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日本企業的頑疾,僅憑女性和外籍員工都救不了

思·辨|日本企业的顽疾,仅凭女性和外籍员工都救不了

#獨家專業視角,權威解析時事#

思·辨|日本企业的顽疾,仅凭女性和外籍员工都救不了

Nobuko Kobayashi

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合夥人,專注消費品和零售業務

近日,日本投資者正在參加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僅6月28日一天就有超過400場會議。隨著財報季的展開,投資者將給出衡量上市公司表現的新的標杆。東京證券交易所和日本金融廳(Financial Services Agency)6月針對上市公司治理條例給出了兩項新的建議:重新審議複雜的交叉持股,推動董事會多元化改革,這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建議引進更多女性和非日本籍人士進入董事會。儘管條例沒有明確具體人數,但安倍晉三(Shinzo Abe)政府對此的回應是,敦促上市公司董事會包括至少一名女性董事。

鑑於這兩類人目前在日本公司董事會中的代表性太低,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女性和外國人”身上可以理解。據ProNed的數據,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一部上市的大約2000家公司中,女性在董事會中的比例只有10.6%,相比之下,西方公司的平均比例是20%到30%。而外籍人士的情況就更差了,據A.T. Kearney在2018年進行的一項調查,外籍人士在日本公司董事會中所佔的比例僅1%多一點。我們應回憶一下日本企業為何有必要改進多元化。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前,日本企業的管理被譽為全球最佳,雖然那時候日本企業的同質化程度比現在還高。事實上,很多觀察人士將日本企業的成功直接歸功於多元化的欠缺。日本企業以低於競爭對手的成本生產出優質產品,造就了日本的出口模式。一大批對企業忠心耿耿、兢兢業業的工薪階層推動了日本公司的進步,這些員工在公司中苦熬,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晉升,希望到60歲時能坐上公司董事的位置。在今天這個快節奏的複雜世界中,這樣的單一文化很難跟得上時間很緊、差異化強的企業發展戰略。隨著數字技術讓競爭對手隨時隨地湧現出來,狹窄的行業知識面已不再夠用。在一家對手發佈了一個突破性的新產品後,一家日本消費品公司花了一年時間去趕超。本土成長起來的日本商界領袖曾自信“瞭解”客戶,但事實上卻並不瞭解。圍繞創新的競爭需要在董事會和高管中間產生不同觀點的碰撞。面對業已成熟且不斷萎縮的國內市場,日本公司還需要通過資產併購來達到商業地理多元化的目的。東京證交所一部上市公司的海外收入已經從1994年佔全部收入的32%上升到2017年的44%。

有鑑於此,日本企業真正需要的是產業專長、思維方式和地理經驗的多元化發展。

……

新聞背景:女工難求,性別失衡的日本車企該如何解決緩解勞工短缺問題?

思·辨|日本企業的頑疾,僅憑女性和外籍員工都救不了

商業週刊中文版知識商店是《商業週刊/中文版》新媒體最新推出的付費產品系列。《思·辨》將為讀者每個工作日提供一篇由著名經濟學家和權威專欄作者對熱點事件的獨到觀點和解析,可單篇購買或訂閱全年,#獨家專業視角,權威解析時事# 。大量新產品也將陸續登陸商店,請大家持續關注。


如何找到商周知識商店主頁?


點擊這裡,或在本公眾號底部找到>>全視角>>商周知識商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