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先学易,中医和易经为何分不开?

官风


自古医易一理,它们源于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阴阳和五行,好象一个代数式,把复杂的易理和医理,代入阴阳五行的公式里边进行推导,举个例子,比如说中医的脉诊,为什么规定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因为手少阴君火对的是命门相火,由相火生脾胃土,由脾胃土生肺大肠金,由肺大肠金生肾膀恍水,由肾膀胱水生肝胆木,由肝胆木生心小肠火。相生而来。假如诊断肝阳亢盛,那必定要去尅脾土,为什么要肝阳亢盛,容易发怒生气,压不住心中的火呢?那必定是因为肾水不足,中医把这种现象叫做水不涵木。如果因为生了气,气的吃不下饭,没有食欲,中医把它叫做肝木尅土。易经的算命里边要从你生辰八字里边找用神,取什么为用神呢?就是你八字中那个关健的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易経用十天干,十二地支。中医也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比如甲肝乙胆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中医治法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法,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好比你没钱花了,我就给你妈点钱,你妈有钱你肯定容易花上。又假如你很有钱,实则泻其子,我就问你儿子要。你有銭你儿子肯定能花上。中医用这样的办法来调理五臟,达到阴阳平衡,祛病延年的目的,易经也是同理假如你命局,,大运,流年,岀现了不平衡,那就找出那个起关健作用的点,算命先生称作用神,然后再进行调理。医和易都是使用的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来推理,所以人们说医易一理。这就是老子说的道非道,非常道,道不是走的那个道路,而是一个道理。道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又确实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


壶天散墨310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好就好在把中医的灵魂说出来了,而且直戳现代中医教育的弊端。中医的初端与终结:一是人的生命最贵,珍惜生命是人类最高目标和价值,中医的宗旨意在如何使人在天地间不生病或少生病;二是人与天地共参,处于一种动态的再平衡状态,生命的源态的同一性,自身的行为决定了生命的终始。生命是一种状态,过程,是时刻在变化的。中医的过程,本质就是对变化着的生命的判断和把握,进而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修正,恢复到生命最佳状态。奇怪的是现在以功利主义思维来看待中医,把“治病”放在了第一位,而忽视了救人,说到底是重“术”,而背离了“道”。易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宇宙本源的学问,是大道,是道赋予万物的法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抱阳负阴,冲气以和”,这就是“易”的最基本范畴,这句话就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本源哲学。中医的生命对待就是这一学说的枝脉,并且发展了易说。中医的思维体系也源于这一原理,“变”是生命的存在的形式,“平衡”是生命存在的状态,“终始”是生命过程的标志符号。阳升阴降,出入沉降,一气周流是生命的现象,五气流行是生命节律的不同阶段等等,若果关于生命的基本原理搞不清的话,那么在实际中只会照葫芦画瓢,人云亦云,或者头疼医头,不求于本,或者不能提出“未病”的解决方案,或者为治病而治病的思维行为,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目前投入很多财力物力人力,反而病人越来越多,慢病、难、怪病越来越多,因病而夭亡的越来越多,医院越来越多,人们怨声载道的本质原因。这个怪圈的形成就是违背了“易”道的结果。今天的中医不忌讳的讲,两个问题必须要转变,第一,以医而医转变到以医而“人”,第二以医而教转变到生命价值的回归。不要把癌症治好医生,叫专家,而把教会人不得癌症的专家,叫医生。我们之所以学医先学易目的就是天下无病,而不是我们能治好多少癌症。天人合一,医易同源,是生命的正道,违背了这一宗旨人类就会遭受病痛,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不就是最好的问题的回答吗?学医必须从学易开始!


溧潗


我来说两句。医学里的很多理论是从易学中汲取的。如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观,治疗法则。易医集合,更能提高中医的悟性,提高诊治水平。更有一些病,靠医学诊治不了,易经能够诊治。易经智慧无穷,仰观天文,俯测地理,中测人事。我是医易同时学的。当然,并不是非强调学易不可。不过医易都学者,在诊治方面,思路是非常广泛灵活的,不是死板教条地服从书中的条框。易者,简易,变易,不易。


朝阳135938015


中医讲究“气”,调理的也是阴阳平衡。有句话说“气不通则痛,血不通则肿”。而易经本来就是讲阴阳之道的经典。选用某味中药的理由也就是要它的阴阳之性,使体内之气或上吐或下泻、或发散或内敛或和解...


杞人77133396


中医是双刃剑。掌握在医手中是治病救人,掌握在有些人手中则是赚钱作恶的帮凶。

之所以先易后医,是因为你通了易以后才会做个明白人,明白人掌握医术才不会害人害己。

医学不易,易学更为不易。真正的技术只会在合适的人手中,这些人少之又少。并不是学中医技术一定要先学易经。而是医德是从易学而来。


易眼看世


理论是阳阴五行?生死相克的辩证?故中医者会相面算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