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陽台雀」

論“陽臺雀”

“陽臺雀”

“陽臺雀”一個給予畫眉鳥的特殊稱謂,它表示什麼意思呢?在我們成都把在家裡叫得歡、打得歡的鳥,但出門遛鳥時無性口或者只有一點性的鳥稱為“陽臺雀”。

在論壇裡曾經看到無數的人圍繞著兩個現象在長期爭論:

現象①說是鄰居家的鳥從來不遛,但是個大發鳥,忽有一天帶入遛鳥場後唱打甚歡,觀點表達:畫眉鳥可以不遛也不會變成“陽臺雀”。

現象②說是自己的鳥,在家掛養了三年,已經大叫不止、嘴腳發紅,明顯起大性。但是一帶入遛鳥場後,豎立頭毛、水聲不斷。觀點表達:畫眉不遛就變成“陽臺雀”

那麼畫眉鳥該不該遛,同樣都是不遛的鳥為何效果完全不一樣呢?現在我根據以前的養鳥經驗就此現象闡述下自己的觀點:

1、 畫眉鳥必須遛這是肯定的。為什麼現象①中的鳥明明沒有遛鳥但是沒有變成我們所謂的“陽臺雀”呢? “陽臺雀”其實就是畫眉在換環境後,鳥兒感到恐懼和驚慌不能適應而表現為無性、豎立頭毛、打水聲等現象。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在野外飛行的鳥它們有個特點,基本上都是在固定的時間到固定的地點覓食和玩耍最後在固定的時間回窩休息,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是不會到新的領域的,就算去新的領域鳥也會做多次試探(這個捕鳥人最有經驗,一般佈網都要布在鳥的飛行路線上)。所以鳥兒的生活習慣是相當固定的。而在畫眉飼養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做到讓畫眉鳥適應環境,也就是說必須遛鳥而且最好更換不同的遛鳥場,當你發現鳥兒進入鳥群后已經沒有緊張感而且接近可以排叫的狀態,如果這時停止遛鳥,等鳥在家裡起大性後,再遛鳥這時鳥會馬上適應環境,就不會成為“陽臺雀”,成都把這種方法稱為“喔發”。而從來不遛的鳥(如:現象②)就不得行,一換環境就恐懼。

還有一種畫眉鳥我們稱為“走不得路”這種鳥在熟悉的遛鳥場大叫,換個遛鳥場就沒性了、豎頭毛了。這種鳥就是從生鳥進行培養的時候就沒更換過環境雖然遛鳥,但是隻在一個固定的遛鳥場遛鳥,所以換環境後還是不得行。

2、 生雀畫眉遛鳥必須勤快,發雀畫眉遛鳥不能過於勤快。生雀多遛,熟人、熟環境、誘發上性,所以必須勤遛。如果你有畫眉發鳥如果你養畫眉鳥的忍工很好,可以每天遛鳥,但是時間最好不要太長,如果畫眉鳥叫得自己都不想叫了,那麼鳥兒不但不會漲性反而要落性,鳥叫得厲害時間拖得長如果伙食開得一般還會掉膘,一般每天2小時以內最為恰當。如果遛鳥時間長可以開籠1小時悶籠一小時這樣循環。如果你是一個手癢的人,經常與其他鳥友玩打靠籠,那麼一週遛一次鳥會比你每天遛效果好得多。

3、 會遛鳥的人遛鳥會讓鳥快速上性,快速適應環境,比“喔發”的鳥效率高很多倍。我遛鳥的時間有限而且鳥多,所以我新鳥入手後在家花園裡掛養著,等到熟悉飼養環境穩籠後(1-3個月)才開遛(每天早上1小時);如果鳥能排叫了,就一週遛一次;如果能打了,每天遛鳥1小時加強營養,效果很好!

總結:其實陽臺雀我把它歸為性不穩一類。如果長時間遛鳥還沒有根本改善。基本確定為淘汰對象。陽臺雀很多是不遛鳥造成的。單鳥飼養。一直關在籠子內。沒有溜過的。上班族一般養出來的就是這種。有些又是鳥的本性使然。所以,對於幾個毛的陽臺雀。可以拿他做唱鳥或者當靶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