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饮水?

银振冰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多喝水有助于其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降低机体的血液粘度,最终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既然喝水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糖尿病病人应当如何饮水好呢?


首先要保证饮水量足够。事实上,糖尿病人的饮水量可与正常人一样,一般情况下,其每天大约需要2500毫升的水,除了日常饮食中所含的部分水外,往往还需要额外补充1600~2000毫升的水。对于水的种类其实有多种选择选择。在生活中,其要以白开水为主,当然茶水也是较为适宜的,如绿茶、苦荞茶、白茶等,而豆浆和牛奶等也是不错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饮料里面都含有糖分,因而此时并不适宜糖友们进行水分的补充。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把握水的温度适宜。一般以20~30℃为宜,注意不能太烫,以免烫伤糖友的口腔及消化道黏膜,最终引起溃疡甚至感染情况的发生,而如果水的温度太低太冷,则容易引起机体肠胃不适的状况。


最后,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等到口渴了才选择喝水。因为当人感觉渴的时候,此时身体其实已经处于一个很缺水的状态了,一般建议其每天进行饮水的次数最好达到6次以上,才是比较理想的。


擅长:从事全科医学临床工作21年,诊治范围包括糖尿病、冠心病、妇儿常见病以及日常体检综合分析和处理。


医联媒体


糖尿病患者经常有口渴、喝水多、排尿多的表现,为了减少排尿,不少患者认为应该限制喝水。

其实糖尿病人喝水多,是身体内缺水的表现,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糖尿病人控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疗糖尿病,反而会加重病情,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综合征,是非常危险的。只有少数肾功能障碍、水肿患者,才需要适当控制饮水。

那么饮水对糖尿病人有什么好处呢?

喝水有助于糖尿病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有效预防酮症酸中毒。喝水还有助于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糖尿病人什么时候喝水好?

1.晨起一杯水。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可起到通便、润肠和缓解血液粘稠的作用。

2.白天2小时一杯水。白天的工作和生活消耗了大量的水分和能量,血糖易升高、身体易厌倦。每2小时喝一杯水,不仅能补水缓解血糖升高,还能缓解疲劳。

3.睡前1小时喝一小杯水。睡前喝一杯水能够防血稠,降低心脏病突发的危险。

糖尿病人喝水的几点要领

1.保证饮水量足够。糖尿病人的饮水量可与正常人一样,每天约需要2500毫升的水,除了日常饮食中所含的部分水外,还需要额外补充1600~2000毫升(200毫升的杯子8~10杯)的水。

2.水的种类有选择。以白开水为主,茶水也可以,如绿茶、苦荞茶、白茶等,像豆浆、牛奶也是可以的。但大部分饮料里面都含有糖分,不适宜糖友们补充水分。

3.水的温度要适宜。以20~30℃为宜,不能太烫,以免烫伤糖友口腔及消化道黏膜,引起溃疡,甚至感染,而水太冷则易引起肠胃不适。

最后要说的是,糖友们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当人感觉渴的时候,身体已经很缺水了,一般每天的饮水次数最好达到6次以上。

糖人健康网,一个有温度的控糖平台,欢迎关注,有问必答!


糖人健康网


具备典型糖尿病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症状。很多患者错误以为糖尿病患者排尿增多是因为饮水增多造成的,于是就人为减少饮水量,想通过此举来降低排尿量。其实这是一种大错特错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饮水。

糖尿病常有喝水多、排尿多的表现, 因此有些患者朋友们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观点, 认为患糖尿病后多尿是因为喝水多引起的, 所以应该控制喝水, 这是不对的。口渴是体内缺水的表现, 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患糖尿病后控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疗糖尿病,反而使糖尿病更加严重,可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特征之一就是患者严重失水。纠正酮症酸中毒, 原则上就应先快速补充足量水分, 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所以说糖尿病患者需要不喝水以及少喝水是不对的。

同时对于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很多情况下血液可能处于高凝状态,再加上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就可能发生脑梗塞等血栓事件。而有效的补充水分才能保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从一个侧面可以起到降低血栓事件发生的作用。所以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只要没有心力衰竭等需要严格限制饮水量的疾病,不建议控制饮水量。

一般普通成年人每天的需水量为2 000~2 500 毫升,包含饮水、食物中的水和内生水。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正常成人每天需7~8 杯(也就一共1500~1700 毫升)水,提倡饮用白开水。对于普通糖尿病患者饮水量可以等同于普通成年人。

更多健康资讯,请关注张之瀛大夫。


张之瀛大夫


写这篇文章之前查了下与糖尿病吃喝相关的资料,总体来说讲吃的多,喝的少。今天我们就聊聊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饮水的话题。



(一)喝多、喝少是个问题

2型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喝得多,吃得多,尿得多,消瘦。很多患者会自认为喝得少,尿得就会少,对治疗更有利。殊不知这只是你认为,而非科学。糖尿病患者的尿与喝,是一种逆向反应,不是常规喝得多所以尿得多,而是血糖高——尿糖高——尿得多——水分流失——血浆渗透压升高——口渴——喝得多。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人每天饮水量:男性1700ml,女性1500ml,这是一个基础推荐量,糖尿病人应根据天气与活动情况适量增加到2000ml或者更多,可以通过观察尿色判断喝水多少,正常尿液为无色或淡黄色,如果是很深的黄色,说明你的饮水量是不足的。

(二)茶水,果汁做个选择

我们都知道白开水是对身体最好的饮品,对糖尿病患者也不例外。但总喝白开水也太过平淡,生活总得有点滋味不是。



(1)鼓励喝茶,但不要经常喝浓茶。绿茶,白茶,红茶都是不错的选择,根据自身的品味与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茶,以茶代水。但前提是我们说的茶水是茶叶沏的茶水,而不是市场售卖的茶饮料。茶饮料中要么含糖,要么茶叶提取物,含量不足。茶叶中有茶多酚,儿茶素等抗氧化物质,是茶饮料中没有的。



(2)不鼓励经常喝果汁,但可以喝蔬菜汁。本文提到的果汁和蔬菜汁,都是指自己压榨,不是售卖的那种。水果中大都含有果糖,果糖虽不需胰岛素的帮助就可以直接吸收入血,但水果也是有热量的,如果一个苹果吃起来需要5分钟或者更久,一个苹果榨的汁儿喝起来可能只需要50秒,还会流失一些遇热分解的营养素,经常咀嚼可以锻炼牙齿,以及各器官的配合,吸收更多的营养素,所以直接吃水果更有益健康。对于蔬菜吃得不够量的糖友可以考虑榨些蔬菜汁补充营养,就是味道不如果汁好喝。

(三)饮料、酒精来个了断

(1)严格限制饮料摄入,不论哪种功效的饮料,糖尿病患者都要少喝或者不喝。一瓶600ml的含糖饮料,可以为人体提供约50g的糖,其他像运动饮料,植物蛋白饮料,乳饮料也都存在高糖或高盐的隐患,都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饮用。



(2)严格限制酒精的摄入。每次聚会看到前脚刚打完胰岛素,后脚就交杯换盏的糖友,总是禁不住为他们的健康担忧。先不说酒精本身是一类致癌物,多饮可增加患癌症的风险,酒精也只是纯能量食物,无任何营养。1g酒精可提供7千卡能量,糖尿病患者如饮酒需减少其他食物摄入,可即便减去相应的热量,也无法弥补其他食物提供的营养物质。而且,酒精可促进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有生命危险。

最后总结下糖尿病人饮水推荐(按优先顺序排列):白开水——淡茶水——不含糖咖啡——自榨蔬菜汁——自榨水果汁。

(王芳,主管护师,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国家健康管理师,好食营养工作室创始人,王兴国营养特训班5期学员)


营养百事通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饮水也需要一个科学的方法。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指出。每人每天的喝水量在1500到1700毫升。在这一条上,糖尿病患者可遵循这个原则,而且糖尿病患者喝水的量,要比这个数字稍稍多一些,会要好。

多喝水,不仅能够缓解口渴的症状,多喝水还能够增加血液容量,降低血糖的浓度。多喝水还可以增加饱腹感,能够更好的控制饮食的量。多喝水还能够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的产生。

除非是严重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人,在医生的医嘱下,要少喝水,除此以外,糖尿病患者应该是尽量的多喝水。

特别是在生病,像是感冒发烧的时候,或者是同时伴有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的情况下,或者是夏天在高温作业,大汗淋漓的时候,更要增加喝水的量。

但是不要一次性喝水过多,喝水讲究的是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为宜

每天早上

空腹喝一杯水晚上睡觉前半个小时喝一杯水。餐前半个小时喝一杯水。其他的时间也可以灵活的多喝水,要保证水量的摄入充足,每天至少八杯水。

对于水的选择,最好的就是白开水。既能通过煮沸将水消毒,还是最经济实惠的。

尽量不要在餐前,餐中或者餐后大量饮水,这样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实在不爱喝白水,也可以喝一些淡茶水,柠檬片水,或者是枸杞水,这些都可以来代替普通的白水。


实在爱营养


你好,糖尿病患者不应限制饮水!水不含热量,饮水多不会影响血糖控制;

有人说饮水多会导致多尿,进而少饮水防止多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首先要明白糖尿病为什么出现多尿,这是因为血糖升高从肾脏排出过多的糖,从而带走大量的水分形成多尿;

多尿导致体内水分丢失,血液浓缩,粘稠度增高,刺激中枢系统出现口渴而多饮,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保护性反射。糖尿病患者如限制饮水,会造成血液浓缩,过多的血糖和血液中有毒的废物不能从尿中排除,这样做会危害身体健康。



糖尿病患者经常有口渴、喝水多、排尿多的表现,为了减少排尿,不少患者认为应该限制喝水。

其实糖尿病人喝水多,是身体内缺水的表现,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糖尿病人控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疗糖尿病,反而会加重病情,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综合征,是非常危险的。只有少数肾功能障碍、水肿患者,才需要适当控制饮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