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你比我年轻,历史上的帝王为何诛杀功臣

在动物界,每群猴子都有一个猴王,由最年轻最强壮的一只公猴担任。当了猴王有很多好处,可以妻妾成群,可以享用特供食品,甚至看谁不顺眼可以去揍他。

但任何人都有年老体衰的时候,猴子也不例外,当猴王逐渐老去,就会有更加年轻更加强壮的公猴来挑战王位。一旦斗争失败,被赶下台的猴王顿时变成阶级敌人,不但老婆孩子要跟新的猴王,甚至连容身之处都要被剥夺。

最后,老的猴王只能在空虚寂寞冷中悲惨死去。

世界上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你比我年轻,历史上的帝王为何诛杀功臣

猴群的道理在人群中同样适用。

1392年,朱元璋的长子朱标突然病逝于南京,这让64岁的朱元璋猝不及防。

年迈的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看着百官臣属,历史上无数的前车之鉴涌上心头,他不无理由地担心15岁的皇太孙朱允炆hold不住局面。

一年之后,朱元璋兴起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大屠杀,战功显赫的凉国公蓝玉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蓝玉的党羽被牵连致死者高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朱元璋的担心,刘邦同样有。

韩信被杀时35岁,是人一生中最年富力强的时段。这一年,刘邦60岁,萧何61岁,张良54岁,吕后45岁,他们都羡慕、嫉妒乃至恐惧韩信的年龄。

对他们来说,韩信才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而他们已经日薄西山,英雄迟暮。世界属于他们老年人,也属于韩信这样的年轻人,但归根结底是属于年轻人的。

刘邦47岁起兵反秦,52岁才即皇帝之位。而韩信20岁从军,被刘邦拜为大将时不过才23岁。

世界上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你比我年轻,历史上的帝王为何诛杀功臣

公元前196年,61岁的刘邦放眼全国,他悲哀的发现,猴群的规律正在自己身上起作用。随着他一天天的老去,昔日的战友们都在蠢蠢欲动。

公元前200年,韩王信据马邑叛汉;公元前197年九月,代相陈豨居代地叛汉;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联合代军叛汉。

考虑到刘邦对韩王信的恩德极为深厚,对陈豨素来信任,卢绾更是他义同生死的发小,他们的背叛无疑让刘邦夜不能寐。

特别是淮南王黥布谋反的理由,更是让刘邦心怀恐惧。

“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史记》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在权力的游戏中,没有中间地带,要么赢,要么死。

对于家天下的帝王来说,长远的威胁即是现实的威胁,面对不利的时间趋势无动于衷,将后代子孙的未来寄予对方的忠诚,乃是最不可饶恕的蠢举。

无数血迹斑斑的历史事实,也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王莽、司马懿父子、杨坚等人都曾以忠心著称,以此被委以重任,而后皆行篡弑。”

五胡乱华时,后赵国君石勒的侄儿石虎战斗力爆表,而且很得部下拥护。谋士程瑕多次劝说石勒诛杀石虎,好为子孙扫除隐患,石勒始终不肯听,固执地认为石虎必不负己,结果其子孙皆灭。

“石勒谋臣程瑕劝其早除石虎,以安子孙,石勒不听,后子孙尽被诛灭”《晋书载记第五 石勒传》

老年人容易担心年轻人,但却不会担心同样年老的,如果这个家伙偏巧还是个胖子的话,这就是唐玄宗为何始终不肯相信安禄山会造反的原因。

安禄山造反的时候已经52岁,一个50多岁的死胖子,可能还有三高,无论如何不会给人以锋芒毕露的感觉。所以唐玄宗才会固执地相信安禄山对自己忠心耿耿。

世界上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你比我年轻,历史上的帝王为何诛杀功臣

安禄山

事实上,安禄山起兵不过才一年多,就因为过度肥胖导致双目失明。也就是说,如果安禄山提早一年发病的话,安史之乱可能就不会发生。

唐玄宗大概一生中最后悔的事就是没有趁安禄山来长安之时,多劝几杯酒,多赐几块糖,好让这个死胖子早点发病身亡。

猴群里的猴王不可能把所有年轻力壮的公猴都杀掉,但是在专制社会中,帝王却可以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诛杀任何有可能成为隐患的臣属。

世界上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你比我年轻,历史上的帝王为何诛杀功臣

隋文帝杨坚从自己的外孙北周静帝手中夺取皇位之后,就残忍的命人将这个外孙掐死。不久,对北周皇族大开杀戒,前后共计杀北周宇文皇族子孙二十五家。

“初,(隋文帝)将受禅,虞庆则劝高祖(隋文帝)尽灭宇文氏,高颎、杨惠亦依违从之。唯(李)德林固争,以为不可。高祖作色怒云:‘君读书人,不足平章此事。’于是遂尽诛之。”

——《隋书·李德林传》

只有理解这些,才能明白朱元璋、刘邦等等等,为何要诛杀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