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儒家」說兩句

晚清的亡國,意外地產生了一種“儒家亡國害人”的論調,到現在還有人往往持此論,對儒家大潑髒水。

但是,今天我要說的是:晚清滅亡之後,國人真正的反思過亡國的原因嗎?僅僅因為用“儒家思想”治國就把責任全部推到“儒家”頭上,這個做法理智嗎?正確嗎?

要搞清楚一個朝代滅亡的原因,當然首先要弄明白一個朝代政權的組成部分,以及它是從哪裡開始崩潰的。

一個朝代的政權組成,可以分為:皇帝,京官,地方官,三軍及其統帥,還有後宮、宦官、外戚。——這裡的皇帝、後宮、宦官、外戚四類,選誰做皇帝?皇帝娶誰做皇后?和誰做親戚?任用哪些宦官?……都是儒家不能掌控的,也是最容易先出問題的。

不說通讀“二十四史”了,漢、唐、明、清這四個朝代的歷史,隨便挑一個,好好讀一讀,就能明白了歷代盛衰治亂的原因了。

僅以北宋真宗一朝為例,讀《真宗本紀》的時候,注意下面幾個問題:他信任誰?用誰做宰相?宰相又任用哪些官員,去執行的治國方略?這些人是不是真正的用“儒家”去治國、平天下?……

再說一下“孔夫子相魯”,把魯國治理的井井有條,後來“墮三都”,“三桓”反對,結果讓孔夫子離開了魯國。再後來,魯國有大難,孔夫子派一個弟子子貢回去,周旋於齊、吳、越、晉之間,完好的保存了魯國。——這些說明用儒家治國是非常好的。

但是一些國君和大臣為了一己私利,寧願亡國而保其私家,真不知道一旦國家沒了,私家焉存??

北宋的程子,就非常感慨的說過:天地生一世人,足以了一世事,可恨人不能盡用天下之才,這就是國家為什麼不能大治。

2018年7月1日晨,記於曲阜孔廟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