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苗」民意沸騰,不能「自罰三杯」了事

7月22日晚間,長生生物回覆深交所稱,目前,公司百白破生產車間已經停產,公司正積極研究百白破組份疫苗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多聯疫苗。對於此次事件的發生,我們感到十分的自責和愧疚,再次向各位接種者和投 資者表示深深的歉意。公司將引以為戒,舉一反三,制定切實可行的糾正措施,進行徹底整改,確保生產的合規性、真實性、可靠性、可追溯性以及疫苗質量的安全性。

這個週末沒有比疫苗更熱的事件,65 萬支問題疫苗帶來了全民恐慌,而涉事上市公司長生生物也陷入輿論的風暴口中。

從昨天早上開始,小鯨朋友圈就被自媒體公號獸樓處一篇名為《疫苗之王》的文章刷屏。“疫苗造假”上了微博熱搜,除了關鍵上市公司長生生物外,“武漢生物百白破”也成為熱搜第七。

“狂苗”民意沸腾,不能“自罚三杯”了事

雖然《疫苗之王》目前已被刪除,但其他自媒體轉載的文章也很快突破了10萬加。據瞭解,《疫苗之王》被刪之前的閱讀量就達到了有600萬+。

在《疫苗之王》這篇爆文中,作者獸爺揭露部分不良奸商偷工減料、弄虛作假、逃避監管,疫苗抗原含量低。文章稱,“北大醫學部的專家將注射失效的疫苗總結為兩個字——殺人。”

事件演變到今天,引發了多方關注,人民日報連續發文,界面新聞、澎湃新聞等媒體也在今日下午相繼發出系列文章,如《疫苗四問:監管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三評疫苗事件 | 是誰讓他們在邊違法邊在疫苗和資本市場大發其財》。

如果說獸爺的文章是一個導火線,再次點燃了大家對事件的關注度,那麼事件發展在今天,輿論更多地來到對企業本身的質疑,對監管部門的問責。

“疫苗事件”二次發酵:網友怒懟長生生物,官媒集中發聲

事實上,這是“疫苗事件”的第二次登上頭條,7天前,處於“疫苗事件”漩渦中心的長生生物因為狂犬疫苗造假,被收回《藥品GMP證書》並停止狂犬疫苗生產時,媒體就開始了對疫苗以及該企業的關注。

隨著長生生物因百白破疫苗不合格被罰344萬的處罰決議一出來,加上《疫苗之王》的刷屏效應,輿論再次被引爆。一時間,疫苗舊案,疫苗安全,監管問題等質疑和恐慌紛湧而至。

可想而知,網友的憤怒溢於言表。

劉強東在微博上怒懟疫苗門公司股東,稱“這種人至少該判無期不得假釋!!!”

而官方媒體也頻頻發聲。中國之聲《新聞縱橫》發佈《四問長生生物百白破疫苗舊案:25萬支劣藥今何在?》的報道,追問252600支銷售到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問題疫苗的下落,並認為“多位法律界人士表示,我國目前對於類似違法違規行為處置較輕,警示不夠。

《南方都市報》:一家劣跡斑斑的疫苗企業,壟斷或參與瓜分國內相關領域的疫苗市場,不斷接到違規罰單的同時也不斷獲得生產資質、接到疫苗訂單,在曝出醜聞與領受“無痛”懲罰的拉鋸中,嬰幼兒的健康、公眾的生命安全長期身處險境。一度被“偶合反應”成功解套的疫苗質量問題,終究要直面生產與監管的全盤拷問,對涉事企業嚴懲之餘也要追究其生產資質的獲取流程乃至監管的失守甚至懲處的寬縱。

人民日報山東分社就問題疫苗發佈微信文章,強調不能任由恐慌、憤怒情緒蔓延,相關部門須及時回應關切,官方須及時回應關切

“狂苗”民意沸腾,不能“自罚三杯”了事

《新京報》發佈題為《疫苗焦慮,何以解憂?》的快評:問題疫苗究竟銷往哪裡,自己的孩子是否注射過問題疫苗,如果注射了又如何補救等,家長們眼前如同一個信息黑洞,難以及時獲得足夠值得依賴的信息,只能用猜想來增補信息真空,進而加劇了恐慌情緒。因此,避免恐慌情緒蔓延的正確方法,不是簡單呼籲民眾保持足夠的理性,而是相關信息必須及時、全面、準確地公開,既要跑在謠言前面,也要跑在猜想前面。

《經濟參考報》:對疫苗造假決不能“罰酒三杯”了事。在一些網民看來,“這種企業不退市真的難消心頭之恨”。網民“趨勢巡航”稱,狂犬疫苗關乎生命,長生生物狂犬病疫苗生產記錄造假,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收回GMP證書,像這種無良無德的上市公司就應該直接退市,還要處罰到傾家蕩產。

疫苗事件“二次發酵”之後處理結果猜想

疫苗事件輿情洶洶,那麼風波過後,涉事企業、監管部門將會迎來怎樣的結果,我們還不能不能打上安全有效的疫苗?這是大家最為關注的話題。

首先備受關注的是 25 萬支問題疫苗的去處。大家最為關注的就是,25萬多支被抽檢出質量問題的百白破疫苗在山東省被使用了多少,還剩多少,打了這些疫苗的兒童該如何補種?目前官方還未對此做出回應,但據澎湃新聞報道,山東省已經制定問題疫苗重新接種計劃,但目前尚未實施。

各地衛生計生委疾控處也急忙發聲,力圖緩解公眾“疫苗恐慌”,四川,廣東,北京,河南等省市均回應未招標採購兩個問題批次疫苗,上海、重慶等地則表示已全面停用長春長生疫苗。

其二,涉事企業長生生物的命運:會面臨更多的跌停還是會退市?

在昨天晚上,獸爺原文被刪除後,知名證券博主招財大牛貓也發表跟進的文章《錢掙了那麼多,為什麼還要害人》,其認為“證監會之前說過上市公司重大違法違紀會啟動強行退市,像長生生物這種禍國殃民的作惡企業無論怎麼看都符合標準了,請廣大投資者注意風險。”

此外,上海創遠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許峰也表示,只要構成重大信披違法,長生生物難逃強制退市命運。雖然根據目前的退市規則,長生生物被強制退市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證監會正在擬定的新的規則,涉及信披之外的其他重大違法違規,也可能引發退市。

對於長生生物的命運,也有網友戲稱:“重罰100萬元或者自罰三杯以示懲處”來表法此前對企業遭受的輕度懲處以示不滿。

對於廣泛認為的200多萬的處罰過輕的質疑,許峰表示,由於法律規定的限制,吉林省藥監局對長生生物進行“沒一罰三”的處罰,從行政處罰角度看,已經體現了其違規嚴重性了。對於長生生物,食藥監以及證監會都應該關注涉事主體是否涉嫌刑事犯罪,如此嚴重影響的事件,僅僅做個行政處罰,真的是太不能服眾了。”

對於長生生物的處罰,許峰建議:“要提高行政處罰的上限,目前違規成本實在是太低了,第二個就是要加大刑事責任追究力度。”

讓“問題疫苗”重出江湖,誰之過?

面對多家媒體、社會法律人士、醫療界專家的一致問責,與長生生物有著相關的各方同時陷入輿論旋渦。

今天上午,在《疫苗之王》這篇文章中被認為與產生生物有著某種特殊聯繫的A股疫苗公司康泰生物也很快做出回應,撇清與長生生物的關係。公司董秘表示,有微信公眾號發表題為《疫苗之王》的文章,因某疫苗企業生產記錄造假而質疑國產疫苗行業。該文章多處不實,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與其他疫苗企業沒有股權關係和業務往來,目前該文已被微信公眾號平臺刪除,但仍造成了部分媒體的轉發和公眾的誤解。公司與事件無關,經營有序,產品質量穩定,一切正常。

但很快,南方都市報爆出康泰生物董事長杜偉民曾賄賂國家食藥監總局原官員,看來要撇清關係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從爆炸式的“疫苗事件”新聞中,我們不難發現,不少媒體都認為這是涉事企業固然可惡,但監管部門的失守更應深究。

2016年3月,國家曾對非法經營疫苗系列案件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此次疫苗安全事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暴露出監管方面存在諸多漏洞。食藥監總局、衛生計生委、公安部要切實加強協同配合,徹查“問題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對相關失職瀆職行為嚴肅問責,絕不姑息。

同時,抓緊完善監管制度,落實疫苗生產、流通、接種等各環節監管責任,堵塞漏洞,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

兩年後,“問題疫苗”重出江湖,官媒所稱的“一查到底”是否真正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考驗的是監管層的決心。

正如俠客島微信公眾號發表題為《關於疫苗,公眾的恐慌該如何平息》的文章中所說,令人遺憾的是,兩年前俠客島寫的文章,現在看,依然適用。該文認為,漏洞正是從批示中點到名的食藥監總局、衛生計生委、公安部而來。這三者之間的權力與責任分配,是疫苗事件帶給我們很深的啟示。

文章強調,監管中的漏洞,才是核心問題。別的問題並非不存在,而是不致命。

澎湃新聞在《三評疫苗事件》中提到:“監管部門對問題疫苗企業長期寬監管,從善意的角度看,可能是希望培育“民族疫苗企業”。但市場的客觀效果看,這很容易為權錢交易找到藉口和遮羞布,從而為權錢交易打開方便之門。多年來的事態發展也證明,寬容和善意做大了疫苗企業,卻沒有使之變強,相反只是使之變得更加嗜利、嗜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