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有阿里巴巴,美國有谷歌,爲什麼歐洲沒有網際網路大佬?

天線豆豆叮鐺


互聯網公司靠什麼發展的?義務加班呀!

歐洲義務加班?不存在的!歐洲的公會會讓義務加班的公司被告到倒閉。

法國還出臺了最新勞動法,晚上6點後到早上9點之前的非正常工作時間,公司將不被允許向員工發送郵件,也不可以向員工打電話。在亞洲,怎麼可能?

罷工,瞭解一下?

法國罷工👇



英國罷工👇

德國罷工👇



再看一下中國👇

2014年,中國周工作時間為44.74小時,平均每年的工作時間在2000-2200小時之間。若按照部分企業實行的“996”工作制,員工每週工作72小時,接近西歐國家的兩倍。

除了一言不合就罷工,讓我們再看一下各國年假的天數對比:

法國30天!

英國28天!

德國24天!

還都是不帶公共假期的哦!一年休1個月帶薪假,一個月!帶薪假!程序員休完運營休,運營休完程序員休,還能上什麼項目!競品都更新了4個版本了好嘛!用戶都移情別戀了好嘛!

這裡沒有提到美國,其實美國跟中國是相對接近的,也有很多加班,互聯網公司工作到半夜也是常見。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是最適合中國人去的國家,工作緊張有活力,福利不高,物價也中等。詳情就不表了。


毛琳Michael


這個我其實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已經簡單的說過了,可能很多小夥伴並沒有看到,這裡我在針對這個問題做一下闡述。

  • 超級市場、文化共通

市場足夠大,雖然歐洲都玩歐盟,歐洲共同體什麼的,但本質上歐洲依然是一個個割裂的國家,在語言、文化上有很大的差距。這是比較大的阻礙,可以說歐洲很難找到這樣的國家,唯一一個真正能有統一文化歐洲國家那就是俄羅斯。

而中國則是有14億人口的超市市場,美國也是3.2億人口,可以說這首先就是兩個全世界最典型的超級市場,而且文化是非常共通的。大家可以先看這兩個榜單,首先中國和美國肯定是這裡面的了,但是其他國家為什麼不滿足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 政策庇護、良好溫床

其次是政策庇護,必須在這個市場環境下是一張良好的溫床!

毫無疑問美國不需要考慮這點,因為計算機行業的幾乎所有的核心科學、理論、標準、以及實際應用,都是美國人搞出來的,所以作為開創者的美國自然不用考慮這一點。一部分技術理論,例如博納斯-李的萬維網協議,即使不在美國,也是誕生在英語世界居多。除此之外,你可以去數一數,從肯湯普森、丹尼斯里奇、約翰麥卡錫、高德納等等幾乎你能舉出來的所有計算機領域的大牛科學家都來自美國。你能舉出的幾乎所有計算機名校,不管是斯坦福大學、加州伯克利、麻省理工、卡耐基梅隆、伊利諾伊香檳等等都是來自美國,你從小聽過的所有的創業故事,不管是喬布斯還是比爾蓋茨,不管是拉里佩奇還是貝索斯,不管是扎克伯格還是捷克多西,等等他們也都來自美國!

但是其他國家作為先行者,在美國互聯網已經如此發達的今天,面臨谷歌、亞馬遜、Facebook等等企業的競爭,要想能夠破土而出,最好的辦法就是政策庇護、模式創新,在溫床環境下野蠻生長,而這些在中國才有。

  • 天時地利、成事在人

天時地利講究的是外因,首選是環境,本身就需要有良好的創業氛圍才可能成功,創業一定要有開創性。歐洲本質上缺乏這種氛圍,歐洲很多國家都是工業強國,工業強國的特性讓他們不具備開創的勇氣,可以說歐洲是工業之都,在汽車、精密儀器等等領域都是遙遙領先的,大家性格嚴謹,但是缺少活力,但是這恰恰是互聯網需要的精神。互聯網講究開創精神,這一點太重要了。放眼美國、中國,這種開創精神的企業家太多了,這是骨子裡的一種文化,而其他國家太少了。你仔細數一數,全世界企業家裡面,某些國家即使是發達國家,但是你能叫出幾個他們國家的企業家名字?

其次是資本環境,毫無疑問,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擁有者全世界最好的風險投資機構,有著全世界最擅長風險投資的一群人,其他國家你還是很難找到,這些投資機構、投資人都是身經百戰,投資出了很多經典案例。但是放眼全球,大多數人估計只知道日本有個軟銀,有個孫正義,南非有個MIH,就是投資騰訊出名的那家企業。

有了這些外部因素以後,那麼最重要的是什麼?當然還是人!一方面是能培養出開創精神的企業家,還要有源源不斷的人才輸出,教育是根基,我們雖然還不能算是人才強國,但是我們已經是人才大國了。

  • 要有風口,豬才能飛

最後就是要有風口,風口論不是噱頭,而是真正需要這樣的機會。

美國的風口就是傳統互聯網,IBM、蘋果、微軟推進了PC互聯網的發展,讓美國獲得了互聯網浪潮的第一波機會;而在安卓的出現,小米橫空出世,一時間互聯網手機的概念四起,高性價比手機的存在極大地降低了用戶的終端成本。正式設備的普及讓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爆發,這是互聯網浪潮的第二波機會。

而這兩個機會,也只有美國和中國遇到了。

總結起來說就是,首先你得有個大市場,而這個市場是一個溫床市場,有很好的政策庇護,然後大家文化認知非常一致。最後再加上天時地利,好的資本環境,好的創業氛圍,加上具有開拓精神的人才,這個時候只要有一個好的風口,英雄造時勢,但也是時勢造英雄,缺一不可。


EmacserVimer


為什麼歐洲沒有互聯網大佬?原因是幾個方面的,一是歐洲的國家都很小,人口很少,互聯網是依靠流量生存,沒有流量就沒有互聯網。

人口少流量小的歐洲各國發展互聯網很難,如果歐洲的哪個國家想做網絡電商平臺,只有一個結局賠光破產, 歐洲的每個國家都很小,人口又少,不夠互聯網平臺的人口基數。

二是美國的互聯網企業服務的主要是美歐及全世界,但是主要互聯網用戶是美國人,其次是歐洲人。歐洲有傳統產業但是沒有硅谷,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美國取代歐洲列強成為世界霸主,美國依靠的是創新能力,歐洲失去了創新能力,只能依靠傳統產業及過去的優勢生存,在互聯網時代來臨時,歐洲沒有跟上,所以,歐洲的互聯網產業非常落後,根本無法與美國競爭,只能將互聯網的市場讓給美國。

中國及亞洲互聯網的發展主要是中國的互聯網產業發展很快,是因為中國的人口數量多,上網的人多,所以有著巨大的互聯網用戶市場,中國的互聯網產業發展的較快,中國是人口大國,這是互聯網產業必須具備的基礎條件,再加上中國的傳統產業壟斷性強,而互聯網產業是輕資產,發展模式主要靠創新,沒有辦法壟斷,這樣中國的創業者知道在壟斷的行業或領域沒有機會,就在無法壟斷的互聯網行業創業,成功的概率會提高。

於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創業者數量眾多,總有人能脫穎而出。所以,世界上互聯網產業發展最好的國家只有美國和中國。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實際上代表了最近十幾年經濟的發展速度。

這十年來,歐洲不僅僅是沒有互聯網大佬,歐洲整個在IT互聯網界已經難以找到“帶頭大哥”似的企業。現在能看到的,歐洲在科技界的代表企業,就只剩下SAP、西門子、博世這樣的企業,而這些企業又或多或少的跟工業相關,也就是跟歐洲的傳統優勢行業相關。

回想起來,諾基亞的衰敗,實際上正是歐洲在IT屆衰落的一個縮影,也反應出了,歐洲企業在逐漸喪失行業優勢。

再看另一個通訊行業的巨頭愛立信,也已經在全球市場被華為趕超,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可以在行業領軍者形象。

以中國的發展速度,市場規模來看,都是歐洲所不具備的條件,所以,在互聯網行業,歐洲不會出現互聯網大佬,也是很正常的。


科技行者


早在20年前,科技巨頭微軟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反壟斷”阻擊。當時歐盟裁定微軟在操作系統中捆綁視頻播放器為壟斷行為,為其開出了數億歐元的罰單,卻沒想到因此帶來了一連串的負面效果。

這一裁定首先嚴重打擊了投資人對科技股的信心,人們不光恐慌地拋售微軟股票,甚至也開始拋售其他科技公司的股票,使得以科技股為主的NASDAQ 綜合指數創下了單日下跌點數最高記錄。美國華爾街因此遭遇劇烈動盪,歐州幾大主要股市也均出現了罕見的跌幅。

對於整個軟件產業也帶來了潛在的危機。因為全球軟件行業幾乎都是建立在微軟的通用軟件基礎上,一旦微軟被反壟斷拖垮,全球都將失去統一的軟件標準,帶來巨大混亂。而且在全世界有無數軟件商和員工依靠微軟的軟件來謀生,一旦微軟被拖垮,這些人的命運將因此改變。

而歐洲自己,也在20年裡沒有誕生任何一家偉大的互聯網公司!

可見,教條式地反壟斷不僅會傷害一家巨頭企業,更會為整個產業甚至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後果。因為,作為新經濟和新業態,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並不相同,隨著超級互聯網平臺的誕生,它們會為消費者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在國內也曾出現針對互聯網企業的反壟斷訴訟,不過結果卻並不相同。奇虎360曾訴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最高人民法院最終沒有支持訴訟請求。這明確了在認定市場支配地位的過程中,市場份額這個指標不是絕對的判斷標準。同時,也說明法律應強調發展,反壟斷不應絕對化地一刀切,應該考慮產業本身的特殊性。

就像我們不能只看到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佔據了57.7%的市場份額,比第二名的京東高出了一倍,還要看到阿里巴巴為消費者、為社會帶來的益處。日均納稅1億、創造就業3000萬,還要賦能全球2000萬家中小企業!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打實的實惠!

畢竟,把企業做大做強不是罪過。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反壟斷法的本質目的,避免濫用反壟斷法,應該保護新經濟模式的健康發展!


扒姐論電商


首先,我很好奇題主為什麼不是問美洲有谷歌?是因為美國在美洲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上有絕對優勢的緣故嗎?看了很多大牛的解答,我表示很多贊同,大牛分析很透徹,在這裡我想在綜合他們觀點的基礎上表達我個人觀點,歡迎大家吐槽,一起學習!


1. 文化背景:有人說歐洲沒有統一的文字是導致他們沒有互聯網大佬的主要原因,在這裡我不敢苟同,畢竟谷歌,阿里巴巴已經不再侷限於本國,而是不斷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這個時候他們不也面對這不統一的文字嗎?不過阿里巴巴,谷歌能成為互聯網巨頭在世界擴張遍地開花跟他們對文化背景的重視也是不開的,很多人把阿里跟亞馬遜相比,認為阿里巴巴是中國的,而亞馬遜是世界的,阿里巴巴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13億人民的支持,而事實是這樣的,在阿里巴巴誕生之前或者說發展壯大之前,已經有ebay,百思買等外來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但最終而敗走麥城,其中也有不瞭解中國文化背景,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緣故導致。在這裡,我想說文化背景並不是導致歐洲沒有互聯網大佬的主要原因。那麼什麼是主要原因呢?


2. 政府的態度與政策有人說歐盟對互聯網科技的壟斷制裁是扼殺歐洲互聯網經濟的主要原因,因為早在20年前。科技巨頭微軟因為在操作系統中捆綁視頻播放器而遭到歐盟的“反壟斷”,為此承擔了數億元的罰單,而這次反壟斷政策也引發了一系列的蝴蝶效應,給互聯網科技的發展蒙上了面紗,此時的歐洲自然不敢冒險進入,這也導致了後面歐洲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滯後。我覺得這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影響因素。但此時的中國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但此時的中國政府對互聯網還是持有觀望的態度的,但對於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外國互聯網科技的進入也設有一定的門檻,這就是自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中國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後的生產力存在巨大的矛盾,潛在的巨大需求,以及外國先進的網絡科技的參考,是阿里巴巴等電子商務網站發展的主要推力。


3. 經濟發展狀況很多人認為互聯網是世界經濟的第四次革命,這可以說是很有道理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一枝獨秀,第二次工業革命以美國和德國為主要推力,第三次美國日本領銜,人稱第四次中國抓住了。成就了BAT三大超級互聯網公司。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會給發起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經過多次工業革命,英國等歐洲國家也是嚐到了很多甜頭,經濟飛速發展,產業以旅遊金融等服務業為基礎,人民生活富足,福利好,這也是促進創新的一大阻力吧,中國處於經濟發展的中高速階段,從經濟學原理的角度看,由於邊際效應,中國可以利用人口紅利使得資本投入的收益率高於其他國家。這也是促進中國互聯網新興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創新的原因。


當然,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其科技發展雖然已經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但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段路需要走,中國互聯網科技的發展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我們一起看財經


謝邀。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互聯網的屬性更像是大國才會出現的企業。互聯網之前的企業是這樣的,比如我開餐館,就會有一堆餐館競爭,而互聯網更多的是體現出了一種連接性,或者說整合性,我要開個互聯網公司不是要開家餐館,而是要把所有餐館聯合起來,給他們提供服務,比如美團,比如餓了麼。互聯網公司的出現,更像是一種一個行業的集合,一個行業的協會那種感覺,比如汽車之家,瓜子網,58同城。也就是說互聯網企業從一開始出現就有著很大的野心,比如至少希望有幾億的用戶,而互聯網創業初期一般都比較艱難,或者說大多數網站只有達到一定用戶規模才會收支平衡,實現盈利,當然,有一些大的互聯網公司用戶足夠多了,但還是不盈利,那就是成本太高,比如做視頻網站的優酷、土豆、愛奇藝。愛奇藝有6000萬用戶依舊不盈利,那我們想,如果換成歐洲來做視頻網站,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有8000萬人吧?就算那個網站強大到一半人口是它的用戶,也才4000萬,估計還沒成長起來就倒閉了!

其實,不單是互聯網,就是其他行業,歐洲的巨無霸公司也很少,就是能佔到整個行業很大比例比如30%以上的公司,殼牌石油、西門子、空中客車比較大,但也稱不上巨無霸啊,所以做互聯網這種整合性很強的企業,歐洲基本沒戲,這是大國的遊戲!

歐洲各國雖然多屬於基督教,但文化畢竟不同,法國人瞧不起英國人,英國人瞧不起德國人,就是英國人自己,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還很不對眼呢。而互聯網公司的用戶基數,決定了在歐洲必須跨國發展,在歐洲這種事很難想象,還好美國的大互聯網公司崛起後,即使它在歐洲賠錢,畢竟在美國賺錢,所以也能慢慢推行下去,但由於歐洲沒有什麼對手,所以很快美國的互聯網公司就佔領了歐洲!

而中國不同,中國14億人口,足以支撐幾家巨無霸型的互聯網公司,比如阿里巴巴、騰訊,還有未來的小米、滴滴、美團、今日頭條,人口基數決定這些公司能夠成長起來。同理,印度遲早也會出現互聯網大公司的,不過由於發展比較晚,所以印度的互聯網大公司很可能是被中國或者美國控股的。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不好意思說,但不得不說,就是歐洲科技已經遠遠落後於中國和美國了,歐洲的高福利壓縮了科研投入,所以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到現在都出不來!歐洲將會被中國和美國遠遠甩在後邊!

至於某些人說是牆的原因,是牆保護了中國公司,其實這純粹胡亂猜想,如果沒有牆,谷歌、FACEBOOK、亞馬遜進入中國後,照樣會死得很慘!谷歌和亞馬遜來過中國,可又能怎樣,谷歌因為觸犯中國法律被趕走,亞馬遜中國半死不活,當年大第一大互聯網公司雅虎進入中國後,也沒打敗新浪啊!美國人驕傲自大,總以自己的標準為標準是根本打不贏中國公司的,當年馬雲加入雅虎中國時,說雅虎中國的員工跟客戶聯繫都用MSN,客戶很少有談成的,在中國最方便的聯繫客戶方式不就是打電話嗎,再次你也得用QQ啊!雅虎員工就認為全中國人跟他們一樣天天掛MSN,本土化這麼差勁的公司根本不行! 牆保護了美國那些大互聯網公司,隨著中國公司的出海,阿里巴巴和騰訊市值超過美國所有互聯網公司都不是太遠的事情!


用戶95119504484


想誕生大型互聯網企業首先要有大量的用戶基礎。美國三億多人口,中國十三億人口,這是個先決條件。歐洲過於碎片化,許許多多的國家拼到一起,沒有統一的文化和語言,很難有互聯網企業衝破歐洲的範圍。再有一點,美國和中國都有這種互聯網創業氛圍和條件,有數不清的風投公司盯著好項目,互聯網時代歐洲被邊緣化了,沒多少人投歐洲的項目。

有人拿歐洲的反壟斷說事,圖森破。本質原因一是歐洲國家過於碎片化,沒有統一的文化和文字,二是歐洲還沉醉於金融和製造業,沒有意識到互聯網的影響力,在互聯網時代掉隊了。比如德國說摩拜單車是最失敗的商業模式。

另外還有拿中國的“牆”說事的,或多或少成就了一些企業,比如百度。但騰訊和阿里還真不是牆的功勞。亞馬遜幹不過天貓京東,eaby幹不過淘寶,msn幹不過QQ,雅虎幹不過四大門戶,優步幹不過滴滴。中國市場是有很多特殊性的,老美那套玩不轉的,中國人的需求只有中國企業最清楚。


魯南小白菜


ZUITECH最科技:有深度的互聯網科技自媒體

是額,歐洲不是很厲害嗎?怎麼沒搞出來本土的騰訊、阿里巴巴、谷歌,歐洲不應該啊!第一次工業革命就是從他們開始的,領先我們幾百年呢技術。

首先來說一個原因就是地域文化的差異,當年的世界強國英法德,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實力已經大大消耗。還有就是歐洲總的來說還是比較保守的,骨子裡有一個實業的精神,就和現在很多不喜歡網購的人一樣,觀念需要更新。也有人說是語言的差距,我是不太認同的,畢竟阿里巴巴不是就超越了語言的成功嗎?谷歌微軟也不是一樣嗎?

政府的態度與政策。有人說歐盟對互聯網科技的壟斷制裁是扼殺歐洲互聯網經濟的主要原因,因為早在20年前。科技巨頭微軟因為在操作系統中捆綁視頻播放器而 遭到歐盟的“反壟斷”,為此承擔了數億元的罰單,而這次反壟斷政策也引發了一系列的蝴蝶效應,給互聯網科技的發展蒙上了面紗,此時的歐洲企業自然不敢冒險進 入,這也導致了後面歐洲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滯後。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但當時的中國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此時的中國政府對互聯網還是持有觀望的態度的。對於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外國互聯網科技的進入也設有一定的門檻,這就是自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中國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後的生產力存在巨大的矛盾,潛在的巨大需求,以及外國先進的互聯網科技的蓬勃發展,這些都是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企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經濟發展狀況。互聯網被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一枝獨秀,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美國和德國有了飛速的發展, 第三次美國再次抓住了機會,一舉成為世界新的霸主!第四次中國同樣抓住機遇,所以成就了現在的BAT以及一眾獨角獸企業。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會給發起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經過多次工業革命,英法德等歐洲國家也是嚐到了很多甜頭,經濟飛速發展,淘汰了低端產業並完成產業升級過後,現在的歐洲主要以旅遊金融等服務業為基礎,人民生活富足,福利好,這也是促進創新的一大阻力吧,中國處於經濟發展的中高速階段,從經濟學原理的角度看,由於邊際效應,中國可以利用人口紅利使得資本投入的收益率高於其他國家。這也是促進中國互聯網新興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創新的 原因。

當然,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其科技發展雖然已經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但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段路需要走,中國互聯網科技的發展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ZUITECH最科技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歐洲沒有“牆”。網友一直調侃中國的互聯網是“局域網”,不能玩Facebook、twitter、YouTube,連谷歌都不能上,雖然少了很多樂趣,但就是這堵牆,保護了我國的互聯網產業,讓美國的互聯網企業無法逾越,造就了“BAT”等一批互聯網巨頭,現在足以與美國的互聯網企業們並駕齊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