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周時期出現的公爵諸侯國的來源分析

西周自武王伐紂以後,周武王對伐紂有功的人進行了分封,按照公、侯、伯、子、男,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的原則,周初共封71國。其後,部分國家因為各種原因消失,比如三監之亂而被取消的管、蔡、霍三國;也有部分國家是在後期才出現的,比如春秋時期稱霸一時的宋國就是後來才封的。

東、西周時期出現的公爵諸侯國的來源分析

周初分封圖

當初分封時採取的是金字塔形勢,也就是公爵國最少,侯爵國次之,伯爵國再次之,以此類推。然而現今我們卻經常在史書當中能看到齊恆公、宋武公、鄭襄公等等名稱的出現,那麼,這些出現的“公”是不是就真的是公爵呢?

也不盡然,要是這些都是公爵國,那麼當時的公爵國未免也太多了,目前史書當中出現了“稱公”的國家,不僅包括了耳熟能詳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陳、許、蔡、邢等三十餘國,這些國家加起來有五十多個,這顯然與事實不符,其中有真公爵,也有“假公爵”。

東、西周時期出現的公爵諸侯國的來源分析

真公爵,也就是得到了周王室承認的爵位,就像後來朝代的宗人府一樣,只有在宗人府登記確認的宗室才是真宗室,周朝有沒有像宗人府一樣職能的部門已經不可考,但是當時分封諸侯時肯定也是要周室確認的,要不然爵位肯定要亂套。那麼這些諸侯當中,哪些是得到周室確認的公爵呢?

東、西周時期出現的公爵諸侯國的來源分析

按照分封原則,能夠能到公爵爵位的只能是周室之後或者是先王之後,還有部分是因功勞而稱公的,當然這種公爵國很少,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些公爵諸侯國的來歷。

因周室親疏而封公爵的諸侯國:也不是所有周室之後都會封為公爵,除了周武王時分封了虢、虞兩個諸侯國外,其後代周王再也沒有分封公爵了。

虢國:虢國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諸侯封國。周武王滅商後,周文王的兩個弟弟分別被封為東、西虢國國君,虢叔封東虢(今河南滎陽市汜水鎮),虢仲封西虢(今陝西寶雞市東),兩虢起著周王室東西兩面屏障的作用。其次對於周武王姬發來說,將自己的叔叔分封為公爵國家,也是對其先輩的尊敬。

東、西周時期出現的公爵諸侯國的來源分析

虞國:周初武王所封諸侯國,姬姓,在今山西省南部夏縣和平陸北一帶。因為吳國也叫做虞國,所以這個虞國叫做北虞。也有人認為,虞國是陝西省隴縣地區西周時期矢國的後代。始封君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仲雍的曾孫虞仲(排行第二,受封於虞,故曰虞仲)。公元前六五五年被晉國所滅。

因繼先王社稷而封公爵的諸侯國:也不是所有前朝後代都會封為公爵,除了夏、商及少數特殊的政權後人被封公外,其餘的大多為候、伯爵,比如黃帝、炎帝、堯、舜的四個後代,分別被封的祝國、焦國、薊國、陳國就是侯爵。

東、西周時期出現的公爵諸侯國的來源分析

杞國:周武王滅商之後,尋找大禹的後裔,結果找到了東樓公,便封他到杞地,延續杞國國祚,主管對禹的祭祀。至於杞國國君的爵位,雖然 《史記》皆記載為公爵,但實際上爵位卻有變化。 周武王時封杞,拜為列國,待為上公,禮遇極隆。 東周 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衰落,杞國封號逐漸被貶,在《 春秋》等 史書中,杞國國君時而被稱“杞候”、時而被稱為“杞伯”,甚至被稱為“杞子”。

宋國:(公元前1040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國都商丘。周初被周天子封為公爵,國君子姓。周公輔佐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亂,遵循“興滅繼絕”的傳統,封殷紂王的庶兄微子啟於商朝故地,建立宋國 ,都城為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西南)。宋國地位特殊,與周為客,被周天子尊為“三恪”之一。以奉商朝祖先的宗祀,繼承商文化。

東、西周時期出現的公爵諸侯國的來源分析

州國:周武王滅商後,把原夏朝斟灌國姜姓封在州邑(今山東安丘縣),建立州國,因位居公爵,世稱州公。春秋時期有州公實,亡國於杞,後州國公族定居於淳于城(今安丘縣東北,原為州國都城),後來復國,名淳于國,仍為公爵,成為春秋時期的小國之一。亡國後,其族人以原國名命姓,稱淳于氏。

東、西周時期出現的公爵諸侯國的來源分析

戴國:原為商代時期的方國。至春秋初年被封為諸侯國,賜予公爵,國君因身為殷商後裔而封,為子姓。位置在今河南省 商丘市 民權縣與 蘭考縣一帶。

權國:由商朝國王武丁的後裔建立,國君為子姓,周初封為公爵。國境在今湖北省當陽市內,鄰近楚國。

因有功於社稷而封為公爵的諸侯國:西周初期,存在“天子三公”的說法,主要指太宰——周公,太保——召公,太師——姜太公,以上三個人的身份就是“公爵”。其後擔任這三大職位的人,通常都會享受到公爵待遇。不過在周王室因為職位而獲得的爵位,除非繼承人繼續在周王室擔任三公或者執政卿士,不然公爵是無法繼承下去的。比如齊國的姜太公、鄭國的鄭武公,儘管姜太公和鄭武公在周王室享受公爵待遇,但是後代的齊國國君和鄭國國君還是侯爵/伯爵,這是因職位有功於社稷的諸侯國而一時為公的,但是如果是因戰爭有功於社稷的就有例外,比如衛國。

東、西周時期出現的公爵諸侯國的來源分析

周國:此周國非東、西周的周國,是周初周公旦的封國。周公旦在文王時期受封周原,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周公是周文王的第三子(或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武王死後,其子成王誦年幼,由他攝政當國。後又平定“三監”叛亂,大行封建,營建東都,制禮作樂,還政成王,對周室功勞甚大。他是第一位周公,其後裔世襲周公之爵稱。

召國:周武王時,封同族人於東方為諸侯,召公奭受封於燕地,但他並未前往,由長子克前往就任,自己則留在鎬京(今陝西省長安縣)與周公旦、畢公高一起輔佐天子。其子孫世代継為三公。因食邑在召,故謂之召公。

東、西周時期出現的公爵諸侯國的來源分析

尹國:周武王滅商朝,即位策由宣讀“殷未孫受德,迷先成湯之明,侮滅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彰顯聞於昊天上帝”,封尹佚為太史,就尹國,公爵爵位。太史也就是史官,尹佚輔佐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三代周王。其後代襲爵。

衛國:周文王嫡九子康叔所封之國,初為 侯爵。衛武公四十二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打西周都城鎬京(今陝西西安),殺死周幽王。衛武公協助周幽王之子周平王平息犬戎叛亂,並輔佐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此為東周之始。周平王因衛武公功勳卓著,於是提升衛武公的爵位為公爵。

東、西周時期出現的公爵諸侯國的來源分析

以上是周室明確承認,又在史書可以明確查到資料的公爵諸侯國(應該還有遺漏的,歡迎大家在評論區附錄),這些就是所謂的真公爵國,至於假公爵國,就是周室沒有承認,自己僭越自稱的了,比如有些候、伯爵的諸侯國因為自身發展,吞併周邊國家而壯大起來後,其實力甚是強大,如齊、鄭等,在國內就自稱公,其實他們的爵位就是候、伯,甚至是子爵(楚國)的。還有僭越得沒邊的,如南方的楚、越、吳三國不服周室的,就自稱王了,於周室並列,實際上其他諸侯對這三王的王位也就呵呵了,沒誰承認,只能在國內叫叫了。

除了這些假公爵外,還有一些是尊稱的,比如《史記》裡記載的齊恆公、鄭武公等等,就是司馬遷對這些春秋戰國時期英雄的尊稱,就想我們現在稱呼司馬遷為司馬公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