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教育公司集中赴港上市,或將刺激A股制度創新

各類教育公司集中赴港上市,或將刺激A股制度創新

近年來,內地赴港上市的教育公司多為民辦學歷制學校持有者。但2018年始,我們發現民辦非學歷制學校同樣開始選擇在港上市。如今的港交所,或將成為各類教育公司上市的“伊甸園”。

2018年3-6月,先後有四家經營民辦非學歷制學校的教育公司衝擊港股。更有兩家明星標的,選擇同一天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盛況”。港股教育板塊,為何會出現“海納百川”的情況?若學歷制/非學歷制學校皆能成功登陸港股,又將對港股市場和A股市場造成何種影響?

【2018年,在港上市/謀求上市的教育類公司共計23家】

2018年3-6月,先後有四家經營民辦非學歷制學校的公司衝擊港股。

3月末,華圖教育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若成功登陸港交所,將成近期新三板轉港股IPO第一例。

6月28日,寶寶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

6月29日,滬江與卓越教育集團於同一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值得一提的是,卓越教育為中國境內第五大K12課外教育服務商;滬江若成功登陸港交所,則成為首家以H股方式上市的在線教育公司。

目前,尋求在港上市/已在港上市,較純正的教育類公司如下圖所示。

各類教育公司集中赴港上市,或將刺激A股制度創新

若華圖教育、寶寶樹、滬江和卓越教育集團皆過審,那麼2018年港股教育板塊將不再以民辦學歷制學校“一類獨大”。屆時,民辦學校、職業教育、在線教育、母嬰家庭服務平臺、K12輔導等泛教育主要品類公司將“齊聚港股”。

【證券公司近期多看好港股教育板塊】

近期,多家證券公司皆對港股教育板塊持積極態度。

安信證券7月1日一則名為《卓越教育(第五大k12 機構)赴港上市,港股教育走向全面開花》的報告指出,“隨著華圖教育(公務員職業培訓)、滬江(在線教育)、卓越教育(k12課外培訓)等陸續登陸,赴港教育股不再侷限於學歷教育。多層次、多維度的教育板塊正逐漸呈現,港股教育板塊開始進入百花齊放的階段”。

7月2日,興業證券發佈的《板塊再添新成員,關注高等教育最新招生計劃》也指出,“長期堅定看好教育板塊”。在其看來,“教育板塊穩定增長現金牛的行業特點不改變,高中大學入學率仍低、公辦學歷教育資源趨緊的行業格局不改變,精選教育標的辦學質量優、學生升學就業有保障的公司實力不改變”這三點,使港股教育板塊潛力巨大。

在整理相關研報信息時,我們發現時至今日,港股教育公司的PE值或依舊存在較大上升空間。

興業證券的研報指出,截至2018年6月29日,港股教育公司的2018財年平均動態PE達到30.7倍,美股教育公司最新一財年平均動態PE達到42.6倍。

各類教育公司集中赴港上市,或將刺激A股制度創新

光大證券7月2日發佈的2018年第34期教育行業跨市場週報中,則對近期A股教育概念股的平均PE值進行相關計算,得出“2018年平均動態PE達34倍”的結論。

各類教育公司集中赴港上市,或將刺激A股制度創新

結合公開披露信息,我們發現目前港股教育公司的PE倍數,不僅明顯低於美股市場中的教育中概股,還略遜於A股市場中的教育概念股。

良好的投資前景,促使資本推動各類教育公司在港上市。而隨著在港上市的教育公司品類增加,預計短期內或將刺激更多教育公司尋求在港上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若不同類別的教育公司均有較大機會登陸港股,則會使國內越來越多的教育公司在A股政策尚不明確的背景下,選擇複製成功者的路線登陸港交所。

【教育公司謀求在港上市,或將刺激A股制度創新】

多位資深證券從業者及律師在探究各類教育公司皆謀求在港上市,將對中國教育行業造成何種影響。

南華金融集團高級策略師岑智勇指出,“越來越多的教育公司選擇在港上市,應與教育板塊在香港的接受度日益提高有關”。在他看來,尤其是有互聯網技術支持的教育公司,應會實現更高的PE倍數。若這一輪各類教育公司皆成功登陸港股,未來可能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教育企業謀求在港上市。

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何周則從法律法規的角度出發闡述了他的看法。在其看來,“選擇港股上市的教育公司,多因在A股上市障礙較多,包括成本、時機、上市條件等;從而選擇港股”。至於為何集中在2018年上半年,在他看來是“企業發展到這一階段,水到渠成的結果”。

何周認為,在對教育公司進行細化的分類管理前,A股的法規及中國的社會環境,使教育公司在A股上市相對困難。“但我們可預估當分類管理落地時,兩三年後公司制的教育企業,將有機會使用與其他公司同樣的上市標準”。

在他看來,2017年9月1日新民促法開始實施,但細化管理政策尚未落地。“現在,大部分謀求在港上市的教育公司並非獨角獸,政策合規性也有待商榷,A股市場專門為其降低監管門檻的可能性不大”。

焦桐(上海)共享金融研究院籌備組負責人左劍明則表示,近期教育公司集中在港上市原因可能主要有兩點。

第一,這一批教育機構的體量,已符合上市標準。

第二,過去一兩年內,PE機構退出壓力不斷增加。在投資互聯網公司失敗後,對這些機構而言,民辦教育公司應為過去幾年中投資相對成功的一類。推動此類公司上市實現退出,對這些機構而言較合適

左劍明指出,目前在港上市的國內教育公司,其估值並不便宜。大多數動態PE都在30-50之間,“但美股的教育中概股其PE倍數甚至可在50以上,因此我認為目前港股教育公司的PE倍數雖高,但仍有一定的想象空間。這也使得教育公司有了更強的在港上市動力”。至於對A股市場造成的影響,

左劍明認為因商業模式,註定這些公司在港上市對A股表面的影響與衝擊不會太過明顯。但深層次上可能有兩個突破:“第一,A股市場的交易制度會不會更靈活、會不會更滿足教育公司現在的商業模式”,他說道。新東方、好未來這一類公司在美股過去幾年高增長、受投資者歡迎的狀態,促使我們反思——雖然中國的教育市場過萬億,但很難在A股中看到此類型公司的股票。“第二,現在A股市場傳統公司很多,在擴大再生產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大量應收賬款,無法保證自身現金流充沛。教育類機構的優質現金流,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傳統公司走上收購教育標的的道路。教育有機會成為A股市場的優質子板塊”。

結合這兩點,左劍明認為各類教育公司謀求在港上市,或將對A股的制度創新形成較大的借鑑意義。

【民辦教育集團選擇港股上市的優勢?】

上市其實是一種融資方式,它並不代表什麼,得要投資人去認可你,並且能看懂你的公司。目前教育企業去A股上市不能說完全不可能,但基本很難,昂立借殼新南洋算是少數成功案例。過去,稍微有點互聯網基因的教育公司去美國上市,沒有互聯網基因的在香港上市。

在香港市場,華資華裔、亞洲的投資人比較多,現在有滬港通、深港通,國內的錢也都可以去買香港的股票,所以這是港股比美股有優勢的一方面。現在資金出境等各方面管得比較嚴,最起碼港股有一個合法的渠道去做上市申請。

另外,港股相對美股還有一個優勢是由於這兩年中美貿易上的不和諧。對於企業來說,它也會考慮在香港這個地方(上市),它既是“境外”,但又沒有離開中國,所以它受大國之間貿易和政治的影響會比較小。

【民辦教育集團扎推赴港上市的熱潮未來還會持續嗎?】

去年,有幾個民辦教育集團成功在香港用VIE上市以後起到了示範作用,其他地方性的教育集團看到了這是一個可行性的資本化道路,所以去模仿。首先大背景是,教育類的企業在A股上市非常嚴格,所以其實他們就只能考慮港股和美股。港股這邊今年又有一批傳統的教育公司上市了,起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所以今年陸續爆發,大家就都找個投行、遞交A1表(上市申請表)就申請了。

赴港上市的熱潮還會再持續兩到三年。其實地方性的寡頭公司挺多的,他們看到大家的資本化道路原來可以這麼走,所以在未來兩年左右,還是會源源不斷有地方性的教育集團要交上市申請表。廣東、四川、山西、湖北、福建等地都有一些大的教育集團是有興趣遞交申請表的。

各類教育公司集中赴港上市,或將刺激A股制度創新

【現在赴港上市的公司有什麼相同點?】

最近剛交表上市的教育企業主要還是以傳統的教育企業為主,比如民辦高校、培訓機構、幼兒園等。隨著AB股的放開,再加上美國的貿易問題,慢慢的也會有更多的K12、大學以外的項目去上市,比如職業教育、素質教育或者是互聯網教育的企業。

教育行業現金流比較穩定,一般來說上市的時候,PE倍數都是不低的,基本上大家都是20倍左右。上完市以後,表現比較好的,比如像新高教集團,它能漲到到40到50倍;差一些也保持在20倍左右,比如民生教育。

綜合來說,赴港上市的國內企業會越來越多,而不光是教育企業。比如之前的美圖、雷蛇,最近剛剛交表的獨角獸小米,都選擇在香港上市,而不是美國。一個原因就是資金的問題,中國背景的資金肯定更傾向於香港多一些。

不光是滬港通、深港通的原因,還有文化上的原因,起碼港交所的招股書、各方面材料等都是中英文對照的,雖然是繁體字,但中國的投資人、投資者看起來也沒有那麼費勁。但如果在美國上市公司,光是語言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問題;更別說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國情和文化的不理解,和用戶使用習慣的不理解。中國有無數個國情是外國人不能理解的,比如祖孫六口人湊錢買房子結婚、讓家裡的長輩輪流帶孩子等等,這些習慣、教育上和非教育上的這種差異,讓外國的投資者可能會比較難理解中國的項目。

隨著港交所越來越靈活,再加上咱們境內資金去香港也比較容易,以及中美關係不是太好這三個大趨勢,所以無論是教育公司或者是非教育公司這兩年赴港上市肯定都會是一個比較火熱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