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每年有多少人辭職,原因都有哪些?

邵楊大


阿里每年辭職的人不在少數。我認識有幾個阿里的員工,他們身上有強烈的價值觀和自豪感。

由於阿里每年收購有很多企業,形成生態系統,所以各部門的融合以及壓力都不一樣,也造成了待遇的不同。

同時,由於阿里巴巴經常熬夜加班,所以很多人厭惡了這樣的生活,造成離職。

雖然阿里收入不低,但是阿里等級森嚴,人才很多,想要升職,難度不小。

不管怎麼樣,正如馬雲所說,離職無非兩點,一條是心受委屈了,一條是錢沒給夠。

現在社會處於劇烈的變化中,阿里系確實孵化出了不少創業者,如滴滴,51信用卡,挖財等,志向不一樣,追求也就不一樣。

同時人才多的地方,容易追隨內心的想法,也容易離職。





小小強話投資


很多人想要拿到阿里巴巴的offer,很多人卻辭職阿里巴巴。18年裡,已經有6萬人離職,包括很多高管,而離職的原因也鮮為人知。

在阿里巴巴高層員工離職後,阿里巴巴每年都會舉辦校友會,邀請離職老員工參加,看看曾經高層員工,如今發展成什麼樣了:

孫彤宇,阿里巴巴18位創始人之一,曾經的阿里巴巴2號人物,曾任淘寶網總裁, 現投資博卡思的教育軟件,任總經理。
周悅虹,阿里巴巴18位創始人之一,馬雲的學生,java架構師 現已移民國外。
衛哲,曾任阿里巴巴CEO,2011年因阿里巴巴供應商欺詐事件引咎辭職, 現任嘉裕基金董事長,好耶集團獨立董事,卓爾集團薪酬委員會主席。
吳炯,曾任阿里巴巴集團CTO, 現任風和投資管理公司創始合夥人。
李治國,曾任阿里巴巴雲計算中心資深總監,口碑網CEO,1999年加入阿里巴巴,是阿里第46號員工,主導開發了阿里巴巴B2B業務群最重要的產品之一“誠信通”, 現任挖財董事長兼CEO、著名天使投資人。
程維,曾任支付寶商戶事業部總經理,曾在阿里巴巴集團任職八年, 現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全面負責滴滴公司的戰略規劃和運營管理。
吳志祥,曾任阿里巴巴銷售經理, 現同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
陳琪,曾任阿里巴巴資深經理, 現蘑菇街創始人,美麗聯合集團CEO。
陳華,曾任阿里雲搜索負責人, 現唱吧創始人。

還有很多的曾經高層員工離職後,現在的發展非常好的例子。我總結下員工離職的原因:

1、底層員工:工作任務重,工資低,發展前景較小。

2、高層員工:職位發展到一定程度,在阿里巴巴就沒發繼續向上發展,尋找新的發展道路。

如今阿里巴巴很多高管發展的都比在阿里巴巴發展的要好,辭職最主要的還是發展空間的問題,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員工也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水平。

想有更好的發展空間,我覺得自主創業,或者是更高職位的發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還是要有兩把刷子的。電商行業相對來說,似乎大家都比較喜歡拿到京東的offer。


思戀的憂傷


謝謝你的邀請,首先,阿里巴巴是一家上市公司,有著將近3萬人的員工,對於擁有這麼多員工的阿里巴巴來說,每年辭職的人也不在少數,畢竟,人各有志嘛。而在阿里上市前,基本上每天都會有十多名員工離職,而其中最多的就是阿里巴巴的中層,小編認為,他們在阿里已經學到很多東西了,這類人,都有著一個創業奮鬥的心。

而在阿里巴巴上市走向國際化之後,高層管理一般都是從其他大企業挖掘過來,從本企業一手提拔起來的畢竟在少數,尤其對中層管理者員工來說,所以這就導致中層管理者流失比較大的原因。

此外,據調查,為了上市衝業績,近半年多來阿里方面加給員工的KPI越來越重,導致一些員工不堪重負。 “雖然公司沒有強制要求上班打卡,但是工作量擺在那,自己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所以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這半年來尤甚。”一位阿里員工抱怨。

“月入上萬,在阿里上班,是很多親戚朋友羨慕的對象。但是我現在感覺自己一個人在幹兩個人甚至是三個人的活。超負荷工作後,原來的阿里味也變了”另外一位離職受訪者道出了許多阿里人的苦衷。要不是他的傾心相訴,誰能想象被媒體吹捧的阿里人“輝煌背後的難言之隱”。當然,這也是一些底層職工離開阿里的原因之一。現在,身貼“阿里巴巴”的工作經驗,離開阿里後工資很容易翻倍上漲,何樂不為?

所以,我們總結下來,阿里巴巴員工離職的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擁有絕技,想要創業

2.作為中層管理者,沒有看到往上攀升的機會,所以就跳槽到更好的崗位。

3.阿里巴巴高壓的工作壓力,不得不另外換行業。

4.阿里巴巴發展迅速,自身技能趕不上,被淘汰。

我們要清楚地知道,不光是阿里巴巴的員工會離職,連阿里巴巴的創始人的十八羅漢也相繼離職,謀求更好的發展機會,所以,離職也可能是一件好事吧,以上是小編的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玩賺網校


上啥班,短視頻招聘APP為您解答

據公開信息顯示,18年來,已經有6萬人辭職離開阿里巴巴,每天就有數10名員工離職,包括很多中層人員和早期創業人員。總結下來,阿里巴巴員工辭職的原因以下幾類為主:

一、創業

有一部分中高層員工憑藉手中的股票"晉升"為億萬富翁、千萬富翁,辭職自主創業。


二、工作壓力大

在阿里上班工作壓力大是造成現在阿里人辭職的主要原因。公司給員工定的KPI非常重,即使上班不要求打卡,但是為了完成指標,員工都會主動留下來加班。


三、自身能力不足

還有部分人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跟不上阿里快速發展的步伐。這是自身原因。一個人不管出於什麼位置,都要不斷地快速學習,否則就會被這個時代淘汰。

四、已無上升的空間

這部分人是阿里的中高層,隨著阿里在海外上市,公司經營逐漸國際化,現在阿里越來越傾向於聘請海外的人才,他們再向上已經沒有多少晉升的空間了。


五、跳槽

還有一些員工,身貼"阿里巴巴"的工作經驗,被其它公司高薪招聘,辭職離開阿里。

六、初期吸引不夠

阿里除了本部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公司,實習生去實習工資不是不高,而是非常低,不包吃不包住,一個月的工資滿足不了基本生活需求。即使轉正了,工資也只是剛好滿足生活需求。最重要的是學不到什麼東西,沒有什麼發展前景。我有個同學在阿里上班,為了省錢天天吃泡麵,上班不到一個月,已經準備離職了。


綜上所述,很多人從阿里巴巴辭職是因為以上6點:一是自身能力已經到達一定高度並且有資金,所以去創業的;二是因為工作壓力大;三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被阿里淘汰的;四是因為部分中高層已經沒有發展空間;五是因為被其他公司高薪聘請跳槽離開的;六是因為公司給實習生的條件不夠誘人。

上啥班,一個幫你在職場裡做的更好的頭條號。歡迎小夥伴們關注,我們一起討論,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等你哦~

上啥班


我認識的人裡面有幾個從阿里辭職的,有主動也有被動。

那些創業成功的不太典型,大部分人離開阿里並沒有特別大的成就,但不見得過得差。就是普通職員的來去。

先說兩個個主動的。

她是我大學的室友畢業後在地方電視臺,後來跳槽去了阿里,去阿里以後整個人就跟打了雞血一樣,明天十二點中下班,發朋友圈,就是一副非常勵志的樣子。。然後還換了一個城市,他當時做的就是bd。後來實在是受不了了,就辭職了,說是身體跟不上自制以後很快就結婚了。後來去考公務員,沒考上,然後在一個外企當文職。

另外一位是個很有意思的四川人,大學在杭州讀,大學畢業以後就在阿里任職運營,但是他本人天性比較閒散,然後家世很好,家裡是部隊的,有一些產業。結婚之後他老婆家裡在醫美行業有一些關係,要去經營過幾家美容院,再跳槽去了一家呃,臺灣醫生集團做運營。他身上的基本功比較紮實,做運營做得很到位,比起其他一些診所的運營,他的運營更專業負責,不是純粹為了吸引眼球或者消費 創造一些虛假的概念,而是認真正在普及很多醫美知識。

最後再說一位我以前的同行,是從南方報業跳槽出來去了阿里,他當時任職的級別比較高。他在阿里大文娛,當時進去是因為跟宋柯比較熟。我到後來你們也看到了阿里內部鬥爭宋柯都被邊緣化,所以他那一派系的人下場也都不是太好,這一位後來是被約談,其實就等於被要求辭職了。


WiFi已連接


據公開信息顯示,18年來,已經有6萬人辭職離開阿里巴巴,包括很多中層人員和早期創業人員。總結下來,阿里巴巴員工辭職的原因以下面幾類為主【至於其他原因大多語焉不詳,暫且忽略】:

1】隨著阿里巴巴在海外上市,公司經營管理逐漸國際化,阿里巴巴越來越傾向選擇外來人才任職公司高管,減少了一些老員工的上升空間。


2】有一部分中高層員工憑藉手中的股票“晉升”為億萬富翁、千萬富翁,辭職自主創業。


3】還有一些員工,身貼“阿里巴巴”的工作經驗,被其它公司高薪招聘,辭職離開阿里。

筆者在網絡上搜索阿里巴巴前員工,發現有幾個從阿里巴巴辭職創業的前員工,現在也是成功的企業家。他們是:

孫彤宇, 現投資博卡思的教育軟件,任總經理。阿里巴巴18位創始人之一,曾任淘寶網總裁。

程維, 現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曾任支付寶商戶事業部總經理。

陳琪, 現蘑菇街創始人,美麗聯合集團CEO,曾任阿里巴巴資深經理。

李治國, 現任挖財董事長兼CEO、著名天使投資人。曾任阿里巴巴雲計算中心資深總監,口碑網CEO。


白馬華菲特


我三流大學畢業一輪面試就進入阿里巴巴,幹了9年,年薪70萬都離職了。自然有我離職的理由

首先問樓主你問的是阿里巴巴集團嗎?阿里現在新入職員工工號快20萬了,集團在職約5萬人,18年時間共離職約15萬,平均每年有1萬人離職,主動被動估計各5千。


阿里巴巴是個集團,集團下注冊的公司有幾十個,我們熟悉的高德優酷uc淘寶支付寶,我們不熟悉的盒馬鮮生天天動聽釘釘都是大阿里集團下的公司或者產品,但凡在這些公司上班的,都是阿里巴巴的員工。

而我所在的是阿里巴巴集團的第一個公司: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做外貿b2b的。離職率是非常高,舉個例子,一年前離職,一年後回辦公室,一半的人都不認識了。

阿里集團下幾乎都是互聯網公司,工作強度是很高的,時間也是很長的,員工年齡都很小(一線的幹活的應屆研究生,一線的管理人員3-5年工齡,高管最多佔比3%忽略不計)。


回到你第二個問題,原因是什麼?

舉個例子,有個部門有70名員工,有天閒來無聊數了數,

(本地員工5個,65個是外地員工)

(有20人有子女,有50人暫未有子女)

(有60個租房在離公司1公里的地方,有10個居住在郊區或次中心區)

那麼主動離職的主要原因:

家庭

一天三頓吃食堂快餐,無法照顧家庭,這裡會有一批生兒育女的女員工離職。舉個例子,有次部門組織日本旅遊,看到日本帶娃的都是母親,當時女員工就在討論,她們的小孩都是隔代撫養,看到由日本媽媽帶大的小孩很有危機感。

工作時長與收入地位不成正比

(阿里的996聞名,什麼意思,每天9點上班,9點下班,一週工作6天)現在黃金一代都是85後,90後,愛惜自己的身體,你說你做到高管合夥人廢寢忘食無所謂,但打工打到第5年第8年,創業的想法,小型公司的邀約都讓你正視阿里的996和你的收入(估計平均稅後年薪50w)地位(一線或者一線管理)不成正比。因為阿里拿50w容易,但從50w到100w那就很難了。


被動離職的

派系排擠(這個下回補充)

崗位沒了,哈哈,說真的,阿里的有些崗位說沒了就真沒了。

但是阿里人,一般離職都感謝阿里。舉個例子,《大唐榮耀》女主角十分鐘拍版選了景甜,就一個原因,張藝謀調教過。很多非BAT公司給畢業的阿里人開高薪,就一個原因,被阿里虐過。


鵬鵬羅


據說阿里巴巴上市,內部很多中層領導辭職自己開始創業,最近杭州那邊的創業氛圍很濃厚,這是真的嗎?

網友回答:

這其實不奇怪。這類大型ipo之後,必然帶來一波的離職潮,如果說高層事先沒想到,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拿到大量股份的人,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因為進入得早。而這些人的能力未必真的很高,但是隨著公司規模快速擴大,他們的位置多多少少也會水漲船高。公司從穩妥的角度出發,不會輕易的更換這些老員工(尤其是已經做到一些基層管理崗位或者核心技術崗位的人,但是這些並不是因為他們能力強,而是因為資歷老,因此而熟悉代碼,或者團隊人員組成等),而老員工們也因為手上的股票而不會輕易的離職。但是一但公司ipo了,情況就變了:首先是公司有錢從外面挖到更多優秀的人才,所以之前水漲船高的現象就會被大量的空降人才所抵消,所以這些人就遇到了天花板,再也沒有什麼盼頭了。再加上股票上市,手頭有了一大筆錢了,自然會有各種不同的考慮了。


阿里巴巴的HR為什麼和其他互聯網的HR不同,那麼引人關注?

網友回答:

我司曾經有位HRBP是阿里過來的,跟其他的HRBP各種搞政治鬥爭啥的都不吐槽了,因為跟真正的奇葩事比起來並不算啥。。。

這位HRBP跟自己服務的部門的若干位總監、高級總監去說:“老闆對你很不滿意呀!”總監A:“哦。。。”想著老闆讓HRBP來說這個一定是委婉的表達讓他滾蛋的意思,免得直接當面撕破臉不好看嘛,於是默默的更新了自己在某幾個招聘網站的簡歷。總監B是老闆心腹,當即表示呵呵噠,沒理HRBP。總監C是個耿直boy程序猿,被談話之後就去找老闆遞了辭職報告,老闆一臉懵逼問這是啥情況,為啥突然要走,正準備提拔你呢。。。總監C說不是你讓xx跟我說你對我很不滿意的嗎?

於是,這位神奇的HRBP來了半年就被幹掉了。

網友回答:

她們太牛X了。這裡的牛X是:莫名其妙的高傲、冷漠。

發生在我身邊的這件事情,讓我覺得阿里巴巴的HR怎麼能在他們自身信息洩漏、他們自己員工沒有職業道德,而給我造成困擾的前提下,還用拉黑、終生不錄用來威脅我;在我被舉報要去阿里面試,我當時公司的直接主管已經嚴重關切這件事情的時候,非但不關心求職者的情況,還非常強勢的威脅我必須出現。當時確實非常憤怒,當時我的想法就是:等我做到大咖的時候看你是不是還不錄用!到時候等我拒絕你吧!

評論裡有人說“小”字輩的HR,是外包的,也有人說“小”字輩也有P10的。我不太瞭解。我那天寫完這個回答,就去翻了下當時的郵件,評論裡看來有人認識這位HR,笑~

==========================以下是原答案===========

多年前想換工作,獵頭推薦給了阿里。電話面試兩次都OK,第三次約好了某個下午直接去杭州面試,假都請好了,高鐵票也買好了(我在上海)。當天晚上,直接上級領導給我電話問我是不是明天要去阿里面試。我詫異的一塌糊塗,然後矢口否認。直接上級說是某位現在在阿里的前同事跟她說的,在阿里那看到我的簡歷及面試安排。然後苦口婆心勸我,並要求我第二天取消休假去公司。

第二天一早,給阿里HR小鹿(好像是這個名字,多年了)說明了情況。這位HR直接跟我說,如果我不按照約定時間出現,就被拉入阿里黑名單,終生不能進入阿里。

當時就覺得,阿里的HR,太牛X了。嗯。

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應該沒什麼好匿名的,笑~

茶娛fan吼


我們作為一個看機會平臺,平時接觸過很多在與 BAT 親密接觸過的候選人。關於這些人為什麼離開阿里這類BAT公司,他們後來又發展的怎麼樣,還真有幾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可以跟大家分享。


離開BAT:不破不立


  • 離開理由一:部門邊緣 與主業發展脫節

「與其說我坐上了 BAT 的豪華遊輪,倒不如說我是坐上了貼著 BAT 牌子的小漁船。」方星這樣回顧他在 BAT 的工作經歷。

2011 年北郵碩士畢業的方星,校招季首先拿到了某 BAT 的 offer,薪資崗位都十分符合方星的預期,公司甚至還給出了額外的抽籤落戶北京的機會。這些「美好」,讓方星開始暢想自己未來的生活。

但讓方星萬萬沒想到的是,現實的打擊來的這麼快且直接,先是 50% 概率的抽籤落戶沒有抽到,直接和北京戶口暫時說了再見。再是工作上方星發現自己被「坑」了。

雖然給 offer 時,標明瞭崗位,以及大概的工作內容,但是作為應屆進入 BAT 的方星並不知道自己進入了 BAT 邊緣部門。他進入的部門,主要負責公司內部 OA 系統建設工作。方星越工作越感覺自己是「一座孤島」。方星的組裡加上 leader 總共不超過 5 個人,大家相互之間也不怎麼交流,各自負責各自的工作。

除了業務邊緣外,方星所希望的:能夠感受公司的技術氛圍,搭建自己人脈的想法也隨著業務部門邊緣直接破滅。他和主業的溝通僅限,「我的賬號怎麼又登錄不上了」、「給 XXX 開個權限」,方星有的時候覺得自己像是一個IT管理員,「就差找我修電腦了」他自嘲道。

對於剛剛畢業的方星而言,進入一個沒有被公司提出市場化要求,或者進一步的發展需求的部門,打擊是顯而易見的。根據 100offer 觀察,進入 BAT 的邊緣部門,最後導致離職,也是很多應屆生進入 BAT 之後比較常見的離職因素之一。應屆畢業生面對大類招聘時候,雖然不知道具體的業務部門,但由於嚮往 BAT 的光環,還是選擇「賭一把」。那些進入邊緣部門的應屆生往往很快就發現和自己預期所想差距太大,最終選擇了離職。

合同期滿後,方星順勢選擇了離開BAT。


  • 離開理由二:受限業務 晉升遭遇瓶頸

2013 年碩士畢業的石浩宇,是一個對算法有點想法的算法工程師,剛畢業的時候加入了國字號的某研究院,「和市場有點脫軌」、「清閒」、「上升空間窄」,這些缺點逐漸消耗著石浩宇的工作熱情。雖然研究院幫忙解決了落戶問題,但是工作一年之後,石浩宇還是選擇了違約離開。

石浩宇在研究院中自我積累下來的技術基礎幫助他順利通過 BAT 的面試。這家 BAT 公司開出了優厚的待遇和符合石浩宇期待的算法崗位。雖然評級只給了 P5(參考阿里標準),但想著未來的發展趨勢和自己的職業目標,沒有太多的猶豫,石浩宇隻身南下,以算法工程師身份進入某 BAT 公司中的一個重要業務部門。

「蜜月期很快就過去了」,石浩宇提到以前的工作,有些無奈。石浩宇和他的同事們的工作時間不斷被會議、運營和產品同事分割,「我們煩不勝煩,給運營的團隊開發了一整套小工具,即使這樣,也無法阻止他們事無鉅細的反饋和詢問」。

雖然是算法工程師進入公司,但是並沒有很多空間給石浩宇做模型的探索、實驗,「甚至會有點懷才不遇的感覺。這不是說沒有遇到好的老闆,而是老闆也有業績壓力」石浩宇如此形容他的這份工作。

像石浩宇這樣,進入核心部門,從事自身目標崗位的 BAT 程序員,他們煩惱的方向又有了變化。業務導向成為了一柄雙刃劍,合理的業務導向的確能夠直觀反映技術帶來的效果,但是也會挾制技術的發展。100offer 接觸的很多像石浩宇這樣在平臺上看機會的 BAT 程序員就面臨這樣的困擾。他們通常抱著一顆技術精進的心進入大廠,但還沒有渡過適應期,沒找到平衡的方法,就「先身士卒」。

壓倒石浩宇,促使他離開 BAT 的最後一根稻草,大概就是晉升失敗了。「倒不是說一定要在一年內升級有多麼重要」,石浩宇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覺得自己選擇離開是正確的,「這是一個節奏和未來發展的問題」。對於石浩宇而言,南下就像是一場實驗,既然不能給自己帶來技術成長,加上晉升也沒有成功,那不如快速止損,回到北京。


  • 離開理由三:發展快速 過早摸到天花板

孫驍霄也沒想到,自己能發展的這麼快。2010 年,上海世博會,大四的孫驍霄第一次到上海,目的當然不是觀光,還有在某一 BAT 公司的實習,這一實習,就是四年。

「我應該屬於運氣比較好的那種」,孫驍霄謙虛地說,孫驍霄加入公司的一個新業務部門,那個業務在2010年,不僅是新,可以稱得上是荒了。

他就是開疆拓土中的那一個,整個組只有孫驍霄一個前端,再加上小組的技術 leader 的風格比較自由,願意給成員自己發展的空間,孫驍霄就全包了所有前端的工作,體驗了一把從 0 開始。實習期表現亮眼的孫驍霄畢業後以 P5(參考阿里級別)轉正。通過這個項目,孫驍霄不僅體驗了一把業務數據量達 30 億的快感,他還建立起了項目大局意識,順便發表了一個專利。

級別上他也一躍升到 P7(參考阿里級別),這個時候,孫驍霄開始思考下一步應該怎麼辦,繼續留在公司,幾乎可以遇見光明的晉升未來。

但是孫驍霄發現,自己在目前的業務上,再也不能獲得如此迅速的成長了,甚至達到了瓶頸期。他開始思考換個地方試試,當「去外面看看」的想法越來越強烈,孫驍霄決定離開「舒適區」,進行下一個冒險。

無論是上述哪種離開 BAT 的原因,背後都蘊藏著「不破不立」的決心,那麼離開 BAT 之後,他們選擇了哪裡?


離開BAT去哪兒?

雖然在 100offer 平臺上,他們都手握 10+ 個面邀,但他們的選擇反而十分慎重。市場上的公司無非可以分成,創業公司、可以成為下一個 BAT 的獨角獸、另外一家 BAT。他們在選擇的過程中又是如何考慮的呢?


  • 選擇一:加入早期 TMD

2014 年,方星離開 BAT 的邊緣部門的同時,也離開了自己從本科求學開始就生活的北京。伴隨著方星南下跳槽的是甲公司和乙公司的 offer。這兩個公司和 BAT 比起來,都算是創業公司。相對於乙公司剛剛起步不久,業務也比較初期,甲公司業務更加成熟,規模也更大一些。

兩個公司開出的薪資都差不多,乙公司還承諾方星更多的「技術自由」,口頭允許方星使用他推崇的 scala 進行業務實現。經歷了第一次職業選擇上失誤的方星,這一次顯然更有警惕心。方星理智地綜合考慮了一下兩家公司的業務和發展,認為在甲公司至少在業務上能夠比乙公司更加靠譜,最後決定加入甲公司。

「當時覺得如果實在不行,甲公司的工作經驗寫在簡歷上,可能稍微比乙公司好跳槽一點」。方星加入的甲公司現在成為後 BAT 時代的領跑者,也有了自己的標籤:TMD。

能夠像方星這樣順利加入一個能成為下一個 BAT 的獨角獸企業,也許是每個從 BAT 出來的程序員都想「賭贏」的一件事。問及方星是否想到會有這一天時,方星用了「人品好」這個詞。在職業選擇上更尊重理智與內心,警惕那些「投機取巧」與「看上去很美」,是方星給出的職業選擇方法論。


  • 選擇二:進入另一個 BAT

2015 年,石浩宇在 100offer 平臺上選了又選,還是進了另外一家 BAT。「看了許多創業公司,還是覺得大公司更符合我的需要」,石浩宇如此總結這一次選擇。

2015 年,石浩宇在 100offer 平臺上所獲面邀數

對於一個算法工程師而言,創業公司的確有更多自主權,但是也少了很多能夠對業務有帶動的技術牛人。再加上這個階段的石浩宇工作只有兩年,他更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團隊帶動自己前進。

通過「手寫代碼」的優異表現,另外一家 BAT 直接解決了石浩宇晉升的問題,給了 P6(參考阿里評級),和一個核心部門的核心算法崗位。面對這樣的誘惑,剛在北京買了房子的石浩宇實在有些心動。

像石浩宇這樣需求的候選人在 100offer 平臺上並不少見:資歷火候不到技術管理,又有一定的工作經驗。BAT 在面對這類程序員通常能開出比創業公司更加優厚的待遇。再加上能夠解決晉升的問題,不難理解石浩宇最後重回 BAT 的選擇。

但並不是每個候選人都能和石浩宇一樣,保持自己的技術水準,順利在下一家 BAT 直接升級。無論工作的外部環境如何,對自己的技術要求不放鬆,這是石浩宇能夠順利斬獲 offer,並且晉升的方法論。


  • 選擇三:與創業公司一同成長

同樣是 2014 年,孫驍霄在一家創業公司老闆的力邀下,加入了 F 公司,這家公司的主要方向是互聯網金融。孫驍霄看中了這個剛起步的行業,進行又一次「拓荒」。

孫驍霄的這次選擇,看似冒險,其實非常穩健,通過朋友的朋友介紹,孫驍霄認識了 F 公司的老闆,對於公司的業務發展以及自己的工作職責,孫驍霄在入職前就心裡有數。

經歷了在 BAT 的全面成長,對於孫驍霄而言,如果不能夠直接升級技術管理,那麼他大可不必離開目前技術都發展良好、自己熟悉且有發展未來的團隊。

看準了行業,符合自己下一階段的求職需求,孫驍霄爽快地接受了這個 offer,加入了 F 公司,完成了又一次職業晉升。

從他們三個人的職業選擇上看,他們首先都非常客觀和清晰地分析了自己目前的處境和需求:方星選擇南下異地跳槽,思考的是如何給自己留後手,於是選擇加入了業務更加成熟的公司;石浩宇定居北京,思考的是如何技術精進,更進一步,所以選擇加入另一家 BAT,看中了公司的技術環境;孫驍霄想要直接晉升技術管理,看重自己的發展空間和行業的發展趨勢,最後加入一家有發展前景,尚處於行業起步期的創業公司。

他們的選擇無疑是「理智的程序員」跳槽選擇的經典三步走:衡量處境,確認目標,然後篩選。


選擇後的未來:新的工作會更好嗎?

對於進行了職業二次選擇的方星、石浩宇和孫驍霄而言,從抽象上看,分別代表了三種不同的發展路徑。


  • 方星:在 TMD 走向技術管理

進入 TMD,方星是他老闆手下第四號員工,且資歷最深。工作剛過大半年,方星就被升級成了小組長,帶著兩個新兵蛋子,負責一個系統。主要負責工作是二次開發、重構等。「這次工作,我不僅知道了什麼叫團隊合作,還知道了什麼叫對結果負責」,和上一份在 BAT 邊緣部門的「單兵作戰」工作不同,方星此次發展之路開始變得生機勃勃。

一年之後,公司業務調整重組,方星和他負責的幾個程序員被迫分到了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業務部門,老闆也換了一個。那個時候,方星過的非常鬱悶,不僅事業上受阻,而且炒股也賠了不少錢。

「沒有想過跳槽嗎?」,面對這樣的提問,方星表現的非常淡定,「沒有,我不是那種特別沉不住氣的人,再加上我還帶著幾個人,這麼一走了之,有點坑隊友」,對團隊的責任感讓方星選擇了留下。

半年之後,公司又重組了業務,方星正式升級技術管理,成為一個細分業務條線的負責人,老闆也換了回來。熬過那段糟心的日子,方星的職業發展終於算是過了一個坎。

從一開始只用負責一個系統,到需要負責一個業務,方星不能再單純地做一個「快樂的碼農」,要開始操心營收、轉化率……操心很多技術之外的事情。「這是一個很無奈的事情,往前發展,你離一線碼代碼肯定會變得越來越遠」,雖然自己還會花時間折騰喜歡的技術,但是再也沒有一線碼代碼的感覺了。

2017年,方星邁入 30 歲大關,手上握著數目不小的期權,帶著屬於自己的團隊,年底準備試試能不能升到 P8(參考阿里級別)。這麼看來,如果非要深究是不是「一線寫代碼」實在有點矯情。但是當 100offer 和他討論未來發展時,他還是堅持說,自己是個技術人,以後還想做個「快樂的碼農」。


  • 石浩宇:留在大廠穩定發展

石浩宇現階段,算是人生中比較穩定的階段,孩子已經能出去打醬油了。和方星一樣,石浩宇也遇到了一線代碼能力有些下降的這件煩心事。

進入現在這家公司之後,雖然負責了新業務,但是還是難以逃脫「業務」的魔爪,與其說自己現在是個算法工程師,石浩宇更想劃去這個 title 裡「算法」這兩個字。「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靠手寫代碼通過面試了」,提到這個問題,石浩宇有些沮喪。和方星負責一條業務不同,石浩宇雖然也是一塊業務的負責人,但他們的團隊更加鬆散,大家除了這一塊的工作之外,還有許多別的工作,「算是一個雲團隊」,石浩宇這麼評價。

雖然離算法更遠了,但總的來說,石浩宇目前對於自己的工作狀態還是比較滿意的,他現在負責的業務算是新興業務,也是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工作的挑戰性也不錯。2017年下半年,石浩宇升上了P7(參考阿里級別),手上也握著一些公司的 RSU。

雖然在業務部門,個人發展總是繞不開業務指標的考核,但是談及未來,石浩宇還是對「算法」有著一些執著。工作之餘,也會盡量多一些時間用來看看公開課、看看論文,相比起來,他還是更喜歡那個能「手寫代碼」,收割一把 offer 的自己。


  • 孫驍霄:重回 BAT,迴歸技術本身

2015 年,孫驍霄加入了 F 公司,一手搭建了公司產品的技術框架,為公司建立了高端技術團隊。兩年之後,2017 年,孫驍霄選擇了離開。28 歲的孫驍霄,決定在 30 歲之前,整理一下自己的發展思路,重新上路。

「在 F 公司做技術管理的過程中,難以繞過的坎,就是因為技術管理帶來的技術水平的下降」,孫驍霄談及此次離職時,非常直白的告訴 100offer 的人才顧問,他希望能夠選擇一些 C 輪及以上的大公司,能夠在技術上有進一步的發展。

今年年初,孫驍霄在 100offer 平臺收穫面邀情況

雖然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了,但是在孫驍霄身上,我們看到的除了沉穩和敏銳的眼光之外,還有一顆不斷逃離「舒適區」、冒險的心。這次的 offer 選擇過程中,他選擇了薪資最低的 offer,以兩年前一樣的級別:P7(參考阿里級別)的級別回到了 BAT 。

「會覺得自己吃虧了麼?」面對 100offer 的提問,孫驍霄難得地出現了一絲不淡定。

「肯定會有,但是技術下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你不能老想這件事,不然就一直過不去」孫驍霄給出了一個十分「完美」的回答。

技術管理似乎總會帶來些許的一線代碼能力的下降,只不過孫驍霄遇到的比較早,他還有時間調整自己的目標和發展路徑。

孫驍霄似乎一直在「折騰」,折騰著進入一個又一個新興行業,冒著一次又一次的險。在被問及,怎麼解決新行業入門問題時,孫驍霄爽朗地笑了,「你覺得我現在加班還不夠多嗎?」,他用反問回答了我們的問題。


在對他們仨進行採訪時,我們覺得用「快樂的碼農」來形容他們最為貼切。褪去 BAT 罩在他們身上的光環,他們總是在不斷地推動自己前進。

他們心中都有一杆稱,稱的兩端,一邊是自己的期望,一邊是現在的處境,當這杆稱稍微往其中一邊傾斜時,他們就會做出調整。讓自己的目標和現狀不至於處於失控的狀態。

因此,他們的職業決策也非常理智,並且形成了自己固定的風格。孫驍霄更加「冒險」,喜歡挑戰新的領域;石浩宇更加「平穩」,總能在現有的情況中找到最優解;方星則更加「保守」,一旦做出決策,即使碰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情況,也更願意在現有狀態中進行調整。

撥雲見日,在變與不變的職業選擇中,最後的落腳,都在他們的目標上。


注:為保護候選人隱私,本文涉及人名均為化名。


感到有收穫請給我們一個贊贊贊~


100offer


阿里巴巴集團家喻戶曉,它讓購物方式發生了革命性改變,還救活了物流行業,同時也培養了無數剁手黨。

根據阿里巴巴集團公佈2017財年全年業績為1582.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中國零售平臺年度活躍買家增至4.54億,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高達5.07億。

鐵大的營盤流水的兵,世界上無論怎麼優秀的企業都會有員工流動,有人跳槽,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優化配置的必然結果;阿里巴巴也不例外,目前擁有員工人數高達73700多人,據公開信息顯示,18年來,已經有6萬人辭職離開。

2011年2月21日公佈CEO衛哲、COO李旭暉因中國供應商涉嫌客戶欺詐事件雙雙引咎辭職,也嚴肅處理了近百名負有直接責任的銷售人員。

任何公司員工的理由和原因從員工辭職信是無法全面得知,畢竟一個不願意繼續留下來的員工都有一萬個辭職的理由。

1、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沒有理由的辭職就是最好的理由,因為人權要求擇業自由,市場經濟要求雙向選擇。

2、水土不服

個人價值觀與用人單位的企業文化不相容,員工要融入企業的第一步就是將企業文化逐步固化為個人價值觀的一部分,否則離職是遲早的事。

3、壓力山大

員工的價值在於為公司創造物超所值的價值,也就是說公司給你每月一萬元的薪水,你就得給公司創造十萬元的價值;一旦完不成工作任務,後面的工作排山倒海而來,有人就會知難而退。

4、公司沒有兌現承諾

每個企業都會有願景,每個員工也滿懷期望,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的承諾沒有兌現,員工就會有被欺騙的心理,也就不跟你玩了。

5、羽翼豐滿遠走高飛

每個企業都會倡導一種感恩的精神,當員工在企業不斷成長起來,能力得到提高,而此時公司又不能給予相應的職位和待遇,只得另謀高就。

6、合同到期或引咎辭職

因個人和家庭原因合同到期,好聚好散;還有針對高層管理人員因為在一些事件中負主要責任愧疚辭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