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圈中最疯狂的捡漏是什么?

清纹St



从现在的收藏来看捡漏一说很难成立。因为捡漏是指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这才叫捡漏。在目前中国古玩市场上,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只有买入,没有卖出,所以再低价买入再高档古玩,都不能算是捡漏。原因很简单,你能买进,却不能卖出。能卖出也达不到市场价。因此捡漏基本不存在。正确的说法是:低价买到高档古玩,自己玩的开心。。图为明成化斗彩杯底款,到代应该无问题,但必须得到社会认可,才有价值的可能。但谁敢认啊?事实是经历的多了,也就无所谓漏不漏了。自己有能力,有眼光自己认为可以就买。这才是安心的古玩玩法。



此为成化斗彩小杯图片丿作者自藏。


乾德堂1


关于捡漏,古玩圈里有的是故事。民国一个大洋买汝窑,喝碗酸梅汤骗个永宣官窑,文革后期一个元青花大罐八块钱等等故事多不胜举。



收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管是眼力还是资金投入,要是没有一个经验和眼力长期的积淀,就算有一个大漏摆在你面前也会擦肩而过,反而会捡到一屋子的假货,大漏变成大坑。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一个有经验有市场眼光的人往往能在别人都认为不值钱的东西里面挑出有市场价值的宝贝。



关于捡漏现在基本上已经是个传说,收藏盛世,无漏可捡。收藏作为一个长期投资项目,涨幅是稳定的,用一个平常心去玩收藏,往往会得到意外的惊喜。



风云说收藏


在文玩收藏圈里,说到捡漏,大家都比较关注。因为现在无论买,还是卖,都会说到捡漏,那你知道捡漏是什么意思吗?

所谓“捡漏”,就是指捡便宜,用较低的价格买到价值较高的东西。
比如你只花了一百元而买到了一件价值一千多元的东西,这算是捡了小漏;而你仅花了几百元或几千元就买到了价值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上千万元的东西,那就叫捡大漏了。

捡漏已经是一个传说,毕竟文玩圈里水深,能成功捡漏的并不多,下面南妃就盘点盘点那些让众多文玩人疯狂的捡漏事件吧!

1.8万元380万

首先,肯定是这枚顶级缠丝南红朱雀钮宝玺

,去年在西泠拍卖中以1.8万价格成交,而今年6月6日的保利春拍,居然以380万的天价落了槌!

从1.8万到380万,短短一年价值猛涨210倍,绝对是今年圈内最励志的捡大漏典范!

500元变10万

2014年的时候,北京有位陈先生经朋友介绍在某拍卖软件上,以500元的价格买了一件和田玉籽料。

几个月后,他拿着这块籽料去鉴定,专家说:“玉质润泽细腻,汉风十足的彰显,刀刀沉淀在玉中,市值至少是十几万。”因为陈先生不太懂和田玉,这一结论让他喜出望外,没想到捡到了大漏!

1200元变300万

几年前,武汉的一名玩友在当地的文玩市场花了1200元,淘了一块重达5500克的昌化鸡血石,后来被专家鉴定为“天价宝物”。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玉器杂项鉴定专家宋海还给其出具了鉴定证书。证书显示,这块昌化鸡血石重达5500克,是民国时期产物,估价价格最少在200万到300万之间。

30万元变2000万元

一位来自扬州的古玩收藏家杭先生,在朋友的介绍下在东北收购了郑板桥的“瘦竹”,同时并一起购入了其他的多幅字画。

回来之后请专家鉴定,花40多万元购买的“瘦竹”是仿品,而花37万意外收购的《山水画页》竟然是故宫国宝。更让人“疯狂”的是,这件出自故宫的国宝估计市价为1500万—2000万!

9万元变7205万元

这个可以说是文玩圈里最具神话的捡漏事件了,事情是这样的——

2005年在北京一场拍卖会上,标价8万元的一件“清末黄缎子袈裟”流拍,被一位工薪阶层的秦先生看中,最后他花费了9万元把这件“袈裟”请回家了。

可能是命中注定,回家后,秦先生好奇的拆开了“袈裟”,结果在袈裟的夹层中发现了宝物!之后经过鉴定,这件宝物是“缂(ke)丝陀罗尼经被”,是清代皇帝、皇后等皇族葬祭的佛教用品,价值连城。

最后这件宝物在2011年8月的拍卖会上,以7205万元的天价被拍下。从9万到7200万,这绝对是传奇般的捡漏了!

看完上面的捡漏故事,大家有什么想法呢?

在文玩圈里——漏是有的,就看你有没有眼光捡了!

很多时候我们口中所谓的“捡漏”,要么是贪便宜一时冲动买下了,要么就是新手啥都不懂,被奸商忽悠中招。

就像我一位朋友感慨:能在潘家园淘好货的老手,熟得能和老板一块吃饭喝酒去了,哪里轮得到我们这些愣头青撞见大漏...

捡漏,从来不是一门运气活儿,而是一项技术活儿!需要耐心、细心和胆识!还没到那个阶段的玩友们,还是好好踏实把玩,磨炼一下心性为好!


南红讲堂


这玩意咋说呢,凭眼力



东西对了就是“捡漏”,东西不对就是“打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