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让人变得更好,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多少人能做到?

反省让人变得更好,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多少人能做到?

古今中外,人们都知道反省的好处,比如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将我们的错误照出,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鲁迅说 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

所以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喝斥的话:为什么你总这样,你有没有反省过呀?

可是知道反省的好处未必就会反省,或者反省就必定会产生作用。因此我们也常会看到被喝斥一方往往委屈地嘟着嘴,一肚子冤屈无从说起的样子。如果是你是我挨批,可能脑海里也是会飘过无数同样的回答:我知道自己有错,可要不是因为你...因为他...因为它....因为.... 总之,重点真的不在自己身上,怪不了自己呢!

而事实上要求别人反省的人自己面对问题时未必就会反省,同样地也经常是屡错屡犯、明知照犯。

为什么这样呢?

首先,这是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惯性。

其次,反省不到位,常常停留于表面,而要深入有难度。

最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反省让人变得更好,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多少人能做到?

先来看第一个:趋利避害的本能惯性

面对问题时候,我们自然地要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避免自己被打压,这是本能,因为我们的远古祖先通过惨痛的经历深深地知道,处于弱势时是多么地危险和无助,于是通过进化把这种感觉深深地刻进了我们大脑深处。以至于一遇到被责备,我们习惯性地首先要替自己想,替自己找理由开脱。

那此时分两种情况。

一是事实上有理由。此时我们会腰板挺直、振振有词。

二是事实上没理由。此时我们会想办法找理由,尽管心虚,但死了的鸭子嘴还硬。

但本能却逃不过智慧。因为对方正在用高级人脑看待问题思考分析问题,动物脑的反应自然逃不出它的审迅。于是它一眼看穿了你的破绽和把戏。而且无论是有理由还是没理由,你都在问题当中,它会问你的影响力在哪里?你有没有充分使用到它?

比如报表没做出来,你说某某部门没提交数据,上级说:你为什么不早通知?你说早通知了,上级:那为什么不多催几次?你回:催了好多次!上级立即接口:催了好多次没有用为什么还不想办法促使人家及时提交?......

再比如业绩提不上,你的充分理由是没有人脉关系,但上级说:你不会去开拓?上班迟到,你的充分理由是偶尔一次很正常,但上级说:偶尔一次会坏大事!

总之当你处在问题当中时,你就逃不出干系,你就永远斗不过上级,他永远是对的,因为他是局外人。

反省让人变得更好,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多少人能做到?

此时还不如乖乖就擒,超越自己的动物本能,毕竟现在不是远古的莽荒时代,我们不再是欺弱怕强纯粹的猴子。所以我们真得站在上级的角度,站在问题之外之上,看自己在问题当中的角色,自己发挥了什么作用?发挥了多少效能?自己为什么没考虑到?在干什么呢?等等。

不过有时候,我们找理由,不光是因为本能使然,还因为我们自身的经历导致我们害怕被责备害怕承担责任。这时候的超越就需要两层了,一层心理背景,一层动物性本能。

还有,有的人根本不需要被骂,他已经在深深地在自责了,都是我的错,是我惹的祸。我是一个没用的人,什么事都做不好。

事实上这不是反省,不是对动物性本能的超越,分两种情况,一种这是他潜意识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习得模式,也就是面对问题时,他历史上进化出了这样一种方式。他知道这样做会让自己更舒服一些,或者的确避免了来自外界的责备施压。

另一种仍然是习得模式,但不是出于自我保护,而是把从历史挫折经历中所获得的表面现象概括转化成了信念。然后一遇到问题就自动运行。那象这类情况,属于社会性压制了动物性,要突破就是三层了,依次是自责心理,动物性,心理背景。

反省让人变得更好,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多少人能做到?

再来看第二点,反省不到位。

得先弄明白什么叫反省,要反省什么。这样才有方向,否则叫一个人反省,人们通常反省来反省去得出的结论是:不管我什么事呀!这其实就不是反省了,而是反证,反而证明了自己没错。这显然有违反省初衷。

反省,又可称为反思,通常我们理解为回想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浅层的理解导致了浅层的反省。因为这里的错误是一个不统一的标准,那人们出于前述的本能会想我这样是没有错的呀,所以结果就是前面说的不管我什么事了。

深层次的反省应当包含回想观察分析自己在历史事件当中自己的情绪行为表现,情绪行为表现背后的心理活动内容,心理活动内容的背景,以及情绪行为对于事件的影响,心理活动与事件的联系,包含了情绪情感,观点信念、个人记忆与事件的关系。

看到这,很多人头晕了,这么复杂?

对了,有效果的反省绝不是一两秒钟拍脑袋的结果,它是对于心理活动及与事件联系的深刻剖析,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我们可以把心理活动当成历史记忆与当前信息集结运转流动的一个繁忙的交通站,情绪行为呢是从交通站驶出的列车,发错车次或交通堵塞(对事件的影响)是因为交通站设置不当或者组织指挥不力。那要解决问题当然得从交通站内部结构出发,而不是光看一个情绪行为结果或者只找某个交通员(某种观念或信念或某种记忆)的麻烦。

因为思维模式没变,心理核心信念未变,种种束缚还在,那对待事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也不会变(还会做一样的设置找一样的交通员),因而就一错再错了。这就是反省不到位的结果。

那这样的反省必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内容,有时候就会包含前面所说的几项突破超越。可是有几个人会做到这种程度呢?

难吧?没错,心理的剖析需要静心,需要千头万绪理乱麻的耐心,需要智慧的启迪指引,因此通常只有遇到大挫折,人们才会痛定思痛,甚至有时候人们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只好解释这就是命。

不过遇到合适的咨询师帮你,那就另当别论了,合适的咨询师会让反省的路程变得轻松而愉快,关于这点读者可以去看我的文章《问题与思维——咨询师为什么要提问》

反省让人变得更好,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多少人能做到?

再来看第三点,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那为什么自己做不到反而要求别人理直气壮,而且的确也是在理呢?

一是因为位置撑腰。

二是置身事外,自我保护的方向不是找理由为自己开脱,而是勒令当事人承担责任,以杜绝再犯。

所以大脑清晰,思维敏捷,毫无同情心,一针见血地让你心寒,尽管在当事人看来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有时候还会遇到同情心更弱的,那就更麻烦,比如他有坚定的信念: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这时候,你要申诉的地都没有,只能哑巴吃黄莲,吃多几次,苦得不行,便不用上级逼问就开始自我反省了。

所以,亲爱的朋友,遇到事的时候,多听听长辈领导的话是没错的,其次要记得反省到位,不要畏难,难的时候不妨找一找行家里手,比如心理咨询师、智者,借助他们的智慧。

简单的小事,反省一次就是大脑功能加强一次,心理地域交通网络里便增加高铁一条。经常这样,那你心理进行活动时就驾轻就熟、四通八达,顺畅无比了,况且想想鲁迅先生的话,我们不要成为种族的祸哉祸哉,对吧?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