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義烏全域爭創「汙水零直排區」

2018-07-23 07:2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施力維 龔望平 通訊員 陳錦青

浙江日报:义乌全域争创“污水零直排区”

義烏市區清波路邊的都市荷塘。 拍友 方笑娟 攝

夏日,黃昏漫步在義烏蘇溪鎮的大陳江畔,綠樹成蔭溪水潺潺,新老義烏人在河邊休閒納涼,散步賞景。

蘇溪鎮曾是整個義烏水質最差的區塊,在水環境考核中長期名列末位。通過一年多的“汙水零直排區”建設,當地實施精細化雨汙分流,曾經汙水匯聚的大陳江恢復了清澈。

人口稠密企業集聚,生態補水少自淨能力差,義烏卻實現了內河水質從劣Ⅴ類到基本Ⅲ類的躍升。美麗蝶變,秘訣何在?在義烏精細規劃的地下雨汙管網中,我們找到了答案。

近年來,按照我省統一部署,義烏著力開展“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做好雨汙主幹地下管網近2500公里。通過管網全覆蓋、雨汙全分流、設施運維全管理、汙染源全管控、河道水質全達標,義烏正讓“汙水零直排區”從規劃變成現實。

“小鎮外來人口多達13萬,小企業眾多,餐飲行業發達,汙水治理是一大難。”蘇溪鎮治水辦工作人員鄭小麗說,過去生活汙水、工業廢水缺乏有效收集,或直排或混入雨水管網,使大陳江成了藏汙納垢的“下水道”。為減少入河汙染,鎮裡曾對沿河排水口堵截,集中送入汙水廠處理。“截流送來的水裡混入大量雨水,遠超廠裡每天4萬噸的處理能力。”蘇溪汙水處理廠相關負責人說,廠方不堪重負。

“下雨天汙水廠溢流,晴天雨水口排汙”是省內治汙的共性難題。“花錢擴建汙水處理廠,不如投資建設精細化的雨汙管網。”義烏因地制宜,投資2.1億元開展配套幹管、鎮區截汙納管和農村支管等97個工程項目建設。

每一宗地、每一幢房屋、每一根管網都有人負責。為確保管網“最後一公里”準確入戶,蘇溪全鎮182家企業被劃分為15個區塊,由幹部及網格長分片負責。目前蘇溪鎮新建汙水管網180公里,雨水管網78公里,如靜脈血管連起千家萬戶。同時,全鎮汙水管網做了一次大體檢,舊有管網得以修復、重接。針對餐飲行業廢水堵塞管網難題,蘇溪鎮對餐廚垃圾和生活垃圾分開收集處置,取締沿街水池、水槽,新建以後接入汙水管網。

“經過深度雨汙分流,目前蘇溪汙水處理廠日處理量為1.5萬噸左右,還有餘量幫助其他鎮街處理。”義烏市治水辦綜合組組長何強說。讓汙水、雨水各行其道,才是治本之策,大陳江的水質由此提升到了Ⅲ類。

汙染治理“三分建,七分管”。目前,義烏全市新建成的主幹汙水管網,相當於從義烏到北京往返一趟的里程,此外還有龐大的毛細血管以及8萬餘個窨井。為了讓龐大的雨汙管網系統維持高效運維,確保“零滲漏汙染”,義烏建立以國有公司為主、市場化為輔的運維體系。主幹管網由義烏水務建設集團負責運維,鎮街及鄉村部分支幹管網由口碑好、業務精的第三方運維公司承擔。“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義烏市治水辦項目組沈國華說。

針對主幹管網運維,當地已經建立智慧排水綜合管理平臺。平臺將高度複雜的水環境系統,構建成管網運維、管網建設、水量調度等大數據平臺。在義烏後宅街道的智慧排水綜合管理平臺上,記者看到,下畈區塊一汙水井出現流量異常,信息馬上發至巡管人員手機。巡管人員調管網機器人進管排查,發現是汙水連接管出現破損。20分鐘後,專業維修人員趕到現場解決問題。

“智慧排水綜合管理打破了鄉鎮區劃的限制,在全市建立了7個運維部,每年投入2600多萬元,開展管網運維。”義烏市治水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眾多破損、錯漏等問題得到了及時的解決。

同時,義烏積極引進市場化運維機制,“保養”好毛細血管。隔油池是治理餐飲、理髮等小行業的重要設施,僅餐飲行業就設有9500座。新建的隔油池等預處理設施由鎮街統籌、業主出資,聘請專業的環保公司負責日常清掏和油汙回收。市場化運維是否合格,考核來評定,鎮街網格員對運維情況進行抽查監督,公司運維費與此直接掛鉤。

“義烏已形成了從天上到地下的‘汙水零直排區’創建管護體系,通過源頭治理、運維常態、督查監管等手段,實現水質達標全優的目標。”義烏市治水辦常務副主任龔根興說,到年底,義烏將全面完成全市274個城鎮區塊及9個工業區塊“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力爭在全省率先建成“汙水零直排”縣(市、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