脏”。这个“脏”不是说内容上抽象的脏,而是说里面人物,环境给人一种很肮脏的感觉,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一个个黝黑的大汉光着膀子。或许是因为导演想展现宋代底层人物的悲惨,所以故意造成了这样的布景氛围。一般人心里面的“宋朝”,都认为是商业繁华,人民生活幸福,好像是文化人的春天(其实,这与真实的宋朝相差甚远)。

电视剧《水浒传》与小说原著相比,已经删改了很多不适宜的内容。《水浒传》是一部底层人物的画卷,所以小说里面,人物骂街的语言,弑杀的本性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在二十五回左右,讲众所周知的潘金莲和西门庆故事的时候,就有“老猪狗”这样的词语。写李逵的时候,也有李逵随意杀人,甚至吃小孩的情景。看中国古典小说,给人的感觉就是,好人未必全好,坏人也未必全坏(《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其实经常骂唐僧)。它不像我们后来的文艺创作原则,正面人物必须高大全,大公无私,没有一点瑕疵,坏人也不能有丝毫好的一面。

此外,《水浒传》讲述的是底层人造反的故事。所以,明代末期和清代初期,《水浒传》其实都是一部禁书,老百姓是不能阅读的,以防止生出造反之心。现在,我们也经常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青少年阅读《水浒》很容易外出打架,一言不合就跟人拳脚相加。容易对世界观不成熟的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